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時,蘭子從上海戲劇學院,回到家鄉鄭州,進入一家和專業毫無關聯的機關單位。
循規蹈矩的機關,在很多人眼里,那樣的工作也算風光無限,不僅旱澇保收,如果足夠努力足夠用心,走的路,就叫仕途。
但4年后,蘭子辭職了。因為對自由的絕對崇尚。
是1994年,雖然下海已經不是什么新鮮話題,但對于一個年輕女子,沒有任何人的引領,想要找到頭緒并非那么容易,蘭子并不確定靠著畫畫能否養活自己——生活的現實不允許她去做這樣的嘗試。所以,還是決定找了實質的事情來做。如家裝設計、演出舞臺設計等和專業有關的工作。
天賦和專業結合,她的設計風格,被一些人喜歡,請了她去。于是偶爾手里會有一些錢,但并不是個會計算的人,錢多的時候,便大手大腳地花。日子常常過得不像日子。卻也這樣堅持了8年。
這時的蘭子逐漸成熟起來,開始尋找機會,創建自己的事業。
2002年冬天,蘭子一個親戚帶著孩子去上海治療近視,回來對蘭子說起,孩子這次的治療,用了一種很新的方式,戴了一種眼鏡,晚上戴白天取,用了一個月,視力竟然幾近恢復到正常。
她有些驚奇,也有些納悶,隨之卻心思一動,脫口說,如果真是這樣,那我要在鄭州開一家這樣的店。
她開始查詢相關資料,也找到了上海那家公司。但給她當頭一棒的是,就在那段時間,一家知名媒體報道了那種產品導致的一例事故引發的負面評議。報道連篇累牘,讓她看得驚恐不已。可親戚的孩子,視力卻明明健康地恢復了……信媒體還是信事實,她困惑不已。
后來,蘭子決定去走訪一些著名的眼科醫生,一個畫家的敏銳感覺告訴她,機會來了。媒體的質疑,一定會讓很多人對這種商品失去興趣,也就是說,競爭上會占優勢。而良知又命令她必須去自己驗證產品的可靠性,做這樣的事,她知道絲毫不能含糊。
蘭子去了上海、北京,也包括鄭州有名的醫院。因為她的誠懇,有些專家開始接受她的咨詢,也給了她客觀答復。其中一位專家的話,讓她茅塞頓開,他說:再有實力的醫生。也會出現醫療事故,那是難以避免的。產品應該是不錯的,但偶爾患者會出現體質差別……
她心里清楚了,決定開店。
租店面,買產品,買儀器,資金是一筆龐大的數目,而她當時卻身無分文。父母為她的想法吃驚,根本不打算支持她。后來那個親戚被她打動了,決定資助她一部分,另外她在生活中結識的一個如兄長般待她的好友,也主動給了她一部分資金。碰巧鄭州有條剛剛擴建的街道有了一處空下的門面房,又剛好在省實驗中學對面——產品的使用者剛好是中學生,所以她毫不猶豫地租了下來。
2003年夏天,蘭子的“科視數字化角膜塑形鏡”鄭州公司開業了。而幾乎同時,全國各地的同類產品店鋪,卻因為媒體的報道,紛紛關閉了。
逆風而行,她在風口浪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成為上海總部外唯一的一家。
新行業的摸索原本艱難,沒有專業人員,沒有特殊途徑,甚至沒有經濟力量去做廣告宣傳,加上實力媒體的質疑……探訪過的一位醫生直白地告訴蘭子:你在以卵擊石,很快你將會血本無歸!
這樣的話,不是不令她害怕,可她不相信,尤其開弓沒有回頭箭,她不能辜負朋友的信任,更不愿辜負自己的決心。
蘭子開始四下奔波,為了說服人家哪怕嘗試一下,昂貴的產品,她舍得送出去做試驗,她跑學校、跑醫院、跑各個小區自己做宣傳……說盡了好話,也看盡了冷臉。有一次,有個孩子家長甚至把她轟了出去,說她一看就是騙子,人家一般騙子都騙小錢,可是她開口就是幾千——那種塑形鏡的成本高,價格自然也高,所以,她才會被如此指責。可是她相信,只要是好商品,一定會得到認可。
終于,一天,一對父母帶著孩子來到了店里,說,孩子試戴了幾天塑形鏡,視力竟然真的有所恢復,雖然沒有恢復到正常,但是對眼睛高度近視的孩子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改變。
事實是最好的宣傳,幾天后,那個試戴塑形鏡的男孩子帶來了自己的兩個同學……同學又帶來自己的朋友。
三個月后,蘭子的公司竟然開始盈利了。慢慢有顧客主動上門來咨詢、購買產品,并在使用后,推薦了朋友和親戚來。
銷路,就這樣被一點點打開了。蘭子第一次看到盈利的賬面時,竟然哭了起來,弄得員工都不知所措。因為只有她知道她為此付出的努力一整整半年,蘭子沒有拿過一次心愛的畫筆,半年,她憔悴而疲憊,透支精力,透支語言。半年,她讓自己的經營上了軌道。朋友說,你怎么做成的?奇跡一般。
她只笑,不答,她知道那奇跡里,有多少心血在里面。她更知道,當初自己冒了多大風險:對于被媒體質疑的出過事故的產品,別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她卻頂著風險而上,別人眼中的風險,恰是她眼中的機遇。
蘭子成功了。她的眼鏡店漸漸門庭若市,并且她還聯系了幾所學校,作為學生的視力檢測點,更加擴大了產品的影響力。
但是蘭子并不滿足,她知道,任何一種商品,要想真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站住腳跟,一定不能停滯不前,滿足現狀。擴大經營,繼續前進,才是保持不后退之道。
于是,蘭子開始了籌劃擴展自己的連鎖機構。
2006年冬天,蘭子在濟南開了自己第一家分店。
2007年6月,蘭子和河南電視臺經濟民生頻道以及鄭州市中小學生近視防治中心共同舉辦了“陽光行動”,征集了100名18歲以下眼睛近視的三好學生和貧困生,為他們免費做近視矯正。
100名,60多萬元的花費,蘭子舍得。而常常,如果她在店里待久了,便會被員工催促,因為顧客中,有很多家庭拮據,她知道了,總會忍不住給總部打電話,申請價格下降,降到盈利額為零……倒是員工常常教育她,我們是做生意,不是慈善機構。
她也知道,可是碰上了,她忍不住。就像她常常會碰到當街求助的絕癥患者,每次定然傾囊相助。
她的付出獲得回報。2008年春天,蘭子在上海開了自己第二家分公司。
兩家分公司的成立,她采取了同樣的經營模式,很快打開了局面。而蘭子,因為將一種幾乎要被徹底否定的商品重新推廣成功,因為慈善,因為經歷的獨特,也在一段時間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影響逐漸遍布全國。
同時,各地加盟商紛至沓來,她的事業,成為很多人財富的夢想。
很快,2008年一年中,陸續地,天-津、廣州、西安、洛陽等地的加盟商蜂擁而至。她在短短一年中,成立了幾十家連鎖機構。
生意做大了,但蘭子從不忽略任何一個顧客的要求,常常有顧客從偏遠的地方打來電話要求購買一副塑形鏡,她總是有求必應,用最快時間給對方快遞或郵寄過去。她知道,如果輕視一個消費者,她就會失去一個消費群。做商人,她知道既要顧全大局,也要慎重小節。
就這樣,蘭子成功地讓這項最初被所有人認定的風險投資的利潤實現了最大化。她從一個自由的畫家,變成一個成功的商人。
風險創業小貼士:
風險創業,毫無疑問,是指對并無成功個例的行業,或者那些沒有形成規模、沒有創立出品牌效應的產品的投資創建,甚至于是那些被質疑的問題產品,這種方式的創業如果把握好,就是一個好的機遇,但存在相當大的風險,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血本無歸。創業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了解產品的性能。可以通過專家介紹或權威部門的認證來了解這種產品,如果產品本身真的有問題,那么盡量不要投資。
2 了解產品的消費群體。任何一種產品都有自己針對的消費群體,了解這個消費群體,才更便于選擇創業點。如本文中的塑形鏡,所針對的消費群體是視力低下的中學生,所以適合開在學校附近。
3 堅持和忍耐。風險投資,風險越大,挑戰越大,但隨之利潤也就越高。挑戰就意味著創業者要更善于忍耐和堅持,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有成功之路都沒有捷徑,這種行業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