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江寧區房管局局長周久耕因為發表“對低于成本價銷售樓盤,將對其嚴處”的言論,而被網友稱為“久耕托市”。周久耕的走紅,還有他被網友人肉搜索出的奢侈消費——1500元一條的素有“廳級享受”的“九五至尊”香煙和10萬元一塊的名表,又有網友稱為“周至尊”。12月17日,網友又人肉搜索出周久耕的親弟周久忠,是江寧區一名房產商。
行文前,請允許我感性地喟嘆一聲:互聯網真好!它像一縷陽光,只要曬到的地方便長不了毒霉。據說“周至尊”目前已換了手機號,最近不會公開出來講一句話,而江寧區房管局以及其上級機關,均對“周至尊事件”三緘其口。我想,周久耕此時的心情一定很糟糕。或許他暗地里納悶:咱平時嘴刁“九五至尊”香煙吞云吐霧時,都沒招惹過哪路“神仙”,咋說被“人肉”就被“人肉”呢?我戴這塊具有高貴身份象征的名貴進口表又非一天兩天,咋網友突然間來了興趣?
網友對“周至尊”這一波接一波的人肉搜索很冤枉嗎?我認為一點不冤,甚至是“罪”有應得!先賢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要我說,網絡“人肉”也大抵遵循這個“江湖”邏輯,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就去人肉搜索誰。客觀地說,在中國抽高檔煙、戴豪華表的一些“官人”,網民其實早已司空見慣。不過一個小小的區房產局局長,若無日前的那個高調地與民意背道而馳的“查處低價房”的驚人之舉,那么周久耕不可能這么輕而易舉就成為深圳的林嘉祥和“臺州版林嘉祥”式的人肉搜索對象。
所以,不管江寧區有關方面在對待“周至尊事件”方面如何諱莫如深,也不管周久耕怎么采取拖延戰術,以期用時間耗“空間”,淡忘掉網友對他的人肉搜索熱情。而現在的跡象表明,這樣的策略和努力估計最終收效甚微。網絡除了讓網友相互溝通和了解天下新聞之外,它還具有一股強大而快捷的輿論監督力量。就拿最近下崗的深圳交通高官林嘉祥來說,就是在短短半天時間內,人肉搜索便顯示出它強有力的傳導性與公眾性。顯然,這種帶有民粹思想的網絡監督與體制內的監督形成尖銳反差,而且前者的時空觸角顯得更寬泛。
由于周久耕的一次言語“穿幫”,激發了網民的“人肉”熱情,在各大網站論壇上曝出他的“三扇門”:“名煙門”、“名表門”、“兄弟門”。若再不出相關結果,估計還會被“人肉”出“新門”。當然,筆者并非要關心周久耕此時的心理狀態,我更關注如何將網絡人肉搜索里的有益元素有效注入公眾監督的細節中。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網絡攻勢,讓背離人民的貪利者無處遁形。這是網絡時代賦予廣大“草民”的無與倫比的權利。因為公民社會的演變就是經過一個個的網民滴水穿石般慢慢改進的,每一個網民都不應放棄守護社會正義的這種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