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的體育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一些運動損傷,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運動衛生常識和出現運動損傷后的應急措施,而造成傷者不必要的痛苦。體育教師應掌握一定的運動損傷應急處理方法,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給學生減輕痛苦。
擦傷即皮膚的表皮擦傷。如擦傷的部位比較淺,只需涂紅藥水即可;如擦傷創面較臟,應用生理鹽水清創。注意面部擦傷最好不用藥水涂抹;關節附近的擦傷也要避免因皮膚干裂而影響關節運動。
肌肉拉傷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于運動過度牽拉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鐘以上,抬高傷肢,注意局部休息,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
挫傷由于身體局部受到鈍器打擊而引起的組織損傷。輕度損傷不需特殊處理,只需冷敷處理。受傷24-48小時后,腫脹已基本消退,可進行溫熱療法,包括各種理療和按摩,在傷情允許的情況下,應盡早進行傷肢鍛煉,逐漸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
扭傷由于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擰扭了附在關節的韌帶及肌腱所致。多發生在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傷,其治療方法也不同。
1.急性腰扭傷可讓患者仰臥在木床上,腰下墊一個枕頭,先冷敷,后熱敷。
2.關節扭傷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扭傷時,先冷敷二、三天后再熱敷。如扭傷部位腫脹、皮膚青紫和疼痛,可在出血期后用陳醋半斤燉熱后用毛巾敷傷處,每天2-3次,每次10分鐘。
脫臼即關節脫位。一旦發生脫臼,應囑咐傷者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脫臼部位。如脫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彎曲,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掛在頸上。最后根據實際情況送醫院檢查治療。
骨折常見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出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對于開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按,以免引起骨髓炎。骨折后肢體不穩定,容易移動,會加重損傷和劇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如出現昏迷者應仰臥,頭轉向一側,以免嘔吐時將嘔吐物吸入肺內。
(河北省唐山市開灤第二中學0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