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室間隔缺損;肺動脈高壓;小兒
文章編號:1003-1383(2009)01-0118-02
中圖分類號:R 654.2047
文獻標識碼:B
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是小兒常見心臟病,隨著心臟外科診療技術的不斷提高,先心患兒存活率越來越高,但合并肺動脈高壓是導致小兒死亡的首要決定因素,因此對室間隔缺損合并肺動脈高壓的護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科從2006年1月~2007年10月治療及護理此類患兒共27例,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患兒共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齡1個月~4.5歲,平均2.16±0.34歲,體重4.5~16 kg,平均10.5±2.7 kg。術前均行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查,肺動脈壓力>60 mmHg。經手術治療,本組27例中治愈或好轉出院25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為器官功能衰竭、感染。
護理措施
1.呼吸道管理①呼吸機的調試:合理調節呼吸機各項參數,調整呼吸末正壓通氣(PEEP)壓力為4 cmH2O,此壓力可以促進肺泡內的積聚液回流入毛細血管,防止間質液滲入肺泡,從而防止肺表面活性物質的稀釋或丟失[1]。同時利用呼吸道持續正壓呼吸及高頻振蕩通氣(HFOV)使血氣控制在PaCO230~35 mmHg,PaO280~120 mmHg,pH 7.5~7.6,維持偏堿的環境[2],這樣可以打開更多的肺泡,使肺血流增加,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氧合狀況。②加強管道管理:由于患兒病情重,且術前有肺動脈高壓,術后呼吸機使用時間長,呼吸道分泌物較多,極易造成呼吸系統的感染。本組1例因感染死亡。所以應加強呼吸機管道的管理:帶管3天后應每日更換呼吸機管道,其管道消毒后專人專用;停機管道撤離后,經嚴格消毒,培養無菌方可給其他患兒使用;在每次使用管道前均應加用濾菌器。③及時清除口腔及鼻咽腔的分泌物,避免分泌物逆流引起呼吸道感染。各項操作要嚴格執行無菌原則,杜絕醫源性感染。應適時、適度吸痰,用聽診器聽診痰鳴音來判斷最佳吸痰時機[3]。由于肺動脈高壓患兒不同于一般先心術后患兒,吸痰后短時間內肺動脈壓增高,對吸痰的反應比較強烈[4],所以吸痰前后5分鐘應吸入純氧,吸痰時間要短,一般5~10秒,動作輕柔,每次吸痰時給予膨肺,并將深部痰吸干凈,避免反復刺激引發肺動脈高壓危象。
2.肺動脈高壓危象的預防和處理術后早期可能會出現肺動脈高壓危象,應使用鎮靜劑預防其發作,盡量避免缺氧、疼痛及氣管內吸痰等對患兒的應激刺激。術后早期24~48小時,如不考慮拔管可加深麻醉,用芬太尼1 mg+力月西(咪唑達侖注射液)20 mg+阿端(注射用哌庫溴銨)4 mg持續泵入。這些藥物對降低肺血管阻力療效可靠,同時持續給藥使患兒處于淺睡眠狀態,對循環影響較小。在吸痰前后可以適當加大鎮靜劑的用量,防止吸痰引起躁動,使肺動脈壓力進一步升高。肺動脈高壓危象的處理一直是比較棘手的問題,理想的方法是選擇性擴張肺血管的同時而又對體循環無明顯影響。研究表明,經中心靜脈右心房應用前列腺素E-1(PGE-1),同時經左心房應用去氧腎上腺素(PE)處理肺動脈高壓危象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5]。本組每例患兒在術后常規都給予前列腺素E-1(PGE-1),能有效預防肺高壓的發生。如發生肺高壓危象,可立即純氧皮球膨肺,并加大PGE1的劑量,本組1例患兒在撤機過程中發生肺動脈高壓危象,經上述處理后病情穩定。
3.NO吸入NO能最直接擴張肺血管,降低肺動脈壓力。但由于NO運輸及保存的原因,臨床實際用量較少,我們均采用NO的供體——霧化吸入硝酸甘油。硝酸甘油主要擴張靜脈,減輕心臟前負荷。靜脈點滴硝酸甘油只有在較大濃度(5.0 μg#8226;kg-1#8226;min-1)時,才能夠降低肺動脈壓力。1999年Omar等報道了霧化吸入硝酸甘油對4例先天性心臟病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的治療作用,發現霧化吸入硝酸甘油20 μg/kg后10分鐘,肺動脈壓力明顯下降,而血壓和心率無變化。有學者延長觀察時間,發現吸入硝酸甘油20 μg/kg 3天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肺動脈壓力下降,而對體循環無影響。本組27例患者均使用霧化吸入硝酸甘油,療效顯著。但是硝酸甘油具有很強的耐藥性,在使用中應注意如何減少它的耐藥性。
4.體溫的調節①保暖:由于低溫體外循環會出現末梢涼、循環差,所以術后應立即給予末梢保暖,用熱水袋保暖時不能直接接觸患兒皮膚,以免燙傷,應將熱水袋放在前臂內側30秒,感覺溫度適宜才可用于小兒,并用治療巾包裹熱水袋,每15~30分鐘觀察一次皮膚和熱水袋,最好給予手套腳套保暖,末梢升溫后周圍小動脈小靜脈擴開,使術后應激性高血壓可以下降。②降溫:由于術后炎癥反映中心體溫很快會升高,患兒體溫每升高1℃心率會提高15~20次/分,所以理想的降溫能減慢心率降低心臟做功。如溫度達到37.5℃時就應該給予物理降溫,最安全快捷的方法即在頸部置冰袋,冰袋應為冰水,以防止堅硬的冰塊損傷患兒皮膚,冰袋用治療巾包裹,每15~30分鐘觀察一次皮膚和冰水袋。如溫度達到38.5℃時應遵醫囑予化學降溫,同時末梢給予保暖。
總之,對于室間隔缺損合并肺動脈高壓的患兒的護理,我們認為,持續有效的鎮靜,規范徹底的吸痰方法,加強呼吸道的管理,預防和處理肺高壓危象等措施,可減少病死率,保證患兒康復。
參考文獻
[1]黃悅,馬加俊,孫瑛,等.PEEP對肺高壓患兒呼吸功能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2,9(22):517.
[2]郭加強,吳清玉.心臟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57.
[3]繆爭.氣管切開病人適時吸痰臨床體會[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2):75-76.
[4]蘇杰.改善ICU環境對先天性心臟病術后患兒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6):442-443.
[5]刑泉生,王世瑞,徐平,等.前列腺素E1和去氧腎上腺素對體外循環時急性肺高壓危象的治療效應[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2,22(7):430-431.
(收稿日期:2008-10-18修回日期:2009-02-16)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