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為督促完成好某項工作任務,不少部門實行了量化管理,對一些工作制訂了硬指標。應該肯定,其初衷是好的。但一些單純為了便于操作而劃定的“硬指標”,產生了較多負面效應,應引起重視。
在一些地方,“硬指標”是少數領導“拍腦袋”的產物,為落實這樣的“硬指標”,往往會出現“八仙過海”的咄咄怪事。譬如,殯葬改革中為完成火化指標,廣東某地“跨省販尸”;某村為完成計劃生育人流指標,到醫院購買未婚者的人流證明……這些都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在筆者看來,“硬指標”的制訂要結合實際。脫離實際的“硬指標”是官僚主義的產物,有悖科學發展觀。作為一項工作制度,“硬指標”重在績效,更重在科學可行。為此,領導干部應多深入基層,多了解情況,多和基層干部、老百姓面對面地交流,了解實情,吃透民意,使考評中的各項“硬指標”符合現實需要,合乎地方實際。
(作者單位: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