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新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我國《侵權責任法》草案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2002年,《侵權責任法》草案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中的一編,被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時隔六年,《侵權責任法草案》再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目前,這部與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案已經進入到關鍵性階段。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草案》(二次審議稿),與會人大常委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就在常委會進行審議的同時,社會各界對這部法律草案極為關注,媒體廣泛進行報道,形成了一個熱點。這說明,《侵權責任法》的制定不僅已經進入到關鍵性階段,同時也說明了這部法律的群眾基礎極為深厚。我作為研究侵權法近30年的法學專家,也作為起草《侵權責任法草案》的專家之一,也想談談對侵權責任法草案的感受。我認為,我國的《侵權責任法草案》具有以下五個鮮明特色:
堅持責任法的傳統(tǒng),確立侵權責任法是權利保護法
《侵權責任法草案》完全繼承了《民法通則》關于侵權民事責任規(guī)定的傳統(tǒng),堅持侵權責任法的稱謂,把《侵權責任法》當作民事權利保護法。
在討論《侵權責任法草案》的過程中,有些人對《侵權責任法》的名稱提出異議,認為不應當叫做“侵權責任法”,而應當叫做“侵權行為法”或者“侵權法”。
應當看到的是,自從1986年4月12日立法機關通過《民法通則》的時候,我國民事立法就與其他大陸法系國家制定侵權法的做法不同,不是將其作為民法債編的一個內容,而是在《民法通則》中專門規(guī)定“民事責任”一章,對民事責任單獨作出規(guī)定,在其中特別規(guī)定侵權民事責任。這個做法,在各國的立法例上是沒有先例的。經過20多年的司法實踐,認為對合同責任進行單獨規(guī)定的做法并不成功,因此,在制定1999年《合同法》的時候,就將合同責任規(guī)定在《合同法》之中了。相反,將侵權責任從債法中分離出來進行單獨規(guī)定的做法,實踐證明是成功的,這個中國特色是有價值的。因此,《侵權責任法草案》堅持“侵權責任法”而不稱之為“侵權行為法”或者“侵權法”的稱謂,就是把侵權行為的后果直接規(guī)定為“侵權責任”,規(guī)定的就是確定侵權責任的基本規(guī)則。同時,在民法典的氣息中,把《侵權責任法》作為民法典規(guī)定各種民事權利的規(guī)則之后規(guī)定的權利受到損害的救濟法,體現(xiàn)的就是侵權責任法,就是民事權利保護法。
單獨制定侵權責任法,擴展侵權法的調整空間
借鑒英美法系侵權法的立法模式,單獨制定《侵權責任法》,將其作為民法典的一個獨立的組成部分,擴展了侵權行為法的調整空間,是我國侵權責任法草案的另一個特點。
如前所述,在大陸法系民法典中,侵權行為法都是規(guī)定在債法之中,作為債法的發(fā)生根據之一作出規(guī)定。例如,我國臺灣的民法典,就是把侵權行為法規(guī)定在債法之中,作為債的發(fā)生根據之一,規(guī)定侵權法的基本規(guī)則。這樣做的缺陷在于,把侵權法局限在債法中的一個狹小空間之中,無法擴展其調整空間,不利于發(fā)揮其調整功能。例如,大陸法系侵權法一般都在10個至30個條文之間,唯一例外的是埃塞俄比亞的侵權法超過了100個條文。英美法系民法則與此不同。它們是將侵權法與財產法、合同法、親屬法等民法部門法并列,作為一個單獨的民法部門法存在,因此,其侵權法能夠發(fā)揮更為廣泛的調整作用。
我國在起草民法典的過程中,絕大多數人的意見是采納英美法系的做法,在《民法通則》單獨規(guī)定民事責任的基礎上,索性就將《侵權責任法》作為民法的一個部門,與親屬法、繼承法、合同法、物權法等并列,在目前作為一部單行法即《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將來在編纂民法典的時候,將其作為民事權利保護法,作為民法典的一編,歸入民法典。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給《侵權責任法》以更為廣泛的發(fā)展空間,讓其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更大的調整作用。這樣,就改變了大陸法系侵權行為法一般只有10幾個到30幾個條文,無法對侵權法的內容做更大的擴展的狀況。我國《侵權責任法草案》的規(guī)模已經到了88個條文,從篇幅上僅次于埃塞俄比亞民法典關于侵權行為的規(guī)定。其中僅是特殊侵權責任的規(guī)定就有50多個條文,顯然是充分利用了單行法的巨大空間,《侵權責任法》才能有如此的規(guī)模。《侵權責任法》單獨立法,在大陸法系侵權法的立法中是絕無僅有的,是一個鮮明的特色。
采取總則分則結構,
便于理解和操作
《侵權責任法草案》的另一個鮮明特色,就是在結構上,分為總則和分則的形式兩個部分,既便于理解,也便于操作。
《侵權責任法草案》共分為十二章,除掉第十二章為“附則”之外,其他十一章分為兩部分:前四章為第一部分,相當于《侵權責任法》的總則,規(guī)定的是侵權責任的一般性問題。后七章為第二部分,相當于《侵權責任法》的分則,規(guī)定的是特殊侵權責任,包括產品責任、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等。
不過,應當特別明確的是,《侵權責任法》的分則不是一個完整的分則,而僅僅是特殊侵權行為的分則,并不包括一般侵權行為。按照大陸法系侵權法的立法規(guī)則,一般侵權行為只要在總則部分規(guī)定了過錯責任原則,在司法實踐中適用該規(guī)定就可以了。在適用法律時,對一般侵權行為直接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規(guī)定,也就是草案的第7條第1款,直接可以作出判決,并不需要適用具體規(guī)定。
侵權責任法草案的這種結構,更便于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掌握,也特別有利于法官的操作和適用,既有邏輯性,又有可操作性,是一個鮮明特色。
緊密結合司法實踐,
融匯各國侵權法優(yōu)勢
《侵權責任法草案》在堅持中國的司法實踐經驗的同時,特別注重借鑒各國侵權法的科學做法,使我國侵權法融匯了各國侵權法的優(yōu)勢,又具有我國自己的特點。
在起草《侵權責任法草案》之初,我就提出了一個立法指導思想,即“大陸法系為體,英美法系為用,廣泛吸納司法實踐經驗”。這就是,我國的侵權責任法既要堅持成文法的傳統(tǒng),又要吸收英美法系侵權法的優(yōu)點,特別要廣泛吸收《民法通則》實施20多年來司法實踐積累的經驗。例如關于動物致害責任問題,關于網站的侵權責任問題,關于監(jiān)護人責任的問題,以及醫(yī)療損害責任、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未成年學生在教育機構受到損害的責任等,都是總結了我國的司法實踐經驗,制定了切合中國實際的侵權法規(guī)則。同時,草案廣泛借鑒各國侵權法的經驗。例如,在產品召回義務、在動物致害的歸責原則、在實質惡意的產品侵權責任適用懲罰性賠償金的規(guī)定,以及在侵權責任形態(tài)即侵權責任分擔方面的規(guī)定,都借鑒了國外的特別是英美法的侵權法經驗。
改變單一規(guī)則,對特殊侵權責任分別情況適用不同歸責原則
在《侵權責任法草案》的分則中規(guī)定特殊侵權責任,改變《民法通則》一種特殊侵權行為只規(guī)定一種歸責原則的做法,根據一種特殊侵權責任的不同情形,分別規(guī)定不同的歸責原則,使責任確定更為科學、更為合理。這也是《侵權責任法草案》的一個突出特點。
《侵權責任法草案》改變了單一歸責原則,把飼養(yǎng)動物致害責任區(qū)分為三種不同情況:第一,飼養(yǎng)一般動物致人損害的,適用較低的無過失責任原則,受害人具有重大過失的就可以減輕或者免除動物飼養(yǎng)人的責任;第二,飼養(yǎng)烈性犬等動物造成損害的,是較高的無過失責任原則,須受害人故意引起損害的才可以免除責任;第三,動物園的動物致人損害的,適用過錯推定原則,造成損害后首先推定動物園有過錯,動物園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就可以免除責任。這樣規(guī)定,就使確定動物致害的賠償責任合情合理,公平、科學。除此之外,在高度危險作業(yè)、環(huán)境污染、醫(yī)療損害責任等,都根據不同情況,規(guī)定了不同的規(guī)則,都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是很好的侵權法規(guī)范。
當然,現(xiàn)在的《侵權責任法草案》并不十分完美,也還存在一些具體的問題需要改進。例如,規(guī)定一般侵權行為基本規(guī)則的第2條不夠明確,對具體的侵權損害賠償的計算不夠具體,對確定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的要求過高(須造成嚴重損害才能給予賠償),對侵權行為的抗辯事由規(guī)定的不夠全面,一些具體的規(guī)則規(guī)定還不夠合理、準確,有些急需規(guī)定的侵權規(guī)范,例如,定作人指示過失責任還沒有規(guī)定等。期待《侵權責任法草案》在不斷審議和修改中,不斷得到完善,成為一部既具有人民性、又具有科學性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侵權責任法》。■
編輯:董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