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導思想
本課貫徹新課標精神,積極拓展教學資源,利用8秒鐘跑的特點,結合高中學生的知識結構,積極探索高中體育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旨在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來源
拜讀了毛振明教授的《體育教學方法—理論與研究案例》一書后,我將日本中小學“8秒鐘快跑”的方法與我校高中學生50米考核標準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適合于我國中小學快速跑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計劃。本課僅是該理論與實踐計劃中的一例。
2.“8秒鐘快跑”的價值
“8秒鐘快跑”的實踐意義是改變了傳統的體育教材,基于“統一和分化”原理進行的教材研究形成了具有全力快跑的科學意義的教材。“8秒鐘快跑”教師喚起了學生們有意識的、主動的、面向目標的活動,學生對自己的進步進行預測,與朋友切磋跑步方法并進行各自進步上的競爭等,從而實現體育運動教材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目標。
3.“8秒鐘快跑”的基本方法
1)首先,測定各自50米跑的記錄。
2)根據測定的時間,換算出各自的分數,再根據分數決定各自的起始位置。(但是,最初為了使他們合格,從各自分數中減掉2—3分以挑戰其能力)。
3)開始后8秒鐘時發出信號,判定是否到達目標。
4)如果合格,一次一次將起始位置遠離目標進行挑戰。如果不合格,或者再試一次,或者起始目標定到離目標較近的地方。
本節教學內容:1.8秒鐘快跑;2.探究自己的步幅和步頻。
三、教學程序與作用
1.導入與熱身
語言導入:“同學們,短暫的‘8秒鐘’我們能做多少事情?那么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8秒鐘能跑多遠呢?有沒有人知道自己快跑時候的步頻和步幅呢?讓我們通過學習后能解決剛才老師的提問。”
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創設一種運動環境,讓短暫的“8秒鐘”變得具有創造性,從而調動學生的運動激情、進行熱身活動為學生探究學習作好鋪墊。
2.“8秒鐘快跑”的學習
圍繞“8秒鐘快跑”的教學設計了3個階段,從研究自己—挑戰自己—挑戰別人—團隊合作,使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提高,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在教師設計的練習中解決問題。
第一階段:8秒鐘快跑
通過新穎的形式讓學生在不同的練習中得到不同的鍛煉:換算跑—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練習,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體驗跑—通過縮短一定的距離,讓每個學生能體驗8秒鐘跑的樂趣、挑戰跑—在成功的基礎上給學生設定一定的難度,形成一定的刺激、極限跑—讓學生通過挑戰自己后明白人類的極限是不斷的提高的、飛人大戰—通過女生向男生的挑戰,成績差的向好的挑戰,讓學生喜歡8秒鐘跑這個項目從而喜歡田徑。
第二階段:探究自己的步幅和步頻
雖然學生都知道V=S×T=步幅×步頻的關系,但是光靠自己是很難算出自己的頻率的,通過精心的設計,學生在各自的小組在探究與合作的過程中計算出自己的步幅和頻率,真正能夠體現合作學習和探究性的學習。
第三階段:8秒鐘快跑的拓展
8秒鐘接力跑是8秒鐘快跑的拓展,也可以說是接力賽跑的一個拓展,改變了以往等距的比賽而拓展為“等時”的比賽。這個練習讓學生感受到該接力不但要像普通的迎面接力的合作,更要像4×100米接力一樣按照人員的特點進行接力區的安排,8秒鐘接力跑由于一面的起點不一樣而大家的“能力”都一樣,在比賽前學生更要互相探討具體哪個同學站在哪個起點才有利于比賽的銜接。通過這個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地體會到合作與探究性學習。
四、放松與小結
引導學生用擊掌的方式,讀1、2、3的方式,讀A、B、C的方式,讀one、two、three的方式……進行8秒鐘的演繹,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時通過課后思考加深學生對8秒鐘快跑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