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三叉神經痛;半月神經節;射頻溫控熱凝術;手術配合
文章編號:1003-1383(2009)01-0117-01
中圖分類號:R 473.74
文獻標識碼:B
三叉神經痛是指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出現的疼痛。多數患者因得不到有效的治療,病程可長達數年至數十年之久,精神壓力大,患者十分痛苦,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微電極介入立體定向手術、應用半月神經節射頻溫控熱凝術這一新技術在臨床的應用,已展示出獨特的優越性,具有止痛快,復發率低及可重復治療等優點[1],給三叉神經痛患者帶來福音。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治療36例三叉神經痛的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36例患者,男19例,33~83歲,平均58歲;女17例,25~76歲,平均55.5歲。主要表現為三叉神經一個或多個分支區反復發作性的突然劇痛,疼痛發作可以是自發或者機械性刺激所觸發,以咀嚼、說話引起的常見。36例中,右側20例,左側16例;純Ⅰ支痛6例,純Ⅱ支痛12例,純Ⅲ支痛8例,Ⅰ、Ⅱ支痛3例,Ⅰ、Ⅱ、Ⅲ支痛7例。以純Ⅱ支痛和純Ⅲ支痛為多,占55.6%。采用國產ASA601T射頻熱凝治療儀在確保穿刺準確到位的前提下,進行半月神經節射頻溫控熱凝手術治療。手術均成功,術后隨訪無并發癥發生。
護理措施
1.術前準備①作好術前隨訪:手術麻醉方式為局部麻醉,病人處于完全清醒狀態。術前讓病人了解手術過程, 消除患者顧慮,樹立積極治療的信心[2],避免精神刺激和環境的不良影響,保證患者足夠的睡眠和休息,讓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來配合好手術,為手術的成功奠定基礎。
②術前備齊手術間物品,電源照明等,發現問題及時檢修,確保手術運轉正常。
③手術器械準備:手術常規的器械有深圳產ASA-601T射頻熱凝器1臺,熱凝器的絕緣套管,電極針等用環氧乙烷滅菌。
④麻醉藥品準備:1%利多卡因20 ml作局部麻醉,并作術前利多卡因皮試,如病人痛覺承受能力差,可用少許鎮靜、止痛藥,如杜冷丁。保證患者在清醒狀態下接受手術。
2.術中護理
①病人取仰臥位,根據醫生要求擺放頭位,頭下墊好,由于在局麻下進行手術,患者常表現出神經緊張,有些病人全身繃緊。在手術穿刺時需作固定定位,護士雙手固定著患者頭部,同時給予心理上安慰和鼓勵,用和藹、親切的語氣與病人交流,告知患者應相信醫生,待穿刺成功后可不用固定。
②協助醫生消毒鋪巾,選患者口角外2.5~3 cm作穿刺點,1%利多卡因作局麻,穿刺針由穿刺點穿入,讓患者平視患側瞳孔,繼續進針約6 cm至觸及顱底,左右前后輕微移動穿刺針尖,進入卵圓孔(入針為7 cm)后患者自覺上下唇有麻痛感,此時稍抽出穿刺針芯,將針尾接單極射頻熱凝儀。
③射頻熱凝術中,首先應用44~45℃作可逆性熱凝30秒時,觀察患者患側上下唇、耳部的麻痛感程度,后應用60℃至80℃作不可逆性熱凝60秒(兩次),詢問患者感受,并測試患者痛覺和觸覺直至疼痛減輕或消失。手術成功后,拔出穿刺針用無菌敷料蓋上穿刺點。
④射頻儀的負極板粘貼在肌肉豐滿處,術中注意檢查有否松脫,病人身體避免與金屬物體接觸,防止灼傷[3]。調節儀器時方法要正確、準確,不可超出正常值使用范圍。術畢及時清洗穿刺針,熱凝器的絕緣套管用濕巾擦干凈,再用干毛巾擦干,保管好備用。
3.術后護理
半月神經射頻消融手術其操作在顱內,易發生顱內并發癥,以顱內出血居多,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顱內出血至關重要[4],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瞳孔的變化,密切觀察瞳孔72小時,每1小時觀察1次。注意病人主訴,有無頭痛、惡心、嘔吐等現象,如有不適及時報告醫師,及時對癥處理,以免發生意外。
患者術后口腔觸覺減退,指導患者應注意的事項,防止進食過程中發生燙傷、刺傷及自我咬傷等。
半月神經射頻消融手術是對保守治療無效的三叉神經痛患者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射頻控溫熱凝手術的操作簡便,患者痛苦少,并可取得立竿見影的療效。其治療成功的關鍵在于準確的穿刺和定位,醫護患三方緊密的配合是手術成功的關鍵,通過心理護理、專科護理、整體護理等一系列的護理措施,確保手術的成功,對于預防和減少術后并發癥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彩英,章俊杰,劉懷軍,等.CT引導下經皮穿刺卵圓孔阻滯的技術研究[J].放射學實踐,2006,21(10):233-235.
[2]張南南,李玉芬.微電極技術引導射頻治療帕金森氏病的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2000,2(7):12.
[3]唐之星,許建平,成良正.帕金森氏病人手術治療的探討[J].功能性和立體定向神經外科雜志,1995,8(1):31.
[4]陳薇.半月神經射頻溫控熱凝術治療三叉神經患者的護理[J].上海護理雜志,2007,7(5):51-53.
(收稿日期:2009-01-09修回日期:2009-02-16)
(編輯:崔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