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們作為教育部體育與衛生工作國家督導團浙江組成員在浙江省義烏市督導時,驚喜地看到了一個農村學校體育的先進模版、一個充滿體育思想的小學校、一個歡樂而有效的體育大課間、一堂情趣盎然的農村版體育課、一個年輕有思想的小學校長、一個聰明而勤奮的兼職體育教師,這一切激起了我們很長時間都沒有過的感動。在此,希望用我們下面的小文和記錄的圖像把這個感動傳遞給大家。
1、綠水青山中的小學校
按照督導的日程安排,我們當日上午第一站是溪華小學。從義烏出發開車走了四十分鐘才到達這個農村小學校。一路走來,綠水青山,雖然北方這時已是萬木凋零,但這里還是一片生機盎然。學校在一個山坳的小村莊中,小巧、淳樸、秀美、寧靜,還有一分精致,學校里有學生288人,其中157名學生是寄宿生,有2名專職體育教師,有4名兼職體育教師。沒去之前就聽說這個小學校的體育很有特點,有一半的學生都會騎獨輪車。也聽說這個學校的體育器材的更新費用每年都在2萬左右,硬件設施早就達標,完全滿足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的需要。但是當我們走進這所學校時還是為學校的精致管理所驚訝,體育器材室里器材琳瑯滿目但又井井有條,在我們過去看的許多學校體育器材室好像能做到琳瑯滿目的很多但井井有條的很少。學校里的食堂、廚房也是干凈利落,符合各種標準的要求。
這個學校里有一個年輕干練的校長,他原是市教育局的干部,擔任過市內知名小學校的副校長,來到這個學校擔任校長已有數年。他的話不太多,但說到自己學校的體育和衛生工作便如數家珍,充滿著自豪感,我們強烈地感到我們在這個學校里看到的和將要看到的,都和這個校長的年輕、干練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以及他的教育理念和體育思想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系。
2、體智融一體的棋運動
進入學校,我們首先見到了一種很新奇的融智力鍛煉和體力鍛煉于一體的娛樂器材:木頭墩象棋,木頭墩雖不太大,但也有兩三公斤重,校長讓一個獲得過全校冠軍的同學和另一個同學演示了下棋的方法,我們發現下棋運動量可不小,因為同學們走棋很快,而且要不斷地彎腰并朝多個方向移動棋子,手臂、腰部和腿部的力量鍛煉自然地融在了戰略的思考和智力的對決中,我們不禁為這妙想拍案叫絕,手中相機也“喀嚓”“喀嚓”地不停響著。當我們環顧四周時,發現這里不但有象棋,還有七八種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棋。這些有趣的棋盤有的畫在草地上,有的畫在水泥地上,學校里不多的空地成為了孩子們的體育鍛煉場地,用體力下棋也成為了這個學校孩子們的課間活動。據說,這個創意早在十幾年前就在這個學校出現了,我們從心里敬佩創造這個棋盤和棋子的那位老師。
3、豐富多彩的大課間
正當我們還在為棋子的事情感慨時,溪華小學的體育大課間開始了。只見一些學生搬著各種各樣的體育器材跑向操場的各個角落,隨后隨著音樂各個年級的孩子跑到操場上,他們組成了一個很特殊的隊型做廣播體操和集體舞蹈“找朋友”。動作不可謂十分整齊和美觀,但活動幅度之大和盡情地投入確是在很多的大課間中難得一見。農村孩子的略顯笨拙的身體動作和臉上的憨笑相映成趣。
做操和集體舞是分組自由活動。同學們或以班為單位,或以項目組為單位開始了各自的鍛煉。我們吃驚地看到,這樣一個鄉村的學校竟然有如此豐富的大課間內容,有籃球、排球、踩高蹺、獨輪車、跳繩、滾鐵環、呼啦圈、空竹、飛盤,小小運動場成為了快樂體育的園地,而且這個園地布局合理、疏密有序,各個運動相得益彰、安全有保障。這個課間在音樂的伴奏下和和煦的陽光中持續了半個小時多,我旁邊的一個孩子顯然是累了,坐在那里大口喘著氣,額頭上蒙一層汗珠,汗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亮。
4、有學有練的第二體育課堂
我們還看到了一個在其他地方的大課間中沒有看到的現象:這個體育的大課間是一個有教有學的第二體育課堂。所有的項目活動組了都有一位教師帶領,這個教師不只是在看管學生,也不是單單和學生在一起活動著,而是一邊活動,一邊在教學生技術動作。我重點地觀察了籃球、呼啦圈和踩高蹺三個活動組老師的“教學”,別看他們都是其他學科專長的教師,但籃球投籃動作、踩高蹺游戲技術和戰術、呼啦圈的動作要領都教得有章有法、有板有眼,不時還給學生做個動作示范,真比有些專職體育教師不差。
一時間,我們有了在看體育課的錯覺。看著一個個認真教孩子們體育的教師們,我們多年來一直難以釋懷的學科歧視感一時間蕩然無存,我們覺得身邊的戰壕里多了許多的戰友。這個很像體育課堂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一直延續了近四十分鐘,同學們的鍛煉和學習也頗為深入。筆者記錄了各個大課間活動的具體過程和內容(見表1)。

5、久違的歡樂體育課
大課間之后,正當我們準備離開時,已經開始的一堂體育課又留住了我們的腳步,這是一節由一個沒有學過體育專業的計算機老師上的體育課,是一堂樸實無華但又透著正確的教學觀念,把學生上得熱情高漲的農村式體育活動課,課的過程和內容如下:
(1)課的開始:整隊,教師喊:“稍息、立正、向右看齊”,學生齊喊:“向前看”(雖不太規范,但很有趣,很有氣勢),老師用樸實的語言向學生說明了課的內容和要求。
(2)做操(準備活動):操做得很簡單,像30多年前的廣播操,但做的很全面,要求得還挺嚴格。
(3)鍛煉游戲1:兩人配合單腳跳接力游戲。很明顯,學生第一次做這個動作的接力游戲,教師和另一個同學做了兩次示范,還讓第一組學生試跑一次,比賽開始同學們很盡情,很努力,很是可愛,這個游戲做了兩遍。
(4)鍛煉游戲2:兩人配合正反向合作跑接力游戲。學生也是第一次做這個動作的接力,教師又是兩次示范,比賽開始后,由于正反向跑配合有問題,有些做反向跑的同學躺倒,滑稽的動作引起大家的歡笑,同學們摔倒爬起,繼續比賽,依然是盡情,努力和可愛,這個游戲也做了兩遍。
(5)勇敢者游戲:一次擺放平放的墊子、豎起的墊子、呼拉圈、排球,游戲情境為勇敢者將跨過大河、翻越小山、鉆過山洞、繞過障礙物。同學們一個個勇敢的從隊伍中沖出來,用自己的方法努力完成任務,個個勁頭十足,姿態各異,仿佛真的置身于勇敢者的場景之中。
(6)身體素質鍛煉:仰臥起坐。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了仰臥起坐的練習。運動量挺大,同學們額頭上可以看到微微的汗珠。老師一直在鼓勵著學生。
(7)下課。教師進行了簡單的講評,師生互禮。
這節課可以說是我們許久不曾看到的好的體育課,是許久不曾看到的好的農村小學體育課。當我們經歷太多的“扁擔南瓜”“白菜萵筍”“破麻袋舊標語”以及“掃把騎馬”等所謂的“代表新課程改革方向的農村體育課”的困惑之后,我們感到我們邂逅到了一直在追尋的農村小學體育課的模板。我們這一感性認識的理論確認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
(1)樸實而正確:樸實無華的設計完全沒有“為新課改而改革”的矯揉造作和刻意的修飾,但在樸實的教學設計中卻透著對體育課程性質的基本理解和對學生身體問題的準確判斷。課的設計很樸素,樸素又使得課的行進很自然,自然得如同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2)有效而有趣:雖然整個課的內容只是三個鍛煉性游戲(或稱游戲性鍛煉),但由于所選的接力游戲的動作是學生以前沒有做過的新異的動作,而且動作還具有體能和技能的挑戰性,對配合有較高的要求,當動作做不好或兩人配合不好時,還會很滑稽,因此在課上真正形成了我們常說的但卻很難達到的“玩中煉”“煉中學”“學中樂”的教學境界。這與我們某些專職體育教師為了刻意追求“新異”“花哨”的體育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規范而親切:教師雖然是一個兼職的體育老師,但他的體育課卻符合一個好的體育課的基本要求,特別是課堂常規、教學步驟、總結歸納等都很不錯,課中嚴肅與活潑,要求與鼓勵,表揚與提醒、熱情與安全等都處理得相得益彰,讓人覺得這節課既親切又規范。
6、優秀的專兼職體育教師群體
多年來,我們一直對農村體育教師狀況有幾個基本的認識:(1)普遍數量不足;(2)教師學歷和素質普遍不高;(3)兼職和代課教師很多;(4)知識更新途徑很少;(5)所進行的體育教學和鍛煉內容很“鄉土”。但是,我們在這里卻完全沒有這些感覺。我們在大課間看到一個領操的女老師,她是兩個專職體育教師中的一個,感覺和我們在北京名校里看到的體育教師沒兩樣,完全沒有我們想象的農村體育教師的印象。過去,我們對農村學校的兼職體育教師和代課體育教師有一種無奈的感覺和排斥的情感,但是在溪華小學接觸到的體育課卻完全顛覆了我們的成見,上述的那節體育課和同時上的幾節體育課除了更符合農村孩子的實際以外,一點不比我們在城里看到的優秀展示課差,我們甚至為這樣的課沒能參加全國的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而感到遺憾,我們驚奇為什么這里兼職體育課教師能對我們體育課的改革動態和基本要求能如此了解,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很多地方的專職體育教師?
終于,我們從一個新奇的現象中捕捉到能解答我們困惑的信息:當一個很精干的體育教師從我們身邊走過時,校長卻介紹道:“這個教師不是本校的體育教師,是市里一所小學的,他是本校那個女體育教師的‘師傅’,他將在溪華小學代課一年,與那個女體育教師作互換交流。今天那個女教師是按照要求回到本校觀看‘師傅’上課的。”原來,這里有這樣一個城鄉體育教師互相拜師和定期交流的制度,被稱為“城鄉教學共同體”,為城鄉間學校教師的交流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我們簡單地看看師傅的體育課,也確實很有想法,有板有眼。
“地區內體育教師拜師制度→有經驗的專職體育教師的知識更新和技能精湛→青年專職體育教師知識充實和技能進步→兼職體育教師體育知識增加和課堂教學能力提高→全體班主任的體育輔導能力和體育教育認識水平提高”這樣一個鏈條是不是這里體育教師素質高的原因我們還不敢貿然定論,但是,探索這樣的教師交流制度和更新知識機制一定是提高農村學校體育教師的必由之路卻是無疑的。
7、感動之后的啟示和反思
為了繼續完成督導的任務,我們實在沒有時間再更多地了解這所學校其他方面的體育經驗了,但是至今我們都在回味著溪華小學給我們的感動,今天感動已經部分地變成了理性的思考,這個理性的思考是由以下的啟示和反思組成的:
(1)在義烏市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農村學校的體育正在經歷和面臨著巨大的變化發展,十幾年前成為各地學校體育發展“瓶頸”的體育場地、體育器材等硬件條件在快速改變,在當前,學校體育的發展可能更需要的不是簡單的投入,而是學校對體育工作的高度認識和理解,需要的是學校體育發展的動力機制和可持續的發展思路。
(2)農村體育教師仍然總體不足,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也仍然有待提高,但是由于體育教師的優秀骨干隊伍越來越強壯,在農村地區應該采取像“拜師制度”這樣多種形式的體育教師內部交流制度,在城鄉之間、專兼職之間傳播和輻射體育專業知識和技能,迅速提高體育教師素質和體育課教學質量。
(3)農村學校的體育有著自己的環境和獨自的問題,農村的學校如何既面對共同的體育問題,如:素質教育問題、課程改革問題、教育觀念問題等,又面對自身的問題,如:體育教師數量質量問題、農村學生體質健康的特殊問題、衛生營養問題、體育文化和科學傳播問題、寄宿管理與體育關系問題、地方體育文化結合問題等都是需要認真考量和統籌兼顧的。
(4)我們發現:當前農村學校體育課程質量提高和身體鍛煉的活性化,緊缺的是那些具有健身性、文化性和娛樂性兼顧的體育內容。本文中提到的“運動性象棋”、有趣的配合接力跑、踩高蹺的“沖過封鎖性線”等都是很能鍛煉身體、學生又喜歡的內容,而且這些內容全沒有“扁擔南瓜”“白菜萵筍”“破麻袋舊標語”那樣的庸俗,也沒有“多米諾骨牌”“大變活魚”那樣的異化,甚至不需要“一棍定天下”“抗洪救災”那樣的包裝,這些內容可以活生生、原本本地直接滲透到學生的身心中去的,我們應抓緊時間總結這樣好的內容。
(5)隨著學校體育工作內涵的擴大,隨著學校體育工作任務的更加豐富,學校體育工作的管理經營日益顯得重要。這個管理和經營的工作需要學校全體工作者共同來完成:校長管理著學校的體育衛生工作的基本方向和投入的平衡;體育教師管理著體育領域的具體的人、財、物,經營著學生對體育興趣和態度,經營著其他教師對體育的感情和支持;而其他教師則負責管理學生對體育的全身心的投入。我們在溪華小學似乎看到了這樣的管理和經營。
(6)以往我們有一種印象:就是其他學科的教師好像是體育活動的阻礙者和反對者,而給予我們這種印象的是體育教師。而在溪華小學,我們完全沒有這樣的印象,相反我們看到的這里所有的教師都是體育的支持者,甚至可以說都是體育教師。是這個學校其他學科教師很另類?還是我們看到的是假象?還是由于這個學校的校長對體育的高度重視而產生的特殊的團隊現象?還是只要有了對體育的重視就必定會產生的團隊精神?我們寧愿相信是后一種假設。
(7)像溪華小學這樣的體育是非常全面的,其中有著多年的工作經驗,有著幾代體育教師對內容的創造,也有著幾經輾轉的思想和認識,還有著多年的硬軟件的建設。這種學校的經驗是成熟的,是極可模仿的,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總結出不同類型的像溪華小學這樣的經驗和模型并完整地推介同類學校讓大家學習,這種學習可以從“忠實的模仿”到“完善創新”,這樣可以加快好體育教學內容和教法的傳播速度。我們也在反思:像我們這樣的理論研究者是不是也該少一些“理念”,多一些“模板”,少一些“講演”,多一些“推介”,少一些“書齋”,多一些“蹲點”,少一些“抽象”,多一些“具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