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20%甘露醇的幾種不同用法在治療小兒顱內高壓的療效觀察以及對血管的損傷程度。方法將病例分為4組: A組35例采用均勻快速靜滴; B組25例采用加壓快速靜滴;C組15例采用人工靜推;D組15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法。通過觀察各組的用藥時間﹑藥物的起效時間﹑血管用藥次數﹑滲漏例數﹑病人感覺疼痛程度等情況。結果A組與其他組相比較,其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均勻快速靜滴20%甘露醇在治療小兒顱內高壓中,用藥時間準確,利尿效果好,血管用藥次數多,滲漏少,病人疼痛輕。
【關鍵詞】均勻快速靜滴;20%甘露醇;小兒顱內高壓
文章編號:1003-1383(2009)01-0050-02 中圖分類號:R 511.805 文獻標識碼:A
小兒顱內高壓,是由于腦實質液體量增加所導致的一組綜合征。病情兇險,進展快,也由于小兒腦屏障發育不完善,腦組織發育較快,代謝較快,耗氧量相對高于成人,一旦缺氧容易發生細胞毒性腦水腫[1],具有發病急驟,死亡率和致殘率高的特點[2]。當顱內高壓過高引起腦疝時可引起患兒突然死亡,早期給予積極的降顱內壓對預防和減少后遺癥的發生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20%甘露醇滲透壓為正常血漿滲透壓的3.66倍,是防止和治療顱內壓增高發展到失代償段的第一線脫水藥物,要求在30分鐘內靜滴或推注完[3],靜脈注射后能使血漿滲透壓很快升高,形成血腦、血腦脊液滲透壓梯度,腦脊液中的水分進入血漿,并從尿中排出,達到腦組織脫水降低顱內壓的目的[4]。為了保證20%甘露醇能及時、有效地發揮作用,減少副作用,我科一年多來采用了各種用藥方法并對其進行了比較,得到了較理想的結果。說明均勻快速靜滴20%甘露醇治療顱內高壓是最有效、最經濟實惠的方法。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我科收治病毒性腦炎、腦膜炎等顱內高壓患兒共9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3例,最小年齡3個月,最大年齡13歲,平均年齡5歲1個月,其中3個月~3歲38例,4歲~7歲22例,8歲~13歲30例。隨機分組分別采用不同的用藥方法,并進行觀察和比較。住院時間最短為2天(好轉后轉上級醫院),最長為18天,平均住院天數為10.5天。全部病例均行腰穿術測腦壓,采用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靜脈留置針穿刺留置,用稀釋的肝素液封管,全部病例均采用20%甘露醇脫水治療。
2.操作方法A組35例為均勻快速靜滴,注射前給病人取舒適體位,檢查留置針是否通暢,同時做好宣教,讓病人及家屬真正理解甘露醇在30分鐘內靜滴完的意義,以取得配合;B組25例為加壓快速靜滴,用20 ml~ 50 ml的一次性注射器連接頭皮針向甘露醇瓶內注入空氣,待瓶內壓力低滴速減慢時再注入空氣,如此反復,直到藥完;C組15例為人工靜推,用50 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藥液,通過頭皮針連接肝素帽靜推;D組15例為微量注射泵注入法,用50 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藥液,按30分鐘推注完的要求,設置注射泵每小時的毫升數注入。
3.觀察方法將相當同期顱內高壓患兒分別采用不同的給藥方法,觀察其用藥時間, 排尿時間, 血管用藥次數, 滲漏情況,住院治愈時間,病人疼痛程度 (語言表達差的患兒通過觀察其躁動程度和痛苦表情來主觀判斷)。
4.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通過對上述指標的對比分析,表明均勻快速靜滴20%甘露醇治療小兒顱內高壓較其他三種用藥方法具有優越性(見表1,表2)。

討論
小兒顱內高壓病情發展迅速兇險,如不及時有效的治療死亡率和致殘率均較高。20%甘露醇是防止和治療顱內壓增高發展到失代償段的第一線脫水藥物,及時有效應用是預防和減少后遺癥發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應用20%甘露醇目前尚未見有明顯的禁忌證,但注射過快或者劑量過大可有一過性的頭痛,畏寒,眩暈,視力模糊[5]等并發癥,注射過慢血漿滲透壓達不到脫水的目的。從本文觀察統計結果顯示,A組分別與B、C兩組比較,各項監測結果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A組的用法優于B、C兩組。而從臨床經驗中可觀察到,B、C兩組的用藥時間可以人為的控制,如果前一段時間藥液進入多,后一段時間速度就減慢,反之前一段時間藥液進入較少,后一段時間就加快速度,以保證藥液大約在30分鐘滴完。這樣就造成藥液進入血管的速度時快時慢,導致血管局部的壓強時高時低,藥液容易在血管內形成渦流[6]。B組的這種情況更加明顯,因為往甘露醇瓶內注入空氣加壓時,瓶內的壓力從低到高,速度由慢變快,再逐漸變慢,速度減慢到一定程度(由執行護士自己決定)再往瓶內加壓,速度則由慢變快,如此反復。加壓時針頭與注射器反復分離增加了污染的機會,用時注入了大量未通過過慮網的空氣,藥液更容易被污染。而加壓時要有人專護,同時增加了材料消耗。C組人工靜推時更不容易掌握用力的尺度,加上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摩擦阻力大,用力靜推時速度就很快,減力時速度就很慢。如果藥液超過60 ml則要用2付以上的注射器,增加了材料消耗,增加了病人的負擔,如果忙時或夜晚一個人上班護士不可能靜坐在某一病人床邊大約30分鐘靜推。A組與D比較各項監測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D組借助微量注射泵完成,使用一次性的注射器,同樣增加了材料消耗。而很多的基層醫院還沒有微量注射泵,因此不可能推廣使用。A組只要護士加強責任心,用前檢查穿刺部位無腫脹,給病人取舒適體位,調節好速度并向病人及家屬做好宣教,多巡視病人就能很好地完成,而且還可以同時做其他的工作。因此A組與B、C、D各組比較均有明顯的優勢:①用藥時間準確、利尿較果好、滲漏少、血管損傷相對較輕、疼痛較輕;②沒有增加材料消耗;③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④可減少副作用增加療效。因此均勻快速靜滴20%甘露醇的方法是值得保留和推廣使用的良好傳統方法。
參考文獻
[1]虞佩蘭,愈燕.小兒腦水腫與顱內高壓診斷和治療問題的答疑[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2,17(8):500.
[2]黃麗蓉.高血壓腦出血致顱內血腫清除術后的病情觀察及護理[J].臨床醫學實踐雜志,2002,11(12):921.
[3]吳保劍,王華,葉露梅,等.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7):385.
[4]吳梓梁.小兒內科學[M].第1版.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4,743.
[5]趙祥文.兒科急診醫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1.
[6]何彩英.輸液泵推注20%的甘露醇在小兒病毒性腦炎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8,27(5):516-517.
(收稿日期:2008-11-24修回日期:2009-01-08)
(編輯:崔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