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是新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在《沁園春·雪》這首詞中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正是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一代開國元勛和黃繼光、邱少云、羅盛教、楊根思等國人皆知的英雄人物,還有偉大的各族勞動人民共同開創了新中國,譜寫了中國歷史上輝煌發展的六十年。這60年間,涌現出無數英雄人物,他們用無私的奉獻,唱響不同年代的主旋律。
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是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是一支強大的社會推動力量。像被冠以“孟泰倉庫”的鞍鋼工人孟泰,被譽為“跑在時間前面的人”的鞍鋼工人王崇倫,還有大慶油田“鐵人”王進喜等都是杰出的代表,他們給新中國的建設注入了永恒的精神力量。新時代優秀產業工人的代表毫不遜色,像曾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一汽大眾“焊工王”王洪軍,天津港“藍領專家”孔祥瑞,青島港“碼頭脊梁”許振超等,都能在平凡崗位上刻苦鉆研現代科技知識,唱響了知識型產業工人的時代贊歌。
農民階級是工人階級的天然同盟軍,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發展中人數最多的依靠力量。建國初期,農村英雄典范輩出,迅速改變了中國農村一窮二白的落后局面。像天津的邢燕子、山東的徐建春、江蘇的董加耕、北京的侯雋等人都是當時的模范人物。改革開放以后,又陸續涌現出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一代糧王”寧夏的劉文豹和當今聞名遐邇的“全國第一種糧大戶”湖北的侯安杰。隨著當前新農村建設速度的加快,我們需要更多的農村經濟發展帶頭人,像山東壽光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堪稱全國“菜籃子工程”的頭名狀元王樂義,華西村原黨委書記吳仁寶等等,時代呼喚他們的涌現和壯大。
知識分子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和教育科學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是科教興國的主力軍。在不同時期最閃耀的風流人物當屬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知識分子。像著名的地球科學家李四光,被譽為“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的吳大觀,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錢學森、鄧稼先、朱光亞等,被海內外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還有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彭加木、羅健夫、蔣筑英等人,都是華夏大地皓月星空中永遠熠熠生輝的璀璨之星。
誠然,我們還隨處可見各個階層的優秀人物。如“出差千里,好事一火車”的雷鋒,青少年的楷模張海迪,抗擊非典的英雄鐘南山:像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孔繁森;經濟學家吳敬璉、林毅夫,作家老舍、賈平凹;企業家張瑞敏、柳傳志、馬云:航天英雄楊利偉、翟志剛;體壇明星許海峰、李寧、郎平、姚明;汶川大地震英雄少年馬健、“最堅強女警花”蔣敏、慈善企業家陳光標等等,他們都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可歌可泣的風流人物。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應該說,創新是—個民族發展不竭的源泉和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積極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一流企業家、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資源保證。
數風流人物,當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