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學習中受益”。教育部體衛藝司楊貴仁司長指出:“我們現在必須要把學校運動會改成真正的學生運動會。要讓學生作主,學生都參與。”我校是蘇北普通農村小學,我們多年來開展體育文化藝術節實踐探索,將體育競賽活動與學科知識、藝術能力展示相結合,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臺,取得了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學習中受益”。教育部體衛藝司楊貴仁司長指出:“我們現在必須要把學校運動會改成真正的學生運動會。要讓學生作主,學生都參與。”我校是蘇北普通農村小學,我們多年來開展體育文化藝術節實踐探索,將體育競賽活動與學科知識、藝術能力展示相結合,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臺,取得了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
一、改革目的
以體育為途徑,以文化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全員參與,學科聯動,體驗成功,“健康來自運動,競賽促進友誼。展示素質教育,感受體育魅力。”
二、體育文化藝術節項目的征集、篩選、確定
1.指導設計,選編,改編項目
指導學生在掌握體育活動項目創新設計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活動項目設計。向社會征集、收集一些民間體育項目。改編競技體育項目。
2.結合本校實際,篩選項目
考慮學生發展的多樣性,有目的地篩選、設置項目。在收集到的項目基礎上,根據學校環境條件實際,體育教師與學科教師共同幫助篩選、完善項目。參照考慮現代教育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能力要求,項目設置不僅給予個人技能才藝展示的機會,又要有小組合作及全員參與的多形式競賽項目,同時要設置一些由家長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同場競技的項目,促進師生之間、家庭親子之間的感情,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系。
3.從資源整合、優質高效出發確定項目
體現班級風貌的集體項目:如團體操、廣播操、行進隊列、接力賽等。個人能力展示項目:田徑等。趣味活動項目:擲紙飛機、雙人三足跑、跳繩、鉆圈接力、乒乓球顛球、乒乓球發球、籃球投籃、足球射門、羽毛球發球、踢毽子、中國象棋、圍棋、國際象棋、撲克24點速算、智慧宮百科知識等。
傳統民間體育表演項目:背古詩跳皮筋、唱兒歌跳繩等。 社會角色項目:裁判、服務、通訊報道等。家庭參與項目:親子往返接力賽、同心協力等。創作項目:體育項目設計、會徽設計、招貼畫設計、網頁制作、通訊稿、攝影、小記者、“我看體育文化藝術節”征文、體育健康衛生知識手抄報設計等。知識項目:體育衛生健康知識競答等。體育口才項目:體育演講與辯論等。特長項目:武術、自選特長項目展示等。特邀項目:社區老年舞蹈表演、太極拳表演、工廠與街道的籃球表演賽等。
三、組織及裁判工作
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人人參與、師生合作促發展的指導思想,組織體育文化藝術節競賽展示活動。
1.以體藝組、少先隊大隊部為主要策劃者,負責宣傳、召集全校師生參與會微的設計,項目的創設,開幕式團體操編排,體育健康衛生知識手抄報設計,網頁制作等,營造體育文化藝術節氛圍。
2.以年級為單位分散比賽,高年級主要由學生組織編排、裁判、記錄、公告等事項,教師參與指導;低中年級則主要由教師組織編排,高年級同學協助裁判、記錄、公告等。
3.全校性的競賽活動學校集中進行比賽,由體藝組教師負責賽事的組織編排,師生合作裁判、記錄、公告等工作。
四、評價獎勵
采取靈活、及時、多元的評價,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養成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不僅要展示能力、賽出成績、比出名次,更重要的是賽出過程、賽出風格、賽出氛圍。
我們考慮到農村校園體育文化藝術節活動的實際情況,設立的獎項方案參考如下:能力展示競技獎、創作獎、表演獎、風尚獎、其它獎:根據在賽場上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值得大家頌揚的行為臨時設置獎項。如 “環保衛士獎”、“助人獎”……
頒獎形式:領獎臺頒獎、板報櫥窗宣傳、升旗儀式上講話、擔當護旗手等。頒獎人員由校長、老師、學生、家長、關工委領導共同組成。
五、活動效果
項目是從學生和社會上征集而來,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特點的項目,有了可以展示自己特長的機會,學生參加鍛煉和競賽的積極性特別高,體現了全員參與性、廣泛的群眾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實踐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有了明顯增強,學生更喜歡體育,意志品質得到了有效培養,同學之間關系更團結,更融洽,班集體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促進了學校與家庭、社會的聯系,體育效果得到了輻射,學校體育真正面向全體學生。
實踐證明,農村小學校園里體育文化藝術節活動受到學生歡迎,社會好評;人人參與,體現出了體育文化藝術活動參與的廣泛性、群眾性、普及性、創新性,促進了地方的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希望體育文化藝術節活動能夠全面開花,使全國的學生都能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毛振明.人人都參加的校運會.中國教育報,2001年3月24日.
[2]賴天德.校運會,別落下一個學生.中國教育報,2001年3月24日.
[3]高巖松.走出學校運動會的誤區構建體育節.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4]亦言.體育節,全體學生的節日.中國學校體育,1999年第5期.
[5]王勇慧.試論體育文化素養的建構.中國學校體育,1999年第4期.
[6]李居昭.體育協會把課外活動搞活了.中國學校體育,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