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與臺灣草書大家任漢平是忘年交。任漢平1922年生于山西解州,早年供職國民政府監察院。任漢平擅長書法,勤懇奮發,深得時任監察院長于右任的賞識,任去臺灣后即任國民黨監察院長于右任的秘書。于右任是書法大家,其深受教誨,書藝大進。于右任故世后,任漢平專職書法研究,受聘任職臺灣各高校書法教授。任的草書筆力遒勁,疏放挺拔,瀟灑雋逸,氣勢磅礴;清秀中顯雄厚蒼勁,圓潤中見嶙峋氣概,融古鑄今,自成風格。任又自創“釋草符號”草書,出版《草字基本符號研究》、《標準草書符號變化及運筆技巧之研究》等著作。其釋草作品,不但受國人青睞,還廣受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英、美等西方國家人士喜好、收藏。任漢平老還是位賞石家,我們常就賞石藝術進行鑒賞交流。故多次給筆者寄來《賞天下奇石,談古今趣事》、《與石交談》等書法字幅。其字一如國民黨元老陳立夫所贊:“健筆凌霄、酣暢淋漓,雄渾骨傲”。令人賞玩不已,愛不釋手。
媒體稱“任漢平的草書直追李(北海)、孫(虔禮);緊逼張(旭)、素(懷素)”。李北海即唐代書法家李邕(678—747),字太和,江蘇揚州人,因曾任北海太守,故名。李北海書學右軍,喜好研習北碑及唐初諸家楷書及行書筆意,好撰書碑。杜甫詩“風流散金石,追逐山岳銳”,即喻其好撰書碑事。筆者曾在長沙岳麓公園觀賞到過李北海的《岳鹿寺碑》,全碑氣勢雅健,字體內蘊筆力,然藏而不露;字勢結構端嚴,中宮緊收,字的中心居中而偏低;“贊”字上寬下緊,“德”字上疏下密,右高左低,斜勢畢具,雖重心較低,字體仍顯安穩。整幅碑文顯得雄放蒼老,穩健奇崛。李北海廣泛吸收前人的書法成果,以至不無巧妙地將“二王”行書的靈秀,南帖的靈活多變,以及北碑的方正莊嚴加以糅合,取長補短,從而將自己的性情和人格從容化于筆墨之中。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贊之:“右軍如龍,北海如象?!比螡h平就深悟李北海的習書心得:似我者欲俗,學我者死。故自創草書風格,獨樹一幟。孫過庭(648—703),字虔禮,曾任率府錄事參軍,后辭官潛心書藝,尤擅草書?!缎蜁V》稱其“作草書咄咄逼羲、獻,尤妙于用筆,峻拔剛斷”。孫虔禮的草書也具自己運筆特點,一如米芾所評:“甚有右軍法,作字落腳差近前而直,此乃過庭法。”其書一如“丹崖絕壑”,筆勢堅勁。孫虔禮還是著名書法理論家,其“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物簡而便”、“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化為情性,使轉為形質”的習書心得,以及用于技法方面的“執,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使,謂盤紆之類是也;用,謂點畫向背之類是也”等書法理論,歷來被書家們奉為金科玉律,加以推崇引用。任漢平悉心研究孫虔禮的書藝理論,反復推敲,取長補短,由此完善自己的書法理論。
任漢平曾饒有趣味地琢磨唐朝張旭書法。張旭以草書名世,唐朝皇帝曾下詔,標以李白詩歌、裴劍舞、張旭草書為天下“三絕”。有人為之向張旭求教寫草書秘訣,張旭答以“用心”兩字。并告知自己曾從公孫大娘的舞劍中,從其長劍跳躍、旋轉的姿勢,聯想到草書中的筆姿運用,悟出其中之理,由此書藝大進,并自成草書風格。張旭草書向以狂著稱,而此就與其個性之“狂”不無關聯,相傳張旭每每飲酒后揮毫作書,如癡如醉,半癲半狂,人稱張顛。因此其書一如駿馬奔馳,倏忽千里;如云煙繚繞,變幻多姿。杜甫贊之:“張旭三杯草圣傳,揮毫入紙如云煙?!比螡h平的草書成就,也即“用心”努力結果。任漢平曾不離左右地相伴于右任,深悉于右任平生最大的快樂即寫字,每晚必寫字若干幅,書畢,將作品張懸于四壁,逐字觀察,每字之一筆、一畫、一勾勒、一轉折,無不仔細端詳,悉心研究,力求完美。無疑,任漢平也一如于右任的勤奮精神,筆不離手,抽空揮毫,自由灑脫,驚蛇入草……此即任漢平的“狂”。任漢平也頗推崇懷素草書,并深得懷素草書真諦,故透過懷素的草書,能窺探出懷素在書寫中的心靜止水,看出其字雖草,卻不失規整,別具禪情??癫莶⒉皇侨巳硕伎缮娅C的領域,書寫者得性情放蕩飛揚,才能寫出真正的狂草。懷素也一如李白好酒,不拘泥小結,常乘著酒性,揮毫狂草,人稱狂僧。任漢平應該已全身心地走入懷素的“草書屋”,故所創“釋草”,尤見寧靜淡泊、高潔素遠,簡約凝重,舒放自然?!搬尣荨闭娌环﹂_創了中國書法史的新天地。
近年,任漢平不顧年邁之身,頻繁來往兩岸傳授國學瑰寶書法藝術,應聘山東師范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諸多大學書法教授;因陜西專門成立“陜西釋草符號書法研究會”,任漢平更是常去該會授藝、交流;任漢平又常遠赴世界各國講授漢字書法。任漢平的草書,如今已被開封翰苑碑林、蘭州皋蘭碑林、鄭州碑林等多家碑林鐫刻入碑。確實,作為國學一部分的書法藝術,如今已益發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人們在欣賞書法藝術同時,更注重陶冶性情,提升自己的文明修養。自然,當人們欣賞任漢平獨特的“釋草”時,也不無感懷任漢平的書德人品,從而更見其飽蘸筆墨、揮毫揚書中的中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