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美船只摩擦的羅生門背后
如果都這么用媒體來解決沖突,大概很快就能上升成全面的兩國對立。畢竟這種派軍船開到別國門口去刺探情報,再不違背國際法也理虧

美國時間3月9日上午,五角大樓突然發(fā)布消息,聲稱美國海軍情報船無瑕號(Impeccable)在南海公海處,遭遇一艘中國情報船和一艘海事局漁業(yè)監(jiān)督船、一艘國家海洋水文監(jiān)督船和兩艘掛著中國國旗的小型漁船的圍堵和騷擾。事發(fā)海南島之南65海里外,連續(xù)幾天,中國船只一直要求“無瑕號”離開該水域,3月8日兩艘中國漁船逼近,當美船員用高壓水龍頭噴射阻擋漁船的時候,漁船繼續(xù)靠近到了幾米的地步,甚至有船員“脫至內衣”。美國政府已向中國使館提出交涉,美國國務院也發(fā)表聲明,希望中國能遵守國際法。
3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fā)表聲明,反駁美國毫無道理的指控,認為是美國海軍情報船非法在中國專屬經濟區(qū)活動,中國政府有權驅離。
此事立刻引起全球媒體關注,雖然中美兩國有羅生門般的敘述,但一些基本事實卻是很容易得到證明的:首先,此事幾乎是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的船只版。2001年,王偉等駕駛飛機驅逐美國偵察機EP-3,但不幸遇難,最后EP-3被迫降落海南島。事發(fā)地距離海南島東南60海里。此次中美軍船摩擦事件,發(fā)生在海南島以南65海里處,兩次事發(fā)地都超過了12海里領海范疇,但卻在200海里專屬經濟區(qū)范疇之內。《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領海是國家主權范圍,專屬經濟區(qū)提供該國經濟和能源開發(fā)。
雖然美國國會并未批準《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但一直對該公約進行窄義解讀,一直認為他國的專屬經濟區(qū)就是國際公海,可以供美軍進行情報搜索工作,因為此類行為公約未明文禁止。中國是該公約的簽署國并批準,在兩次中美摩擦事件中,都對公約進行寬義解讀,認為他國在中國專屬經濟區(qū)內,只能做合乎國際法“精神”的行為,不能濫用自由,不可以在專屬經濟區(qū)進行對中國主權有危害的行動,其主要邏輯如是,專屬經濟區(qū)內他國連打漁都不可以了,難道還允許大搖大擺刺探軍情?
事實上,這種對專屬經濟區(qū)不同的解讀,頻繁發(fā)生在世界各國之間,為了自身利益,各國也常常調換立場。雖然美國如此堅持專屬經濟區(qū)即公海,但如果有任何他國情報船在美國海岸65海里處逡巡,大概整個美國都會轟動了;而日本也常常指控中國船只在其專屬經濟區(qū)做情報活動。單就亞洲而言,中日、中韓、日韓、日本和臺灣地區(qū)、中國和東南亞諸國之間,在專屬經濟區(qū)問題上互相摩擦抗議,已經是很頻繁的。而這樣的矛盾,是不容易通過清晰《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而解決的,因為單單此模糊版本的公約,美國國會就已經沒有批準對美生效。國際法則往往本身就對強權約束性很小,尤其是當問題涉及到中美這目前被稱為“兩強(G2)”的兩個國家;而模糊的國際法條款,就更無法來平息中美爭議了。
其次,美國海軍情報船無瑕號并不是五角大樓宣稱的一艘那么無辜的民用意圖的船。美國核武器專家Hans M. Kristensen表示,無瑕號在海南附近,被驅趕幾天都不肯離去,是因為在刺探、搜集他們懷疑的中國海南島玉林亞龍灣海軍基地的情報。
另外,中國整個驅離行動中,使用的是小型漁船,大型情報船并未靠近。美軍提供的照片清晰顯示船上的“瓊三亞8393”標識,并且還有兩位穿便服的中國船員在大聲喊話。當美軍船員用高壓水龍頭近距離噴射中國船員的時候,中國船員即便真的“脫得只剩內(衣)褲”,大概也是太正常的反應,卻被美國認為是“騷擾”。很多媒體在引述的時候,直接說成脫光。兩國諜對諜,實在不應該在這種事件上扭曲事情的嚴肅性。
基本了解事實之后,我們卻不由得擔憂起來。這次中美軍船摩擦的幾天中,兩國政府、軍方一直沒有任何溝通機制,卻突然被美國軍方拋向美國媒體,引起轟動,被輿論解讀成奧巴馬新政府上臺的第一個對中國態(tài)度的“考試”。中美兩個大國,各個領域的針尖對麥芒大概也是常態(tài),如果互相都這么用媒體來解決諜報沖突,大概很快就能上升成全面的兩國對立。畢竟這種派軍船開到別國門口去刺探情報,再不違背國際法也理虧。此事是美國軍方鷹派利用南海事情試圖挑起中美政府矛盾,這大概是最有可能的解釋。事后美軍繼續(xù)派“鐘云號”導彈驅逐艦來南海為“無瑕號”護航,在某種程度上是美國軍方在這個問題上的加碼而不是降火。
中美剛剛決定恢復因美對臺軍售而停止的兩國軍事交流機制,而此次南海事件證明這種機制極為必要。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暫時惡化了中美關系,雖后來恢復,但畢竟激化了兩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在中美兩國當下必須攜手挽救經濟的緊要關頭,無法再容忍各自民族主義抬頭。因此,如何在各自表述的同時,淡化此次事件的影響,把精力轉向更重大的共同議題,遏制兩國各自鷹派勢力的抬頭,將成為奧巴馬政府和北京政府的重要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