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公開個人財產為何那么難?
本次兩會上,有某政協委員兼官員說:“要想讓官員公示財產,怎么不先公開老百姓的財產,企業家的財產?”
克林頓說:“我換一把椅子也需要仔細考慮,因為有那么多眼睛在看著呢。”公務員財產“陽光法案”,是反腐敗的利器。政府公務人員在就任前公示個人財產狀況,已是國際通行的慣例。
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財產申報的法律,是1883年英國議會通過的《凈化選舉、防止腐敗法》。 2007年1月26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上任伊始即公布了自己和夫人的財產狀況,成了第一位根據聯合國相關規定、對外界公布財產狀況的聯合國秘書長。
我國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的住房及收入同樣是透明的。2008 年11月28日,臺灣“監察院”公布第151期《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資料專刊》,刊載馬英九等人的財產申報資料,資料顯示,和2008年2月競選前相比,馬英九夫婦的存款,從新臺幣5237萬余元增加到6468萬,增加近1231萬元;蕭萬長的存款則減少180多萬元。針對外界議論,“總統府”發言人公開回應說,馬英九夫婦存款增加“主要是兩人的薪水收入,以及周美青女士工作的績效獎金,最主要的是周美青‘5#8226;20’后退休的退休金收入”。
陽光執政、政府官員公開個人收入狀況,已成為民主社會政治人物從政的基本理念。
在今年的兩會上,《公務員財產申報法》立法也成了熱門話題。有代表具體提出,明確要求“縣處級副職以上領導職務的公務員”都是申報的主要對象。
但熱議之中也有異議。某政協委員、同時也是政府官員說:“要想讓官員公示財產,怎么不先公開老百姓的財產,企業家的財產?”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長、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馬馼則認為,由于金融的實名制、現金流通、財產登記等技術監督統計手段尚不完善,推行該制度的時機還不成熟。
煙臺大學教授、上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王全杰在就任期間,曾三次向全國人大提起《關于黨政官員公示財產的議案和建議》。今年的兩會,任期屆滿的王全杰雖未能出席會議,但仍投書人大,繼續為該提案鼓與呼。本刊就此采訪了王全杰先生。
受訪人王全杰(教授) 訪問人實習記者游益萍
1
我國目前有官員財產申報和公示方面的制度、法律嗎?
王全杰:沒有。
2
在官員個人財產申報之外,我國政府財政公開的現狀如何?
王全杰:要政府完全公開財政支出,目前還做不到。尤其是三公消費(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和公費旅游),要公開很難很難。我研究了好幾年,我們的監督部門、監督人員比大部分國家都多得多,但效果卻相反。為什么?因為我們的監督主體不是人民,而是搞內部監督、秘密監督。自己監督自己,老子監督兒子,都在封閉系統內監督,那你說這怎么監督?
3
有消息說阿勒泰等地開始試行官員財產公開,你怎么看?
王全杰:中國現在要做的就是破冰。阿勒泰地區紀檢委去年5月份公布了官員財產的申報辦法,包括直系親屬。并于今年1月1號正式實施。雖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批評不少,但畢竟是開了頭。
4
官員個人財產公開的困難何在?
王全杰:我認為難在既得利益者的阻撓。想想看,要政府財政公開都那么困難,何談直接針對官員個人的制度改革?
5
要真正推進官員財產公開工作,你認為該從哪里著手?
王全杰:要想真正推進陽光政府的公開和透明化,讓參選官員從一開始起就是透明的,除了樹立依法治國的牢固觀念外,首先必須堅持人大監督、紀委監督、群眾監督,特別包括媒體監督。
6
為什么?
王全杰:只有允許媒體公開,大力進行輿論監督,政府的運作、官員的個人財務狀況,才是真實透明的,才能大白于天下。
7
以輿論監督推進政務公開、官員財產公開,易說難為。
王全杰:這成了另一個話題,如何保持媒體的開放?只有保證媒體開放,人民才能真實擁有話語權。沒有媒體就沒有公開。
8
有人說這部法律幾乎不可能落實,特別是腐敗官員的阻力。
王全杰:對于腐敗官員,我個人認為沒必要把他們趕上絕路。站在權力頂端時,誰都有把持不住的時候。就像有人提出,為打破改革瓶頸對掌權者實行“和平贖買”政策以換取支持一樣,我曾提出一個概念,“半年退檔期”,建議在實施公示制度前,讓官員把不法收入自行上繳國庫。繳了后正式公示時,你就公示你的合法收入好了。這樣你就沒罪了。
9
你的構想是否太理想化了?
王全杰:半年時間就是個緩沖期。有限度地放貪腐官員一條生路,也是保護社會穩定的一個方式。當然,很可能民眾不能接受這樣的處理方式。但我認為這種選擇是好的,畢竟穩定壓倒一切。在中國這樣的人情社會,你要說一點不犯錯,真的是太難了。
10
要推進改革,在地區、部門選擇方面需不需要什么策略?
王全杰:我覺得更應該考慮的倒是先執行的階層、級別。應該先從高層、省級開始,然后再到地市級、縣級,這樣阻力就小多了。上行下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