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上海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老年人涉案或侵犯老年人權益的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為破解老年人司法保護這一難題,上海市檢察機關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嘗試,如靜安區檢察院率先制定了《涉案老年人司法保護工作規定(試行)》。日前,上海市檢察官協會和靜安區人民檢察院召開會議,針對老年人司法保護的理論與實踐進行研討。
積極推行保障涉案老年人權益的長效機制
文/羅昌平
近年來,靜安區檢察院突出服務大局、保障民生的工作重點,結合法律監督職能,推行保障涉案老年人權益的長效機制,提升了檢察機關的執法公信力和影響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一、更新理念,將老年人司法保護作為服務大局、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徑。司法實踐中,涉案老年人雖然所占比例不高,但由于在社會、家庭、經濟、心理和生理等各方面上的相對弱勢,決定了他們在參與訴訟時需要比一般群體更多的司法保護,以確保獲得在實體、程序等多方面的合法權益。目前,靜安區的老齡化程度為全市最高,至2008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達8.27萬人,占總人口數的26.68%。積極探索老年人司法保護,健全老年維權體系,既是檢察機關貫徹落實全國政法工作會議提出的“兩減少”、“兩擴大”精神,服務大局、保障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務區域發展,實現靜安和諧社會共同體、文明先行區建設目標的重要內容。
二、規范機制,從制度層面積極構建涉案老年人司法權益保護體系。今年5月,靜安區檢察院檢委會討論通過了《涉案老年人司法保護工作規定》,對涉案的老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老年被害人、證人、老年服刑人員以及老年舉報人、控告人、申訴人等四類人員給予全程、全面、分類和專業的司法保護。實行快速審理,對涉及老年人的刑事案件依法快速辦理;對老年人輕微犯罪案件建議快速移送審查起訴。把握“寬、嚴”標準,對老年犯罪嫌疑人慎用拘留、逮捕等羈押性強制措施,依法擴大非監禁刑適用和非犯罪化處理;對侵犯老年人人身、財產權利的案件,建議法院從重處罰;對老年被害人運用經濟、安康、監護等方式進行司法救助;對符合法定條件的老年服刑人員,建議執行機關提請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注重工作方式,在不影響案件審查處理的情況下,充分考慮老年人身心特點及其在社區、家庭生活等方面的特殊情況,盡量選擇影響較小的方式。增進溝通協作,加強與公安機關、法院、司法行政部門、老年人法律服務中心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共同推進老年人司法保護工作。
三、精心組織,體現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靜安區檢察院將老年權益保障作為實事工程在工作中全面貫徹落實。成立老年人犯罪案件辦理小組,選派熟悉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點的檢察人員擔任成員,并在辦案中做到“三優先”,即對老年人訴訟實行優先審查;對確有困難的老年被害人采取優先救助;對老年被害人確立優先受償。此外,結合“舉報宣傳周”、“5·12”區大型助老服務等主題,采取發放《老年人防騙宣傳手冊》、開展“老年人防范詐騙犯罪”巡回法制宣講、做客《東方網》為老年網友在線解讀典型騙術等方式,放大老年人司法保護的社會效應。檢察環節老年人司法權益保護被列為靜安區“10·26”重陽節敬老助老宣傳內容之一,社會反映良好。
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責任,也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多方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靜安區檢察院將在探索中不斷前行、在創新中實現發展,不斷推動老年人司法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實踐中摸索老年罪犯管教方式
文/楊國強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政法機關研究解決老年人司法保護就顯得更具現實意義,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南匯監獄作為專門關押老病殘罪犯的監獄, 自2007年7月收押罪犯時起,就成立專門關押老年罪犯的監區,對老年罪犯集中關押,以便于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改造工作。根據老年罪犯的年齡、心理、身體狀況等特點,南匯監獄在實踐中探索、提高,逐漸摸索出一套老年罪犯管理教育的方式、方法。
如老年犯監舍樓在整體設計上充分考慮老年罪犯的特點,設有防撞護欄,為那些行動不便的老年罪犯提供行走便利;每個監房都設有坐式馬桶,每層樓面都配備熱水器、消毒柜、洗衣機等設施,為老年罪犯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監房內床位附近設有報警系統,夜晚罪犯有病時,可及時送診;監區樓層設有無障礙設施。
老年罪犯集中關押后,監獄從健康狀況角度,將老年罪犯分為身體健康、年老體弱和身患重病三類,加強針對性管控。對那些被家屬遺棄和患嚴重疾病導致悲觀厭世的老年罪犯,監獄為他們指定護理犯,集中特定監房,定期開展重塑生活信心的教育,防止其在獄內非正常死亡。
在進行認罪悔罪教育的同時,監獄注重開展有針對性的特色教育,如開辦老年書畫愛好班、曲樂愛好班、讀書興趣小組等,在寓教于樂中達到改造的目的。一批老年犯在獄內自發辦了《老年報》,通過這一平臺自警、自律,認罪悔罪。
由于近年來假釋比例較低、罪犯押量不斷攀升等原因,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和司法局等四部門于今年6月1日聯合發文對原有假釋規定作了適當的調整,特別是對老病殘罪犯,更大幅度放寬了假釋的條件。這些規定充分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彰顯司法人文關懷,南匯監獄在具體的刑罰執行實踐中積極落實、兌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
南匯監獄在重視和解決老年罪犯的生活和就醫需求的同時,還重視和解決老年罪犯的親情需求。老年人具有較強依賴性,他們更需要親情的關愛。但由于部分老年犯的罪行惡劣,嚴重傷害親情,比如奸淫幼女、殺害老伴等,導致子女、家屬不愿探監。對此,監獄干警積極做工作,使很多長年不來探監的家屬來監探望,給予老年犯諒解,有效地減輕了老年犯的心理壓力和思想負擔,使他們增加希望,減少失望,避免絕望。
由于老年犯在生理、心理和刑罰執行上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所以對他們進行教育改造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些差異性,措施要有針對性,要保障老年罪犯的合法權益,體現司法人文關懷,從而緊緊圍繞降低罪犯重新違法犯罪率這一首要標準,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老年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質量,最大限度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老年被害人
是老年人司法保護的重點
文/湯嘯天
應當明確,我們講社會公平有兩個層面的含義。第一是一般意義上的社會公平,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對每一個人都要一視同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是差別性的社會公平。在整個社會上,一定存在著一定量的人口,在利益取得和權益保障方面處于“最不利者”的地位。對處于“最不利者”地位的人群,法律制度和整個社會都要給予特別的關注。不言而喻,老年人在整個社會中的利益取得和權益保障方面處于“最不利者”的地位。使“最不利者”得到最大的利益的差別原則,特別應當在司法實踐中得到充分體現。這是因為,弱勢群體客觀存在,當處于最不利地位的弱勢者都能得到良好照顧的時候,社會各層次的利益公平就自然實現了。形象地說,司法保護不應當給已經獲得最大利益者“錦上添花”,而應當為在利益獲取中處于最不利地位者“雪中送炭”。如果我們切實把處于“最不利者”人群的權益保障工作做好了,整個社會公平的實現也就水到渠成。
老年人司法保護應當以老年被害人為重點。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認知特征決定了他們是最容易成為被害人的。被害人學認為,社會上客觀存在犯罪侵害的高危人群,即在面對同樣的犯罪侵害時,有一部分人的危險性特別大。例如,盡管老年人居家的時間比較多,但其遭受以“入室”為手段的犯罪侵害的比例明顯高于年輕人。其次,被害也存在易感性。什么人最容易感冒,什么樣的人最容易被染上傳染病,醫學上稱之為易感性。老年人是在社會中最具有被害易感性的人群,例如,同樣的電話詐騙,老年人最容易上當。
靜安區人民檢察院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探索頗具特色。我認為,靜安檢察院的做法特色鮮明,是可圈可點的。第一,充分利用現有的法律資源,把法律確定的權力運用到底。就是說,在現有的法律制度中,凡是能用的權力靜安檢察院都一一考慮到了,盡可能避免法律資源的浪費。第二,細心體諒老年人的困難,把人文關懷的溫情傳遞到人。比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涉案老年人司法保護工作規定》試行稿中的第21、22條就體現了把溫情傳遞到每一位涉案的老年人。溫情不能看似天上的彩云飄在空中,溫情一定要落實到人頭,要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第三,主動聯手實施延伸性的保護,把愛民護民的措施落實到位。例如,對可能發生的打擊報復老年人的行為,需要各個方面的力量合力防范,共同為老年人構筑“防火墻”。
我們正面臨滾滾而來的“銀發”浪潮,同時,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具有“未富先老”、社會福利供給能力不足等特征。老年人司法保護具有廣闊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空間。老年人的司法保護既具有強烈的社會需求,在理論上也具有廣闊的探索空間,這是大有可為的。巨大的社會需求帶給我們的是巨大的理論探索與實踐空間,社會需求正在呼喚老年人司法保護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政法系統應當加強與老齡委、民政局等方面的合作,把老年人司法保護的工作做得更細,更好。政法系統的公檢法司等各部門對老年人司法保護具有不容推卸的責任,愛民為民的理念要進一步轉化為扶老攜幼的具體行動。當前,我國公權力對老年人權益保護的介入不是過多而是太少,不是過猶而是不及。社會各方面都要根據自己的職能和特點,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精細化、適合老年人身心特征的服務,為老年人創造一個“天天重陽,今又重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