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中央1號文件中明確指出,“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中央提出“要積極開拓農村市場,用現代流通方式建設和改造農村流通網絡,改善農村消費環境。要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支持大型連鎖超市和農產品流通企業開展農超對接,建設農產品直接采購基地。”
2月27日,商務部召開“構建農村流通網絡擴大農村消費”專題新聞發布會。會議由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主持,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常曉村、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劉海泉出席發布會。
商務部表示,2009年將在深入發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的基礎上,再推出“農超對接”,以建立健全城鄉雙向流通網絡,開拓農村市場,擴大農村消費,搞活農產品流通,增加農民收入。
農超對接 將新增百萬個就業崗位
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常曉村以具體的數據對今年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方面作了詳細介紹。
一、加快建設農村流通網絡
2009年,在全國已建立26萬家農家店的基礎上再新建和改造15萬家,以進一步擴大農家店的覆蓋面。
二、著力提高農村物流配送能力 在前三年已建成的300多個配送中心的基礎上,今年將在全國建設1000個農村商品配送中心。力爭農家日用消費品配送率提高到50%以上,同時,還要強化農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購、儲存、加工、調運、信息等功能,增加統一配送的商品品種,以凈化農村商品流通渠道,提高農村商品質量。
三、增強農家店綜合服務功能 組織農副產品進城,超市進農村,實現雙向流通;積極拓展農家店經營服務范圍,如郵政、科技信息、醫藥,煙酒、電信及代收代繳等;鼓勵建立集購物、文化、技術和信息服務于一體的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四、積極搭建農商對接平臺
目前,中國70%左右的農村產品是通過農貿市場進行流通的,與國際其他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因此,在過去成功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將啟動200余個“農超對接”項目,支持一些大型流通企業實現與農產品對接,鼓勵一些企業開發經濟實惠。物美價廉適合農村市場的產品,目前商務部已與雙匯、匯源、寶潔等廠商簽訂了一些協議。實現“農超對接”對市場,價格及農民收入都將起到穩定作用。
五、加強農業生產資料流通網絡建設 引導農資流通企業逐步完善測土配方施肥、電話咨詢、農業科普、農機具租賃與維修等功能,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多樣化的一條龍服務。重點支持改造一批農資物流配送中心和農資網點,以擴大農資連鎖店覆蓋面,提高農資統一配送率。
六、支持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與改造 在重點產區和集散地已有100多家大型市場的基礎上,再建設改造200~300家大型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范圍包括:支持冷鏈、質量安全可追溯、廢棄物處理系統以及倉儲、分揀包裝、加工配送等設施的升級改造等。
七、在鄉鎮新建和改造一批農貿市場 今年,將新建改造400~500家面向鄉鎮的農貿市場,重點改造交易廳棚、攤位、冷藏保鮮、安全環保等設施,將改善交易環境差和場所不足等問題。
八、積極爭取金融服務支持
商務部將加強與開發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和農業銀行的合作,為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爭取更多的金融支持。
常曉村算了一筆賬,他說,今年要建立15萬家便利店,平均每個店按3個崗位算,那么就要新增45萬個左右個崗位:新增1000個配送中心,平均攤每個配送中心用工20~30個算,那么就要增加2~3萬個;將新建200~300批發市場和400~500個農貿市場,每個批發市場按2000個攤位,每個農貿市場按400~500個人估算,僅“萬村千鄉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就可以新增100萬個就業崗位。
家電下鄉將拉動千億元消費
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劉海泉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年家電下鄉的補貼資金初步財政預算為200億左右,根據試點的情況預計將會拉動1500億元左右的消費。目前,12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家電下鄉工作已全面開展,新增19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工作已開始啟動。
劉海泉說今年將進一步加大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力度。一、再次增加家電下鄉補貼的品種。今年新增了摩托車、電腦、熱水器和空調等。二、放寬了產品限購政策。由原來的每戶每類產品限購1臺改為每戶限購2臺家電下鄉產品。三、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及汶川地震51個重災縣的地方配套資金全部改由中央財政全額承擔。原來每戶購買每臺家電下鄉產品政府將補貼售價的13%,其中13%中的80%由中央財政補貼,剩下的20%由地方財政補貼,現在這部分補貼將由中央財政全額承擔。四、進一步簡化財政補貼兌付手續。五、完善產品招標方式,簡化招標方法。
會上,他還對家電下鄉的目前進展情況作了介紹。他說,截止到目前,原有的彩電、冰箱、手機、洗衣機四類產品共有163家生產企業的2851個型號產品中標,新增的四類產品正在進行中。現在平均每個縣有超過34個銷售網點,基本覆蓋了所有鄉鎮,這其中不包括新增的19省網點。進入2月份家電下鄉產品銷售增速明顯,各類產品日均銷售總量是30844臺(部),日均銷售總額為4607萬元,約為1月份的3倍。
同時,他就家電下鄉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關于農村購買力問題,劉海泉說,2008年農村人均年收入為4761元,相當于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城鎮居民的人均年收入,當時,正是家電在城鎮迅速普及的時期,而下鄉的家電又是針對這些中等收入的家庭而設定的,所以,購買力應該不是問題。
針對目前的兌付手續復雜問題,他表示,這是目前確實存在的問題,首先既要保證補貼資金的安全,又要保證農民領取方便。他說手續簡單化了,怕補貼資金到不了農民手中;手續復雜了,又怕農民領取不方便。針對這一情況,目前,商務部正與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商量中,希望能找到一個既要保證補貼資金安全又方便農民領取的方法來。
關于價格問題,他解釋,參與家電下鄉的流通企業有兩種:一種是像海爾、海信等這類本身就有直銷風格的生產企業:另一種就是具有一定規模的零售企業,這兩種企業都比一般商品的流通環節少,而中標企業的最重要條件之一就是限定最高價,每個產品在商場中都有明碼標價,而且商務部家電下鄉網站上也都公示了價格,所以,無論在流通環節還是在政策上要層層加價都是不可能的。他還就某些家電下鄉產品比網上售價高的問題進行了解答,他說,第一公布的中標價格并非實際銷售價格。由于中標時是按最高限價中標的,實際中企業會根據市場的情況選擇降價;第二有些產品,如手機價格調整期本身就比較短,有些中標產品的零售價可能沒有實現與網上同步;第三網上銷售本身就屬于無店鋪銷售,其本身的成本就比較少。
劉海泉說,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抓緊落實51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做好新增四類產品的實施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監督管理,嚴把產品質量和今后服務關,確保到實惠,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農民了解和掌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