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甲狀腺激素在血管性癡呆(VD)患者中的變化,以及對VD患者預后的影響。
方法選取2007年9月~2008年7月住院的40名VD組患者和40名非癡呆腦梗死患者(對照組),采用化學發光法分析血清T4、T3、FT3、FT4和TSH的濃度,并以治療前后簡長谷川簡易智能量表評分差值來評估VD患者的預后,用多元線性回歸法分析年齡、性別、血清T4濃度和TSH濃度對VD預后的影響。結果VD患者血清T4(94.580±9.607)、T3(0.900±0.193)、FT3(4.243±0.675)、FT4(16.325±1.682)和TSH(6.813±0.396)的濃度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的,并且VD患者的預后與血清T4濃度相關(β=0.545,t=3.269,P=0.002)。結論甲狀腺激素在VD患者中呈低水平表達,并影響VD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血管性癡呆;甲狀腺激素;長谷川簡易智能量表
文章編號:1003-1383(2009)01-0018-02中圖分類號:R 749.1文獻標識碼:A
血管性癡呆( vascular dementia,VD)系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腦血管疾病引起的腦組織損害基礎上產生的以高級神經認知功能障礙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研究顯示[1],血管性癡呆被認為是導致老年性癡呆的第2位原因,發病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病。甲狀腺激素對神經系統的發育及功能調節十分重要,并與智能關系密切。近年來,甲狀腺功能與癡呆的關系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就血管性癡呆患者與甲狀腺功能的關系做一研究。
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40例VD組患者均來自2007年9月~2008年7月在我院住院,①符合美國精神病協會《精神障礙的診斷和統計手冊》第4 版(DSM-IV)中血管性癡呆的診斷標準,具有腦卒中病史,動脈硬化征象,高血壓或高血壓史,局灶神經系癥狀及體征,癡呆發生于腦卒中后的3個月以內;記憶缺陷(不能學習新資料或不能回憶所學到的資料);認知障礙有失用、失認、執行管理功能明顯不如以前;情緒低落或人格失控;癡呆階梯性發展或波動性病程;顱腦CD或MRI檢查,證實有腦血管病變存在等的其中之一。②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按文化程度,文盲≤17分,小學文化(教育年限≤6年)≤20分,中學及以上文化(教育年限)6 年≤24分。③Hachinski缺血量表≥7分。④除外抑郁癥、老年抑郁量表≤10分、譫妄和其他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導致的認知功能障礙。對照組為同期收治的40例非癡呆腦梗死患者,納入標準: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證實。所有入組病例排除嚴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等發并癥。
2.方法
①量表評定:患者入院時由經過培訓的專職人員對血管性癡呆組患者進行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Hachinski缺血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評分,評分在入院后24 h內完成。其中VD組患者在入院時和出院后行長谷川簡易智能量表評定,用其前后評分值之差來評估療效。
②甲狀腺激素的測定:血標本統一空腹12 h后于早晨經標準靜脈穿刺術采集全血,1 h內分離血漿,提取上清液,存放于2~8℃,并于24 h內測定。在DXI800 全自動化學發光分析儀(美國BeckmanCoulter公司生產)上檢測其甲狀腺激素水平,所用的FT3、FT4、T3、T4、TSH 試劑盒和定標以及質控液均為原裝試劑,由BeckmanCoulter公司提供,嚴格按照說明書規范操作。
3.統計學處理用SPSS統計軟件,在檢驗水準α=0.05的基礎上,VD組和對照組的甲狀腺激素水平的比較采用t檢驗;以療效為因變量Y,X1為年齡,X2為性別(1=男,2=女),X3為T4,以及X4為TSH,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結果
1.一般情況40例VD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71.03±7.35歲;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70.55±6.63歲。兩組性別(χ2=0.457,P=0.499)和年齡(t=0.304,P=0.762)均無差異。
2.甲狀腺功能比較結果顯示,VD組的T3、T4、FT3、FT4以及TSH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VD患者的甲狀腺功能低于非癡呆腦梗死患者(見表1)。
3.影響VD患者預后的因素在影響VD患者預后的因素中,年齡(t=1.57,P=0.255)、性別(t=0.323,P=0.748)和TSH(t=1.515,P=0.139)均無統計學意義,而T4(t=3.269,P=0.002)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也就是VD患者的預后與其血清T4濃度有線性回歸關系,血清T4濃度越高,VD患者的預后越好。

討論
甲狀腺激素(TH) 主要為甲狀腺素,包括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兩種,血液中大部分的T3是由T4上的外環(酚基環)經5'脫碘作用產生。TH不但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對已分化成熟的神經系統活動也有作用。成年后,甲狀腺主要起調節物質代謝和行為活動的作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甲狀腺的質量減少40%~60%,甲狀腺合成T3 、T4減少。老年人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活動減弱,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出現記憶力減退、說話和行動遲緩。
甲狀腺功能低下會導致情感及認知異常。Dimopoulou等[2]報道,腦梗死患者伴有甲狀腺功能不全的變化。國內高義等[3]也報道,腦卒中后出現正常甲狀腺病態綜合征,TH的合成及外周代謝發生障礙。由此提示了甲狀腺功能狀態及TH 水平可能是VD的影響因素。本研究也發現,VD組患者的TH水平顯著低于非癡呆組的,和趙斌等[4]的研究結果相似。VD患者多次腦梗死后導致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功能紊亂,從而使TH合成、分泌障礙。由于低TH 水平致低腦細胞代謝率,能量不足致使神經細胞發生退行性變性,引起癡呆的發生和發展。
影響人的認知能力的TH中,T4是一個很重要的因子。Stern 等[5]發現,在甲狀腺機能正常的老年人中,高T4 水平者則有更好的認知能力,在未患癡呆的老年女性中,T4水平越低,發生認知能力下降的危險性越大。本研究發現,在影響VD患者的療效因素中,血清T4水平具有明顯的作用,T4水平越高,療效越好,表現在出院時長谷川簡易智能量表評定分數比入院時有了明顯的提高,與Prinz 等[6]的研究相似,認為老年人TT4濃度與認知能力正相關。國內宋守君等人對120 例輕度認知功能損傷患者進行分析后發現,在控制了年齡及受教育程度的影響后,TT4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最密切[7]。
隨著TH與血管性癡呆關系的研究不斷深入,TH在血管性癡呆發生發展中的機制也將不斷地得到闡明,對我們預防和治療血管性癡呆疾病有著深遠的影響。血管性癡呆患者的低甲狀腺功能狀態,并由此影響了患者的認知能力。因此,提高血管性癡呆患者的TH水平,是否能夠提高患者的認知能力,改善他們的預后,將是以后的研究熱點。
參考文獻
[1]Desmond D W,moroney J T,Paik M C,et al.Frequency and clinical determinants of dementia after ischemic stroke[J]. Neurology, 2000, 54(10):1124-1131.
[2]Dimopoulou I,kouyialis AT,Orfanos S,et al.Endocrine alteration in critically ill s with stroke during the early recorery period[J].Neurocrit Care,2005,3(3):224-229.
[3]高義,蒲傳強,王玉敏,等.老年人血管性癡呆與甲狀腺軸功能關系的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1,20(1):29-31.
[4]趙斌,章軍建,王世鳳,等.血管性癡呆患者甲狀腺功能及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J].中國臨床康復,2006,38:65-67.
[5]Stern RA,Davis JD,Roger BL,et al.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yroid status and cognitive and neuropsychiatric functioning in euthyroid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dementia[J].Cogn Behav Neurol,2004,17(4):219-223.
[6]Prizn PN,J ames MS,Petor PV,et al.Thyroid hormones positiverelationships wit h cognition in healthy,eut hyroid older men[J].J Gerontology,1999,54(3):M111-M116.
[7]宋守君,張杰濤,孫建國,等.甲狀腺激素水平與老年輕度認知障礙之間的相關性[J].濱州醫學院學報,2002,6:417-419.
(收稿日期:2008-12-17 編輯:崔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