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的婚禮
相戀8年的林小可和蘇志,終于決定在2008年6月9日結束戀愛長跑,步入神圣的婚禮殿堂。然而就在大喜的日子到來之際,新郎官蘇志卻突然失蹤了,正如好萊塢大片《落跑新娘》中朱利婭·羅伯茨扮演的女主角,不過,蘇志上演的是男版“落跑新郎”。
6月8日,婚禮前一天。“準新郎官”蘇志對林小可說自己要回家取點東西,自此就人間蒸發了。手機關機,問其家人不知去向,問朋友也都沒消息。急得林小可不禁胡思亂想起來,蘇志會不會出了什么事呢?第二天就是婚禮了,找到大半夜的林小可不得不在凌晨1點多向公安局報了案,但依然沒有任何線索。
6月9日,婚禮正日。林小可強顏歡笑著以新郎蘇志生病不能出席婚禮為由,獨自舉辦了一場沒有新郎的婚禮。婚禮結束后,依然沒有新郎的任何音訊,剛剛新婚,本該沉浸在幸福甜蜜中的林小可,卻只能獨守空房,終日以淚洗面。
幾天后,失蹤了的蘇志終于現身了,卻帶來了讓林小可驚呆了的消息,“我有一個相處了6年的女朋友,我們準備結婚了。”蘇志的話猶如晴天霹靂,無論如何,林小可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畢竟20出頭懵懂年紀就開始的8年愛情長跑,怎么能說分就分呢?那么多點點滴滴的回憶,又如何能一筆勾銷?再說,結婚證領了,婚禮也舉辦了,婚房前后也準備了一年多,那么多親朋好友都見證了,怎么能如此草率地離婚呢?漸漸平靜下來的林小可只得強忍悲傷,嘗試著與蘇志溝通,并和他父母一起做蘇志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回心轉意,甚至四處幫蘇志找心理醫生做疏導,試圖解開雙方的疙瘩。
辦完婚禮辦離婚
新娘含淚上法庭
可是,任憑林小可及其父母如何勸說,蘇志就如吃了秤砣般鐵了心,不愿回頭。林小可深受刺激,感到萬般絕望,并因此出現了嚴重的抑郁癥;而兩個老人看到心愛的女兒遭受如此變故,真是百般心疼,不久也雙雙病倒。在婚姻無可挽回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林小可提出了離婚,然而蘇志的回答卻是:“離婚可以,但必須返還之前贈與的鉆戒、部分裝修款,還有我分兩次打給你的69.4萬元。”備受打擊的林小可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可憐自己還癡 心地想要挽回,蘇志不僅絲毫不念及舊情,而且立刻撕下臉來在錢財上與自己計較。
就這樣,曾經的愛侶變成了怨偶。心平氣和的協商離婚是不可能了,然而長久拖著也不是辦法,在林小可身體漸漸恢復后,她決定結束這段讓自己肝腸寸斷的“孽緣”,并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2009年4月,林小可向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提出了離婚起訴,后又追加蘇志給付5萬元的精神損害賠償的訴求。
對于蘇志的冷漠無情,林小可的父母真是傷心欲絕,對記者表示,“我家女兒對這場婚姻的失敗沒有任何過錯。當初,雖然我們家條件遠優于蘇志,但女兒既然看上了他,對他百般照顧體貼,我們老兩口也就不反對了,對他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給他們在陜西北路花140多萬元買了婚房,托人幫他找工作……沒想到他這么不負責任,給我女兒造成這么大的傷害。我們沒問他要賠償,他還好意思問我們要錢!”
關于新郎逃婚情節是否構成過錯責任的賠償問題,法律并沒有明文規定,普陀法院先后兩次開庭對案件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翔實的調研,并在2009年10月對該案做出一審判決。那么法院支持林小可的訴訟請求嗎?
據林小可在訴狀中所言,“我與蘇志原系同事,相識兩年后確立戀愛關系,戀愛8年后于2008年5月22日登記結婚,并定于6月9日舉行婚禮。豈料婚禮前日,被告以回家拿東西為由離開,隨即失去聯系……由于被告的背信行為,導致夫妻感情徹底破裂,我要求依法離婚。”
分割夫妻共同財產,“逃婚”能否作為離婚過錯情節而照顧無過錯方?
法庭上,“落跑新郎”蘇志一直面無表情地默默坐在被告席上,對于給林小可造成的傷害,他只字未提。當被問到財產分配問題時他才開口辯解道:“雖然我與林小可從相識到戀愛經過多年,但在實際交往中,特別是在談婚論嫁階段,關于裝修、結婚、工作等方面,我們一直都有很多矛盾。婚禮后,我們也有過溝通,但未達成諒解,關系一直僵持至今,我同意離婚。但是,林小可必須返還我在婚前贈與的財物。”
法庭上,原被告雙方圍繞著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產生了極大的分歧,除了裝修房屋、家電和鉆石婚戒等的歸屬,還有被告方分兩次轉到林小可賬戶上的69.4萬余元巨額款項,是否應該返還給蘇志,雙方為此爭執不下。法律焦點則在于,被告蘇志“逃婚”能否作為法律上的過錯情節,而適當照顧無過錯的林小可一方呢?
蘇志在庭上提出林小可應該返還購買婚房二分之一產權的69.4萬元,并在庭上“義正詞嚴”地表示,“這場失敗的婚姻,希望我們都能尊重事實,不要失去自尊和理性。”為了支持自己的請求,蘇志還當庭提供了證據,一筆是自己在2007年9月28日,將名下銀行存款轉入林小可銀行賬戶的人民幣20.4萬元;另一筆是2007年10月11日,案外人蘇衛東(蘇志之父)通過中國工商銀行將人民幣49萬元,轉入林小可在華夏銀行上海普陀支行賬戶。
原告林小可對蘇志當庭提到“失敗的婚姻”備感心寒,她堅持認為,陜西北路的房屋購于2004年,與蘇志毫無關系,不存在蘇志出資購買產權的事實,并指出,“2007年蘇志在股市上盈利200多萬元,我們當時感情很好,又正值裝修婚房,這兩筆先后打來的款項是用于裝修房屋,是蘇志贈與我的,現在我不同意歸還。”
那么,69.4萬元到底屬于什么性質呢?應否歸還給蘇志呢?法院認為,蘇志認為該款用來購買婚房的二分之一產權,但其未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所以不能認定。從形式上來看,蘇志在婚前轉入林小可賬戶的20.4萬元是基于雙方存在婚約關系,一旦雙方締結婚姻該贈與行為即有效,20.4萬元應為林小可個人財產。而蘇志父親轉入原告賬戶的49萬元不是單純贈與林小可個人的,而是為子女結婚籌備的資金,視為對他們二人共同作出的贈與。由于該款尚未用于雙方共同生活,故應作為雙方共同財產分割。根據錢款的來源蘇志應當多分,但因為造成雙方婚姻破裂的主要過錯責任在于蘇志,林小可作為無過錯方應適當照顧。法院經審理后判決,依據《婚姻法》相關規定,對于贈與財產69.4萬元,原告林小可應返還被告蘇志贈與款人民幣30萬元。
“逃婚”后,新娘出現抑郁癥狀,能否構成精神損害賠償?
原告林小可提出,由于蘇志的逃婚行為,自己身心遭到巨大打擊,出現了嚴重的抑郁癥狀,還應當賠償精神損害金5萬元。在第二次開庭中,林小可表示,本來起訴的時候并沒有提出精神損害賠償,希望是好聚好散,但第一次開庭,被告蘇志的言行給自己造成了更沉重的打擊,才追加此項訴訟請求。但被告蘇志認為自己未出席婚禮就是想與林小可離婚的意思表示,失敗的婚姻肯定會給當事人帶來精神上的傷害,林小可的心理疾病與自己的逃婚行為沒有直接關聯,不同意精神賠償。
林小可的代理律師上海君悅律師事務所的王翌敏律師則指出,“被告蘇志這樣的行為(逃婚)屬于《婚姻法》第46條中的‘虐待、遺棄家庭成員’。‘虐待’不僅包括身體上的,還包括精神上的,蘇志的行為就是對林小可的精神虐待,應該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法院審理后認為,原、被告自行戀愛8年,有良好的婚姻基礎。從裝修婚房至結婚登記間隔近一年,表明雙方對婚姻并不草率。即使雙方在談婚論嫁過程中產生矛盾,當雙方決定步入婚姻殿堂時應當已經予以化解。蘇志逃婚的行為,是對林小可、雙方父母,以及參加婚禮的雙方單位領導、親朋好友的背棄。林小可獨自舉行一場沒有新郎的婚禮,身心承受的打擊和壓力必定超乎尋常,出現抑郁癥狀、身體病癥均屬與之關聯的連鎖反應。造成雙方婚姻破裂的主要過錯責任在于被告蘇志,林小可提出的離婚訴請符合法律規定,應予準許。但是對于精神賠償,雖然,蘇志的逃婚行為給林小可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痛,但尚未達到無過錯方提出損害賠償的法定情形,所以法院不予支持。■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法博士點評
本是一場喜宴,然而喜劇未及落幕就演成了悲劇,“落跑新郎”的“臨陣脫逃”,新娘的無奈離婚,無論是對于當事人自己,還是對雙方家長、親朋好友、同事,都可算是一種背棄。蘇志的逃婚,不僅葬送了愛情和婚姻,還賠了親情、金錢、名聲。本案中,我們無意對蘇志的“腳踩兩條船”做過多道德上的裁判,但作為已經與女友相戀8年,并且領取了結婚證的成熟的社會人,他的行為是自私和懦弱的。蘇志作為一個處于而立之年的男人,應該對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到底;即使雙方感情出現問題,也不應該以逃婚的方式來解決,這是一種缺乏勇氣和擔當的表現,這樣的行為無疑會給相對較為無辜的新娘造成無法抹去的傷害,甚至,會給她今后的愛情觀、婚姻觀都蒙上一層陰影。更不要說對于雙方無辜的老人又造成多少擔憂和不安!而曾經感情最親密的人法庭相向對簿公堂,為錢財撕破臉皮互相指責,也必然會給他們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創傷。
要提醒大家的是,婚姻不是兒戲,逃婚更不浪漫,與其事后追悔,不如當初慎重。邁進神圣的婚姻殿堂,僅憑一時的沖動和熱情是難以持久的,雙方必須做好各種準備,尤其是心理上要調適好,做好角色的轉變。一旦選擇婚姻,要具備一定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彼此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撐起一個家,而不應輕言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