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末的一天,像往常一樣,李永華(化名)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暫住地。電梯門在17樓打開,李永華發現自家大門敞開,里面人聲嘈雜,陣陣熱浪混合著一股刺鼻的焦味迎面撲來。他的心隨之收緊,疾步走進自己的房間,眼前的場景讓他驚呆了:房間里的家具、電器、財物或燒為灰燼,或面目全非,室內裝潢基本全毀,墻壁漆黑一片,更讓他痛心的是,自己放在屋內的婚紗照也付之一炬,這幾年傾注的所有心血都隨著這場大火消失了。
一場蹊蹺的大火
李永華的第一反應是檢討自己,是不是早上出門的時候有什么疏忽導致了這場大火。消防隊員正在屋內做現場勘驗檢查,派出所民警知道他是屋主后,給他遞來了一張火災自報財產損失申報表,并告知他火災的現場必須保護好,消防部門要做火災原因鑒定。李永華仔細回憶屋內的擺設和財物,心痛的同時還在擔心自己這段時間該在哪落腳。
正在李永華發呆之際,物業公司經理將他悄悄拉到一邊:“估計是樓上的扔煙頭下來把你家燒了,就是他們報的警,我們上去看過,雖然他們把煙灰缸洗得干干凈凈,但我們看到他家垃圾桶里有煙頭。他們肯定抽煙的,派出所的民警已經找過他們了。”什么?樓上扔的煙頭?李永華不禁血氣上涌。自己住的這幢大樓一共18層,自家在17層,這一單元樓上僅有兩戶人家,其中一戶火災時家中無人,如果真是樓上扔的煙頭,只能是位于自家正上方的那家了。李永華猛然想到,今天天氣不錯,自己早上出門前,曾經將棉被拿到南陽臺去曬,難道真是樓上扔煙頭點著棉被引發了大火?李永華越想越氣,挽起袖子就想上樓去理論,卻被居委會治保主任給拉住了:“小伙子先別著急,他們跑不了,等鑒定結論下來,我們居委會為你做主。”
一個多禮拜后,李永華拿到了公安消防支隊出具的火災認定書,但鑒定結論卻讓他有點犯難。公安部門認定火災原因為外來火種引起燃燒并蔓延擴大成災,現在只能確定,火災不是自己原因造成的,可這外來火種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煙頭呢?鑒定結論沒有明確。李永華感到自己的維權之路或許沒有那么簡單,他冷靜地想了想,決定先想辦法查清楚事實,再找對策,先到派出所去問個究竟。
派出所民警調出了報案人,也就是樓上兩名住戶的筆錄。原來,樓上的住戶不是房東,而是房東的朋友。事發那天,他們到上海出差,借了朋友的房子臨時休息,并堅稱他們雖然有抽煙的習慣,但火災發生時他們正在屋內睡覺,沒有人抽煙,更不可能扔煙頭下去,后來被樓下的濃煙嗆醒,才趕緊打電話報了警。李永華的心沉了下去,直覺告訴他,對方在撒謊,但他們不承認怎么辦?難道只能白白損失好幾萬塊錢?還有那套婚紗照,記錄了新婚時的青春和甜蜜,妻子一直把它當寶貝,這種精神上的損失更是無法彌補的。李永華決定要討個說法。
曲折的索賠之路
李永華從派出所回來后,便一直琢磨著該怎么去跟對方談判,為了保存證據,防止對方出爾反爾,他長了個心眼,特地去商場買了一支錄音筆,約好時間,敲開了樓上的門。
來談判的是房東本人。對方果然很謹慎,自始至終沒有提到煙頭的事,只承認該是自己的責任,自己不會推脫,并表示賠償李永華的損失,但在具體賠償數額上,雙方的分歧實在太大,最后不歡而散。此后,李永華也嘗試再跟對方聯系,但對方不是避而不見,就是置之不理,物業、居委會的多次調停也不奏效,最終,李永華決定走法律途徑來解決。
李永華咨詢了律師,律師認為這起案件情況特殊,應屬于高空墜物特殊侵權糾紛,適用過錯推定原則,也就是說,在這起案件中,李永華只需要證明發生了侵權行為,出現了損害結果,且該行為與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即可,而不需要證明對方存在過錯,對方只有證明自己無過錯才能免責,在這起案件中,盡管直接侵權人是樓上的住客,但是房東由于管理不當,與火災發生存在聯系,并有因果關系,依法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根據民事訴訟中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李永華應當首先收集相應的證據。
根據律師的建議,李永華首先聯系了自己的房東,將整個事件原原本本說明,同時建議房東對于房屋的損失,也可以打官司索賠,同時找出了房屋租賃協議,證明自己租住在受損房屋內。接著,他找到消防部門,復制了證明火災后房屋受損情況的錄像光盤及照片,以及火災認定書、火災現場勘查筆錄、火災直接財產損失申報表和火災直接財產損失核定表復印件,證明公安部門認定火災原因是外來火種引起的以及他在火災中的財產損失。他還到派出所復制了接報登記表、接報回執單及對方就火災有關情況所作筆錄,證明在火災發生后,對方曾向公安部門報警,同時,對方在火災發生前均在房間內抽煙。最后,李永華去普陀區房地產交易中心復制了樓上房屋的房產登記冊,證明了該房屋的產權人身份,以及該房屋位于大樓的頂層。在經過一個多月的證據收集和斟酌之后,李永華將上述材料連同自己在跟房東談判時的談話錄音作為證據,向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遞交了民事訴狀,將樓上的房東及兩名住客一同告上法庭,向對方索賠火災造成的財產損失9萬余元及婚紗照損毀造成的精神損失2000元。
法庭審理一波三折
法院立案后不久,便安排了第一次開庭。庭審過程果然如李永華想象一般,不是那么順利。對方雖然一致承認火災給李永華造成了相當的損失,但這一損失不是住客造成的,火災發生時其正在睡覺,沒有抽煙扔煙頭,房主則認為李永華提供的談話錄音內容不完整,且其談話時受到了李永華的誤導和威脅,與事實不符,因此將責任推得一干二凈。看來,如何找到更加有力的證據證明火災確實是對方扔煙頭造成的才是關鍵,于是,李永華向法官提出了收集新證據的申請,案件延期再審。
庭后,李永華仔細回憶了自火災發生那天起的所有細節,看看自己是否還遺漏了一些關鍵證據。他猛然間想到了火災那天物業公司經理對自己說的那番話,那天,物業公司經理和居委會治保主任都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他們或許能夠為自己作證。李永華找到了物業公司經理和居委會治保主任,他們知道李永華的來意之后,都很愿意將當天的所見所聞作為證詞向法庭提供,因為他們都目睹了大火的慘狀,也積極就賠償問題進行過協調。根據治保主任及物業公司經理的證詞,在火災發生后,兩人曾到對方的房屋內,看見煙灰缸內沒有煙頭,但是垃圾桶里有煙頭,且下樓報警的那個住客還在樓下打電話質問在房間里的同伴為什么要向陽臺外扔煙頭。
新的證據向法庭提交后,遭到了對方的反擊。報警人提供了一份電信賬單,證明在火災現場沒有打電話給他的同伴,更沒有質問同伴為什么向陽臺外面扔煙頭。同時,樓上房主還找到談判時在場的一名證人出庭作證,證明在雙方協商賠償事宜時并沒有明確火災就是兩名住客造成的,也沒有確定要向李永華賠償,這兩份證據幾乎將李永華提供的關鍵證據都一一駁斥。李永華認為,電信賬單雖然不假,但是不能肯定這份賬單的手機號就是住客當天使用的那個手機號,對方完全可能有兩個甚至多個手機號,而對方證人當時雖然在場,但其證言不完全真實,錄音證據已經很明顯地說明被告承認侵權的事實。庭后,法官多次組織雙方進行調解,但由于分歧實在太大,沒有成功。案件再一次陷入僵局,雙方都在等待法院的最終判決。
法院判決還公道
侵權損害賠償糾紛是民事糾紛中較難處理的一類,原因在于證據的審查判斷、責任的確定都需要法官不但具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還要具有洞察人情明辨是非的經驗和能力。承辦這起案件的李法官可以說是處理此類“疑難雜癥”的老手。這起案件,并非原告律師所認為的“高空墜物特殊侵權”案件,而只是一般侵權案件,原告必須對被告有過錯進行舉證。民事案件的審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對證據的審理。在這起案件中,雙方當事人都提供了證明自己主張的證據,同時對對方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都提出質疑。李法官通過運用一定的證據規則,結合審判經驗,對各個證據進行權衡比較,最終認為原告李永華在訴訟中提供的火災認定書、火災現場勘查筆錄的真實性不容置疑,而其提供的物業公司經理和居委會治保主任的證言及與樓上房主就賠償事宜談話的錄音真實性相對較高,證明力較大,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即認定這次火災是由被告中的兩名住客引起的,該二人應當對原告因火災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同時,法官認為樓上房主雖然是房屋的產權人,但是其將房屋讓給兩位朋友臨時休息與造成原告房屋發生火災沒有必然的聯系,且兩人均為完全行為能力人,應當對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因此對李永華要求樓上房主承擔連帶責任的訴訟請求未予支持。由于李永華沒有提供被燒毀的財產發票,最終法院根據有關證據酌情確定了他的財產損失,并對具有紀念和象征意義的結婚照片的燒毀給他帶來的難以彌補的精神損害賠償給予支持。這場因從天而降的煙頭帶來的災難終于得到了公正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