硬指郭冠英就是范蘭欽,是為了制造矛盾,擴大事端,使原本尖銳的國族認同與省籍矛盾,摩擦出火花
郭冠英是臺灣知名紀錄片制作人、文化評論者,他對近代史也用功甚力,著名的張學良將軍紀錄片《世紀行過 張學良傳》,就是出自郭冠英的手筆,此片普受全球華人社會好評。筆者也看過該片,他堅守中國人的史觀,制作手法細致專業,堪稱島內數一數二之翹楚。郭冠英現服務于臺灣“行政院新聞局”,是現職公務員。

今年“二二八”前夕,有人以“范蘭欽”的筆名,寫了一篇《被掩蓋的真相 陳儀 是非魔癡二二八》,登在臺灣的《聯合報》上。范蘭欽企圖還原真相,重新審視那段被各方力量詮釋、甚至夸大歪曲的歷史。他破題就寫道:“二二八的歷史完全顛倒,真相被掩蓋,現成了倭寇皇民復辟求獨的根基,把他們當年的打殺支那之舉完全美化。”
這篇文章刊登后,一下觸痛了臺獨原教旨派的敏感神經索。
與“主流價值”唱對臺戲
因為,范蘭欽的史觀,明顯和臺灣近年流行的“主流價值”背道而馳,針鋒相對。《是非魔癡二二八》文章里,引用了第一手材料,逐字逐句說明,“陳儀是最好的愛民清官,蔣介石、陳儀當時的處理也極對,其錯最多只是誤判寬仁而已。”
排除范蘭欽的觀點是否可以商議不論,本來,舉證第一手材料,探求真相的史觀,重寫某一歷史事件,應該得到積極且實質的獎勵──譬如應該有學術團體或基金會,資助經費,繼續深入挖掘真相。偏偏,范蘭欽是生活在族群對立矛盾突出的臺灣,就以“二二八事變”來說,早在李登輝時代,乃至民進黨陳水扁執政8年期間,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就已經“定調”──蔣介石是“二二八事件”元兇。這個“定調”,已經成了臺獨原教旨派信奉的“真理”,或者干脆就是臺灣的“主流價值觀”。
于是,范蘭欽的《是非魔癡二二八》就與臺獨原教旨派“蔣介石是元兇”的觀點,形成了尖銳對立。這一下踩中了民進黨人士和臺獨分子的“痛腳”,他們當然要俟機找空子,還作者范蘭欽以顏色。但他們要做的,必須先找出誰是范蘭欽?
然而,沒有人知道誰是范蘭欽。
近十余年來,國族認同與省籍矛盾,在島內有心人的刻意窄化與激化下,一直處于干柴與烈火的危險關系,只要有心人擦出一點點火花,轉瞬之間可能立刻蔓延為燎原之勢。
加之民進黨支持者自從2008年3月敗選以來,內心深處始終潛藏一股悶氣,郁積了一年時間,無從宣泄。大陸海協會會長陳云林訪臺期間,民進黨與臺獨人士就借機生事,在臺北街頭爆發大規模警民沖突。
范蘭欽的文章,適成為臺獨原教旨派吹起沖鋒號角的最佳時機點。這就是近日臺北吵翻天的郭冠英事件的時空背景。
“高級外省人”是調侃
可是,令人疑惑的是,郭冠英怎么會和范蘭欽扯上干系呢?有何真實證據?
3月11日這天,臺灣民進黨籍“立委”管碧玲公開表示,現任駐加拿大多倫多“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組長郭冠英,在網絡上以筆名寫文章,內含許多“詆毀臺灣”、“辱罵國人”的“荒謬言論”,引發網友強烈批判,管碧玲要求“新聞局長”蘇俊賓要徹查嚴辦。
管碧玲聲稱,郭冠英疑似以“范蘭欽”為筆名,發表許多文章,指臺灣人是“臺巴子”、“倭寇”、“戒嚴是當年政府的德政”、“臺灣的政治就是棒球,棒球總有臺獨味、東洋味,就越來越討厭”、“我們是高級的外省人哦”等內容。
在管碧玲威逼之下,臺“新聞局局長”蘇俊賓急召郭冠英回臺說明。3月16日,郭冠英回臺第二天,在參加“新聞局”的“人評會”后,透過媒體表示,若干貼在范蘭欽部落格(博客)的文章被指內容不妥,引起族群對立,也對社會帶來紛擾,做為公務員,他要向社會表達最深切的歉意,他擔任這份工作已不太適合,對“新聞局”的處置將坦然接受。
但是,郭冠英斷然否認他就是范蘭欽,他的文章有時會被人轉貼到范蘭欽的部落格,例如“臺巴子”就不是他寫的,3年前文章內出現的“高級外省人”文句,則是調侃的語意,他不認為要為此表示歉意。
稍后,新聞局決定將郭冠英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調查。“新聞局”作完處置,管碧玲隨即召開記者會,聲稱她“非常沮喪”,并責怪“新聞局處置不痛不癢”,管碧玲淚灑當場。
管碧玲處心積慮制造并擴大炒作郭冠英事件,無非是要把郭冠英和范蘭欽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硬湊在一塊,硬指郭冠英就是范蘭欽,以便制造矛盾,擴大事端,使原本尖銳的國族認同與省籍矛盾,摩擦出火花。
在“干柴與烈火”間擦燃火種,一旦發生災難,管碧玲將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