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頸椎前路植骨融合術;體位訓練;脊髄型頸椎病;護理
文章編號:1003-1383(2009)01-0121-02
中圖分類號:R 681.5 +50.47
文獻標識碼:B
頸椎前路手術是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是有效地椎管減壓,解除來自脊髓前方的椎間盤和骨化后縱韌帶、或增生的骨刺。頸椎前路減壓、植骨融合術被廣泛應用于頸椎病的治療[1]。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頸椎前路椎體次全切除自體植骨鋼板系統內固定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56例,取得滿意療效,總結護理體會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56例,男41例,女15例。年齡40~71歲,平均54歲。病程1年至13年,平均36個月。主要臨床癥狀有頸部不適伴僵硬感,手部麻木,不靈活,有踩棉花感和排尿困難,部分有頸肩疼痛,上肢放射痛的神經根型癥狀。體征主要表現在上下肢和軀干存在感覺障礙,肌力下降,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和Hoffman征(+),Babinsky征(+)。同時合并神經根型頸椎病10例。1節段病變46例,2節段10例。手術均采用頸椎前路椎體次全切除自體植骨鋼板系統內固定術,術后予頸圍外固定3~4個月。本組56例均進行1~36個月隨訪,平均13個月,患者術后總有效率100%。
護理體會
1.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脊髓型頸椎病的病人大多數有四肢麻木、步態不穩等癥狀,而合并神經根型的頸椎病病人則常有雙上肢、頸肩部放射痛癥狀,且疼痛劇烈,病人對手術的期望值較高,加之手術部位的特殊性,靠近脊髓、頸部有重要神經血管經過,病人對手術的風險有較大的顧慮,擔心術后死亡或癱瘓,產生嚴重的焦慮、失眠、恐懼情緒等。因此,我們要耐心向病人和家屬認真仔細的介紹疾病的病因、病理及手術過程,既不能有強烈的恐懼感,也不能有過分的樂觀情緒,要正確對待手術的效果和并發癥,同時,讓已手術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病人現身說法,從而增強病人的信心。
(2)食管氣管推移訓練及呼吸功能鍛煉頸椎前路手術中需從頸內臟鞘與血管鞘間隙進入而抵達椎體前方,故手術需將食管及氣管牽拉至對側,如術前未進行食管及氣管推移訓練,術后可引起局部的不適,可造成氣道緊張度增加,引起咳嗽,嚴重的可造成氣管痙攣、窒息。因此,術前3~5天,護理人員可用2~4指插入切口一側的頸內臟鞘與血管鞘間隙,持續向對側牽拉、推移,每次持續時間30 min,每日3次。而呼吸功能鍛煉的目的是增強肺活量,促進痰液的排除。
(3)體位訓練頸椎前路手術對體位的要求較高,需病人平臥,肩后墊一薄枕,使頸部極度后伸,充分暴露頸部,術后一段時間內頸椎需在頸托的幫助下保持固定位置,以預防術后植骨塊的脫出而造成手術失敗。因此,術前頸部體位的訓練、頸托大小尺寸、固定方式及佩戴的熟練程度都與手術的成功有著很大的關系,要求病人術前熟練掌握手術體位訓練及頸托的佩戴。
(4)臥位大小便訓練由于日常生活習慣的影響,病人術后臥床時都存在大小便困難,有些病人甚至采取減少飲食來減少大小便帶來的麻煩,這對術后的恢復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對病人進行術前臥床大小便的訓練。
2.術后護理
(1)常規護理術后注意觀察病人神志、精神狀態,測量體溫,進行血氧心電監測,及時了解生命征變化情況。術后需禁食6~8 h。清潔會陰部,尿道口用碘伏消毒,每日2次,預防尿路感染。
(2)頸椎位置護理此手術方式一個重要的環節是椎體次全切除并植骨融合,在所安置的髂骨植骨塊沒有與頸椎椎骨完全骨性愈合之前,植骨塊的穩定是手術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術后1個月內是植骨融合的關鍵時刻,保持頸椎的相對穩定就是保持植骨塊不脫落的基本要求。因此,術后立即在病人頸椎兩側各放置一沙袋,限制頸部活動,保持頸椎中立位,避免頸椎過度伸曲,并佩戴合適的頸圍,術后3~4月需用頸圍保護,防止植骨塊脫出或內固定的松動。
(3)呼吸道護理術中病人氣管、食管長時間牽拉會造成氣管食管水腫,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對脊髓的刺激也可導致脊髓和神經根水腫,呼吸肌麻痹及術后切口疼痛或出血壓迫等,從而引起喉頭水腫、痰液增加、氣管壓迫致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難、窒息甚至死亡。呼吸道的護理是術后護理的重要環節之一,術后枕旁需放置氣管切開包,以預防喉頭水腫、血腫壓迫氣管引起的呼吸困難,常規霧化吸入,每日3次,每次30 min,輕叩病人胸背部,鼓勵病人咳嗽,促進痰液排出,必要時使用吸痰器。注意觀察病人的呼吸情況和血氧飽和度,如出現聲音嘶啞、憋氣、呼吸表淺時提示有喉頭水腫,出現呼吸困難、口唇及四肢末梢發紺,血氧飽和度降低,應立即報告醫生并協助行氣管切開。
(4)四肢功能鍛煉脊髓型頸椎病的病人一般都有四肢功能障礙的癥狀,本組中大部分病人有四肢肌力下降,肌張力增高,甚至肌肉萎縮,術后需進行四肢功能鍛煉,我們術后常規予四肢肌肉按摩,四肢關節屈伸鍛煉,握力鍛煉,雙下肢直腿抬高鍛煉,每日3次,每次30 min。
3.出院指導
康復治療尤為重要,出院前要教會病人及家屬訓練的方法,要讓患者及家屬明白長期功能鍛煉是脊髓型頸椎病術后成功的重要環節,教會病人在住院期間的鍛煉項目;出院后繼續戴頸圍3~4月,避免劇烈運動,防止跌倒;指導病人認識早期保持頸椎穩定的重要性,加強四肢功能鍛煉,定期來院復查X片,每月1次;飲食方面要注意進食含鈣高的食品,防止骨質蔬松癥,促進骨骼愈合。
總之,護理是一項細致而又重要的工作,熟悉解剖結構和了解整個手術過程,是護理人員正確護理病人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把護理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費智敏,王勇,書國偉,等.頸前路側前方減壓術治療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6,22(1):5-7.
[2]張燕.腰椎板截骨再植術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1,16(1):41-42.
(收稿日期:2008-08-19修回日期:2009-02-12)
(編輯:凌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