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基層工作經歷,在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具體問題,推進實際工作方面,就有過人之處,成為經過風雨洗禮、能夠擔當重任的人。
2008與2009年交替之際,廣東公開報名推選100名年輕干部,歷時3個多月。職位集中在珠三角城市,包括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5個地級市副市長,廣州、深圳等市轄區27名副區長及一批廳處級職位。引來全國各地及海外6000多報名者,3828名參考,萬名評委打分,過4關13卡,平均60余人選1。其中5個副市長職位122人選1。真乃好中選優,優中選強。
“飛上枝頭”的五名副市長,分外引人注目。他們分別是:王慶利(前廣東省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任珠海市副市長)、王玲(前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副區長,任佛山市副市長)、成洪波(前肇慶市委副秘書長,任東莞市副市長)、殷昭舉(前廣州市白云區委常委、區委辦主任,任中山市副市長)、陳佳林(前湖南省文聯副秘書長,任江門市副市長)。對于這五名公選副市長的脫穎而出,本文從人才成長規律視野就若干主要因素一探究竟。
基層歷練成大器
干部的工作經歷是否豐富、是否經過基層鍛煉等因素,直接影響其成才的速度與可能性。從這五名公選副市長的簡歷不難看出,他們都具有共同的特點:基層歷練功夫深厚,有著多方位的實踐鍛煉。在基層的摸爬滾打,基層工作經驗的積累,公選當中“適銷對路”,贏得了不少分。
“擔任過很多部門的領導,對于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促進。”王玲1994年從華西醫科大學畢業后,到蚌埠市防疫站當了3年醫師,再考公務員進入該市衛生局,從防病監督科科員升為衛生局團委副書記、副局長。2002年調任該市中市區副區長,2004年調該市蚌山區副區長,分管教育、衛生、文體、計生等工作。盡管王玲面試第一關專題發言表現一般,但在此后的領導能力測試環節,扳回不少分數,漸入佳境。
情況復雜、矛盾突出、困難較多的基層,是鍛煉培養優秀中青年干部的絕好地方。如今,不少干部通過機關這條途徑成長起來,可能專業能力很強,但是改造客觀世界、處理實際問題、駕馭復雜局面方面的能力比較弱,尤其是推動具體工作的能力可能很弱。實在地說,機關工作的干部有兩個方面的經驗比較缺乏:一是基層工作的經驗比較缺乏。在中國,不了解基層,要想干成大的事業那是不可能的。認識國情,首先是認識基層;二是經濟工作、黨建工作的經驗比較缺乏。由于這些方面經驗的缺乏,所以在為中心工作服務的時候,在同各方面工作配合的時候,往往有良好的愿望,卻沒有過硬的本領,顯得力不從心,捉襟見肘。基層具體實踐中的同志,真刀真槍地干,能磨練意志,增長才干。有了基層工作經歷,在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具體問題,推進實際工作方面,就有過人之處,成為經過風雨洗禮、能夠擔當重任的人。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這是愛因斯坦的名言。這里的“準備”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知識的積累。沒有廣博而精深的知識,要發現和捕捉機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維方法的準備。沒有現代思維方式,就看不到機遇,只好任憑它默默地從你身邊溜走。
王玲作為副市長人選里唯一的女性,又是黨外人士,倍受關注。她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參加公選,她說以前的失敗是一種歷練。她見解獨到地解讀了黨外干部和女干部的優劣勢:“我們國家從建國開始,就注重黨外干部的選拔和培養,使黨外干部參政議政有一個寬闊的舞臺。”“這么多年來作為女干部,可能女性的細心溫和,對人有親和力,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協調作用。”她認為“劣勢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一是社會觀念對女性干部的一些偏見,或認為黨外干部有職無權。二是黨外干部任副職比較多,影響到其成長的動力。三是有些黨外干部因自身因素在工作中畏首畏尾。但這些劣勢通過自身的努力是可以改變的。”
當今中國已與世界緊緊聯系在一起,而且正在越來越多地走出去,必須有一大批熟悉國際規則、掌握國際通用語言的人才。公選側重“外向型”,外語作為所有職位考試科目,不計入筆試成績,但須達到合格分數線。外語有口試,考察其是否具備與國際社會自主溝通交流的實際能力。成洪波的外語能過關,得益于他曾被組織選派到英國讀MBA的經歷;陳佳林是長沙鐵道學院外語外貿學院英語專業畢業;王慶利是山東省濟寧市師范專科學校英語系畢業,這都得天獨厚。
公選注重考察干部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掌握問題,特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試總體設計圍繞領導干部實際能力和工作作風展開,采取筆試和結構化面試形式,有綜合題、案例題、駐點調研、情景模擬、無領導小組討論等類型,注重報考者履行領導職位應具備的綜合素質,探尋問題的解決之道,應用性強,范圍比較寬,基本不需要做死記硬背的備考,功夫在平時積累的信息量。五名公選副市長表現不俗,在于他們有切身體會,能將向題說透,說出自己的風格來。
勝出在于綜合素質
進一步追蹤分析五名公選副市長脫穎而出的內因,我們可以發現,與心理素質關系極大。他們具有強烈的成就動機,健康的心理品格,嚴謹的職業態度,良好的人格特征,自信樂觀、善于溝通,侃侃而談,能夠自控自助,因勢利導,善始善終,化險為夷。
兩天面試,包括專題發言、結構化面試、人機對話和外語口試四個環節。“大評委制”,這意味著每次面試都要面對至少50名評委。而且職位涉及的五個市還各設有一個分會場,采用視頻會議的方式打分。面試是多環節、多側面考察,根據考者的發言和行為表現,對分析能力、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情緒穩定性、自信心等個性特征作出綜合評價。
五名公選副市長面對這樣的陣勢,都不怯場,心態穩定,思維敏捷,語言犀利,條分縷析,善抓要害,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過五關斬六將”以及應對媒體的“刁鉆”,能夠不躊躇,不彷徨,反應迅速,生動活潑。時下的不少干部,工作和談吐缺乏新意,缺乏吸引力。一些氣氛理當輕松自然的場合,講話的人照本宣科念稿子,讓人感到單調、壓抑。有的干部平時開會講話尚可,而當面對媒體,話筒遞到嘴邊,聚光燈打到臉上,就不夠自然和從容,甚至語無倫次。新世紀干部要有一定口才,在語言錘煉上適度用功,能說會道,能言善辯。
領導能力測試的最后環節是駐點調研,上午進行調研,下午閉關寫調研報告,晚7點交報告,他們都一揮而就。現在有些領導干部離開了秘書,什么也干不了,干不好,甚至在學習培訓期間帶秘書陪讀,請人代寫學習筆記和論文。新世紀的干部,在踏實做好工作的同時,還要能夠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善于總結,自己動手寫出以理論聯系實際見長的文章來。
公選對富于創新探索精神的年輕人,具有十分強烈的吸引力,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廣東公選的制度設計,體現了注重品行、崇尚實干、重視基層、鼓勵創新、群眾公認的用人導向,折射出今后選干部的趨勢與標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有創新性思維和創造性表現;國際化視野,適應時代發展。
五名公選副市長朝氣蓬勃、有想法、有干勁,最終還要看在工作崗位上的實際效果。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對履新的干部集體談話意味深長:是否能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領導干部,真正的考試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