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辛伐他汀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將100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d,睡前頓服,連服8周。結果治療組顯效28例,有效15例,總有效率為86.0%;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17例,總有效率為58.0%;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9.72,P<0.01)。結論辛伐他汀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能有效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縮短持續時間及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辛伐他汀;不穩定型心絞痛
文章編號:1003-1383(2009)01-0035-02 中圖分類號:R 541.4 文獻標識碼:A
不穩定型心絞痛(UA)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一種,是介于穩定型心絞痛(AS)與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間的短暫而危險的一個階段,病情不穩定,易發展為AMI甚至猝死[1];故有效控制UA的頻繁發作非常重要。我院自2005年12月以來使用辛伐他汀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病例選擇自2005年12月以來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共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齡42~73歲,平均58.29歲。全部病例均符合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世界衛生組織(ISFC/WHO)臨床名稱標準化聯合專題組制定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和診斷標準。選擇心絞痛癥狀明顯以及發作時心電圖ST段壓低0.1 mV以上或明顯升高的病例作為觀察對象。癥狀明顯但無心電圖變化或有心電圖變化但癥狀不明顯的病例均排除,以便更好地觀察,對比治療前后的效果。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齡42~72歲;對照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齡43~73歲;兩組病人的年齡、性別、心絞痛程度及心電圖變化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①用藥方法:對照組用硝酸甘油50 mg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以50~100 μg/min的速度靜滴,視血壓調速,3天后改口服長效消心痛20 mg/d,同時口服腸溶阿司匹林150 mg/d。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辛伐他?。斈县愄刂扑幱邢薰荆?0 mg/d睡前頓服,連服8周。 ②觀察項目:心絞痛發作的次數和持續時間;治療前后心電圖 ST段改變。
3.療效判定顯效:無心絞痛發作,靜息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或胸悶持續時間減少50%,心電圖ST段下移恢復至<0.02 mV或升高的ST段恢復至等電位線;無效:治療后心絞痛發作次數﹑胸悶持續時間及心電圖均無明顯改善。顯效+有效為總有效。
4.統計學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結果
1.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顯效28例,有效15例,總有效率為86.0%;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17例,總有效率為58.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9.72,P<0.01),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見表1。
2.不良反應治療組除2例出現輕度惡心外,未出現明顯肌痛、無力及轉氨酶、肌酶升高等不良反應。
討論
不穩定型心絞痛(UA)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某些因素如炎癥、血管壁張力和斑塊構成的改變等,使穩定的斑塊變為不穩定的斑塊,導致斑塊的破裂或潰爛、出血,進而誘發“凝血瀑布”,最終血栓形成和血管痙攣引起冠狀動脈血流突然減少或中斷所致。UA的發生主要取決于冠狀動脈內粥樣硬化斑塊的穩定程度,而不是傳統觀念上的斑塊大小和冠狀動脈腔的狹窄程度[2]。故調脂、穩定斑塊在UA的治療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辛伐他汀屬于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通過抑制肝臟內膽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還原酶而達到減少膽固醇合成,降低膽固醇水平的目的。大規模應用實驗表明,辛伐他汀還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通過降低膽固醇,特別是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提高HDL這一調脂作用,辛伐他汀明顯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3]。辛伐他汀還可以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恢復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反應[4];這對心肌缺血很有益處,可明顯減少心絞痛發作的次數。另外,在UA患者體內存在著炎性反應,可能與其冠脈病變的不穩定性有關。辛伐他汀具有抗炎、穩定斑塊等作用。不僅改善了心肌的供血,減少心絞痛的發作,而且避免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應用辛伐他汀治療有效、安全,可減少住院期和隨訪期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由于不良反應少,長期服用更可顯著降低冠狀動脈病變進展和病情惡化,同時顯著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一般從小劑量(20 mg/d)開始,若無不良反應發生,大劑量(40 mg/d)效果更好。本組UA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同時,早期(24~96小時內)、小劑量(20 mg/d)應用辛伐他汀治療,取得了明顯的療效,總有效率達86.0%,顯著高于常規治療組的58.0%(P<0.01),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聶如瓊,伍衛.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中的一些問題[J].新醫學,2004,35(9):522.
[2]高方,賓建平,肖文星.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病因和發病機制[J].新醫學,2004,35(9):520.
[3]王鐘林.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診斷和藥物治療[J].新醫學,2002,33(1):15.
[4]邱立紅,朱建華.早期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作用[J].浙江醫學,2004,26(4):315-317.
(收稿日期:2008-04-22修回日期:2009-01-09)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