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島內作家,郭冠英確是一位能言敢言、鐵骨錚錚的硬漢
月來,“郭冠英事件”沸沸揚揚,島內傳媒概稱為“文章辱臺事件”,終于以郭冠英承認自己就是“范蘭欽”并被撤職查辦而暫告一段落。

在島內臺獨人士操弄民意、以簡單化妖魔化與政治掛鉤、藍營又畏縮怕事的氛圍中,以能文擅文著稱的郭冠英,終于成為臺灣近年來惟一因寫文章而橫遭迫害的公民。他不僅搞砸了飯碗,失去終身保障的公務員身份,還因此喪失460萬元新臺幣養老退休金,個人損失相當可觀,處境值得同情。
郭冠英是不是妖魔?他的文章是否“污辱臺灣”?從郭氏種種行為判斷,他應是一位有血性、值得敬重的文人。至于他的文章是否“辱臺”,則有待后世公評,傳媒及政治人物實不宜驟予認定。
郭冠英出生于1949年,籍隸貴州清鎮,在臺灣新竹空軍眷村長大。先后畢業于新竹中學、臺灣政治大學,后又考入以培養“大陸問題專家”著稱的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題目是《論職業革命家黨》。
和現今許多因大陸熱而念東亞所的青年不同,早先念東亞所的人大致可分成兩類:
最多的一類,是受傳統國民黨教育熏陶,對國民黨或者兩位蔣先生抱持強烈向心力,希望透過東亞所研究中共問題,俾能在日后為國民政府服務。第二類人士比較少,他們對大陸或者共產黨組織、共產主義理念,頗為好奇。但不論是哪一類,基本上皆是具備強烈國家民族意識的熱血青年。郭冠英應屬第一類人。
早年,東亞所不少教授出身共產黨,從這些資深教授的口授心傳,往往可以聽到許多早期國共斗爭的精彩故事。國共系出同源,不論是上過延安的“老革命”,或者跟過蔣介石的“老黨員”,基本上都是愛國主義者,東亞所學生深受這些“老革命”或“老黨員”身教言教,內心難免留下深刻印記,終身難以磨滅。
郭冠英的率性熱情,從幾件事例中,可以看出端倪。1980年代,他派駐美國服務。1984年,爆發作家江南(劉宜良)遇刺身亡事件。起初,他不清楚江南底細,聽到國民黨方面之片面說詞,誤以為江南是雙面間諜。后來得知江南是一位愛國文人,反而幫江南遺孀說話,為其伸張正義。
經友人王一方的引介,他得識張學良,曾多次與張少帥深談,又廣泛涉獵西安事變及張少帥相關著作。風云際會,郭冠英因而成為島內最權威的張學良專家。他多次采訪張學良,在某次采訪場合,他帶著尚在就讀小學的女兒演唱《松花江上》,使張少帥當場感動落淚。
蔣經國去世,李登輝黨政軍大權一把抓,僭得大位之后,偏離蔣經國生前路線,與大陸漸行漸遠,而且不斷朝臺獨路線傾斜。蔣經國晚年苦心栽培的黨政軍干部,一撥接著一撥被整肅清洗,從俞國華、李煥、郝柏村、蔣緯國、林洋港,深藍大佬無一幸免,新生代勢力,宋楚瑜、關中、連戰,也無一不被李登輝消費殆盡。
在此同時,原本列為臺獨黑名單的臺獨原教旨派,李登輝則讓他們從海外返回臺灣,無異把臺獨病毒散播島內,后終導致綠色執政的結局。
李登輝執政12年,陳水扁執政8年,整整20年間,臺灣更朝臺獨嚴重傾斜。島內不僅陷于虛耗空轉的情境,當道還利用公帑,延攬眾多傾向臺獨的歷史學者,篡改“二二八事變”歷史,以官方報告,誤導島內視聽,不僅使得“二二八”成為臺獨人士的禁臠,更成為省籍原罪。
在深藍勢力被邊緣化的漫長20年間,郭冠英以一介公務員之身,先是冒險義無反顧為文批判李登輝臺獨政策,繼而不間斷投稿傳媒,對陳水扁臺獨政權口誅筆伐。在李登輝、陳水扁當政時期,他甘冒鋒鏑,在島內一面倒的氛圍中,膽敢為處于弱勢的藍營講話,膽敢為國人發聲,放眼島內作家,郭冠英確是一位能言敢言、鐵骨錚錚的硬漢。
過去,不論在李登輝當局,抑或民進黨執政階段,臺獨人士理應知悉郭冠英其人,令人驚訝者,郭冠英在李陳時代對臺獨口誅筆伐,尚且相安無事,反而是在馬英九執政時期中箭落馬。
筆耕20余載,朝夕磨劍,枕戈待旦,竟然在泛藍執政時落得如此下場,寧不令人扼腕唏噓,擲筆三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