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涉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海關在碼頭上扣留了上海勝獅凍貨柜有限公司(簡稱“勝獅公司”)20個集裝箱,為此引發17場連鎖官司,歷時5年,轉戰上海、北京、香港、德國,硝煙彌漫……2008年10月30日,被告還是以求和的方式了結此案并賠了80萬元。
誰把法院封存的證據給涂改了
2004年10月13日,上海港吳淞碼頭,中國上海外輪代理公司經手的20個內裝價值80萬美元的海鮮、蔬菜及雞蛋集裝冷藏箱正準備出口到日本,填表、報關、報稅、照X光等一切手續正有序地進行著,然而,就在貨物正常過了關,到了臨裝船前的半個小時,突然從遠處疾駛而來一輛別克轎車,車上下來3名上海海關稽查處官員,宣布將這批箱柜全部扣留!
其實,所扣的并不是這批貨物,而是扣留裝貨用的20個集裝箱。由于集裝箱里裝的都是保鮮食品,必須搶時間趕上這一班船去日本,于是,當場翻箱倒柜,臨時從別處找來20個其他品牌的集裝冷藏箱將保鮮食品移裝了過去。
原來,被扣的20個集裝箱是勝獅公司生產的,海關接到舉報:說勝獅公司涉嫌抄襲侵犯他人的專利權。
勝獅公司是一家生產集裝冷藏箱正處于發展階段的公司,他的直接競爭對手是全球著名的集裝箱制造商——上海中集冷藏箱有限公司(簡稱“中集公司”),其銷售收入列上海市工業企業500強第96位。每年,中集公司都要投入數以億計的資金進行技術研發,申請自主專利1000多件,另外,中集公司還通過獨占許可以及購買等方式,獲取了世界上100多項本行業最核心的專利技術。
2003年初,中集公司作為獨占許可使用人,從德國瓦工堡埃爾策兩合公司(簡稱“德國公司”)引進了一項“用于集裝箱的自動漏水器裝置”的專利技術,用以解決集裝箱內倉的漏水問題。
然而,中集公司漏水器專利產品才剛剛上市一個月,勝獅公司就推出了低價的幾乎是完全仿冒中集公司漏水器專利的克隆產品。
于是,中集公司向勝獅公司發警告信,無效。
之后,中集公司又找到以代理知識產權官司著稱的律師朱妙春代理此案,給勝獅公司發出律師函,對方仍然不予理睬。因為,新上市的集裝箱產品如果沒有漏水器裝置就少人問津。
于是,就出現了本篇開頭海關扣留20個集裝箱的事件。
之后,德國公司和中集公司先后向上海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出資430萬元擔保金申請對這批集裝箱進行證據保全。法院很快便作出了對涉嫌侵權的20臺冷藏集裝箱采取保全措施的裁定,給20臺集裝箱都貼上法院的封條。與此同時,法院在勝獅公司的生產場地又查封了另外一個相同型號的集裝箱。
而對原告方的擔保申請,被告勝獅公司提出因為業務周轉急需,愿意提供430萬元作為反擔保,要求法院解封在碼頭上查封的那20個集裝箱,反正集裝箱都是一樣規格的,只要把從生產場地查封的那個作為證據就可以了。法官想想也有道理,不要影響勝獅公司的正常業務,除了留下生產場地查封的那個集裝箱作為證據之外,將碼頭上查封的那20個集裝箱解封放行。
剩下這個被原地封存的集裝箱四周都貼滿了法院的封條,法官本以為很保險了,但是,后來發生的事卻讓法官大長學問,想象中的“老母雞”居然變成鴨子了。
2005年3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部知識產權事務中心鑒定專家會同法官、原被告雙方相關人員趕到勝獅公司生產場地證據保全現場進行勘驗。集裝箱上法院的封條沒有啟封,戲法就變在箱子底部,當吊車把集裝箱懸吊至兩米高的架子上時,其底部的情況便一覽無遺。當專家打開漏水器后,意外地發現漏水器底部的連接裝置已經被改動過了,其原來的杯狀底座不翼而飛,臨時填放了一個不具有杯狀底座固定作用的泡沫塑料。專家們仔細觀察,發現漏水器底部的油漆明顯與箱子底部的油漆不符,這顯然是人為的改動痕跡。
律師當場提出抗議,要求法官封存這個已經被涂改了的虛假證據,中止本次技術鑒定,立案調查這起藐視法庭涂改證據事件的事實真相,保留對其提出刑事司法控告的權利。
海關第二次扣留集裝箱
因為多家鑒定機構均表示無法鑒定出新涂油漆的改動時間,法院沒有啟動刑事司法鑒定程序,于是,正常的同比技術鑒定暫時停頓下來。一條已經抓在手中的泥鰍滑溜入海,相望不見蹤影,這個案件剛一出手就讓法官頭疼。
怎么辦呢?唯有等待海關上次先扣后放的那20個涉嫌侵權的集裝箱的回歸,但是這又談何容易?。∵@20個集裝箱流轉在世界各地,要尋找它猶如大海撈針。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時,忽然碼頭報來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流轉在世界各地的20個集裝箱中的一個從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旅行了一圈之后又回轉到上海港吳淞碼頭。
朱律師去請公證處幫忙,不料,由于技術上的原因,公證處退而卻步。無奈,只好再次請求法院進行司法證據保全——第二次扣留集裝箱。
2005年9月15日,在第二次司法證據保全的同一天,國家科學技術部知識產權事務中心派來專家對涉嫌侵權的集裝箱漏水器進行了現場拆卸、測繪,并進行了同比鑒定。鑒定報告認為:涉嫌侵權產品安裝的自動漏水器裝置與中集公司漏水器專利7-10項所確定的技術特征基本相同。
與此同時,法院立即又委托另一家鑒定機構對集裝箱再次進行同比鑒定。鑒定結論:中集公司漏水器專利10項權利要求分別記載的技術特征與被控侵權產品相應的技術特征構成相同或者等同。
有了關鍵性證據,又有了權威鑒定報告,這次,勝獅公司露出的“破綻”怎么也賴不了了。
由于此案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業內對勝獅公司的信用評價大打折扣。于是,勝獅公司領導層開會商定:一定要挽回影響,不惜任何代價,請上海、北京最好的律師和危機處理高手,多頭出擊,絕對不能敗了這場官司!
勝獅公司使出連環“殺手锏”
勝獅公司拿出的“殺手锏”是,以壁板連接結構專利獨占許可人身份,也在上海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中集公司提起侵權訴訟。
然而,起訴后不久,勝獅公司便主動要求雙方和解協商,協商的前提是中集公司必須承認勝獅公司不侵犯其漏水器專利,中集公司當然堅決不同意。
中集公司工程師為準備技術答辯材料通宵達旦加班,向法院提交了5份技術報告,這些報告摞起來有近一米高。材料顯示:中集公司擁有生產壁板結構的方法專利,要早于壁板結構專利。據該專利發明人介紹,他們本想對壁板結構和生產方法都進行專利保護,但檢索后發現該壁板結構本身已是公知技術,故當時只申請了生產方法專利而放棄了對結構專利的申請。
數月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宣告勝獅公司所謂的壁板專利無效(都是公知技術)。勝獅公司逐級上訴……北京市高級法院終審宣告該壁板專利無效。
至此,勝獅公司欲借壁板專利力挽狂瀾的計劃流產。
然而,勝獅公司并不善罷甘休,又接連打起多個官司。在中國香港高級法院,勝獅公司以德國公司商業威脅為由索賠588萬美元,并以無新穎性為由要求法院撤銷該專利在香港的專利授權。香港法院駁回了勝獅公司的訴訟請求,并要求勝獅公司賠償德國公司為此付出的3/4的律師費。
勝獅公司還向德國法院申請禁令,以禁止德國公司向他們的客戶散發警告信。德國杜塞爾多夫地方法院裁定,在對警告函的內容按照法律規定進行調整后,德國公司可以繼續散發關于勝獅公司侵犯其歐洲專利的警告函。
勝獅公司還向德國聯邦專利法院提出起訴,要求裁定漏水器專利無效。德國聯邦專利法院作出判決,因勝獅公司拒絕交納5萬歐元保證金,駁回了其在德國訴漏水器德國專利無效的申請。
招數出盡后只能賠錢求和
在漏水器專利一案中,勝獅公司向專利復評委提出漏水器專利無效宣告請求。
2004年7月,專利復審委作出決定:漏水器專利權部分有效。勝獅公司不服,向北京第一中級法院提出行政訴訟,北京一中院判決維持專利復審委作出的行政決定。勝獅公司又上訴至北京市高級法院。
眼看即將終局,突然風云變幻,2005年12月20日,北京高院作出判決,撤銷一審判決,認為漏水器專利權利要求7-10項具有創造性的理由不充分,證據不足,應予以糾正,責令專利復審委3個月內重新做出審查決定。
通過再次審查,2006年4月專利復審委再次宣告漏水器專利權部分有效。勝獅公司依舊不服,再次起訴至北京第一中級法院,開始新的輪回。
經過近5年的法院審理,漏水器專利又回到了原點。一個保護期限20年的專利,一場專利糾紛耗盡5年時間才剛剛行至中路。對此,中集公司負責人表示:“真的就是真的,真的永遠假不了!無論北京高院如何判決,哪怕官司打到最高法院,中集公司奉陪到底!
北京一中級法院又一次維持專利復審委的行政決定。勝獅公司就漏水器案第二次上訴至北京高級法院。2008年4月25日,北京高級法院判決維持北京一中院的判決。
痛定思痛,勝獅公司高層反?。夯杼旎璧貜P打了5年多,幾十趟去北京、香港、德國,使盡渾身解數,消耗巨額資金,傷痕累累,四面楚歌……如果坐待法院判決,那么,可能是停止侵權、高額賠款、登報賠禮道歉,還有法院罰款,弄得不巧,達到一定數額,還要刑事追究侵犯知識產權罪,要坐牢受罪。
至此,勝獅公司終于清醒了,真誠地向中集公司表示歉意,懇請中集公司高抬貴手。2008年10月30日,兩家在上海第二中級法院簽下協議:“勝獅公司未經原告同意使用漏水器專利不妥,向原告表示歉意,勝獅公司賠償原告80萬元?!?/p>
從頭至尾,有人估算勝獅公司為打這場官司先后付出上千萬元學費,本案的結局告訴人們:知識產權的剛性法則是不能隨便玩火的?!?/p>
編輯:靳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