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中國青年報》、《東方早報》報道,中國接連出現人禽流感死亡病例。1月20日,衛生部召開人禽流感防控電視電話會議。會上,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目前正值人禽流感高發季節,人禽流感防控工作形勢十分嚴峻。據專家介紹,禽流感的持續傳播很可能引發公眾心理危機,而目前杭州等的地已開始探索對禽類密切接觸人員的心理干預。
對于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完整的心理干預,必須首先對公眾心理危機有充分的了解。無理性的過度恐慌,在SARS來襲的那一年我們都已領教過;無理性的過度麻痹,則是在危機頻仍的高風險社會中漸漸蔓延的新危機。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在近期警告說:禽流感病毒發生變異已是“不可避免”。可是,這嚴峻的現實又在多大程度上引起了人們的警醒和憂思?從汶川大地震到奶粉風波,在連番肆虐的災難面前,人們似乎疲憊了,也麻木了,甚至不去想如何理性防范可能來臨的危險,仿佛細膩的感受是一種可怕的沉重,仿佛不去感受那危險,它就不會存在,心就能夠解脫。更不要說啟動內在的理性思維,追問自己一下,病毒感染危機接連爆發的原因何在?人類是否有何過錯?怎樣才能在危機中屹立,讓心靈有個優美的承擔?倘若這些都沒想過,不是無理性的過度麻痹,又是什么?
其實,只要細心思考,你會發現過度麻痹往往比過度恐慌更容易感染和傳播。記得SARS過后不久,熱衷于吃果子貍的人數驟減,因為人們剛剛見識了大自然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冷酷神威,似乎本能地進入某種謙卑敬畏的心態之中。但時間推移,心靈又漸失敏感,人性中那難遏的放縱與貪婪漸漸死灰復燃。沒有了真實和清醒的理性觀照,就像生命沒有了善于洞察決斷的真正主人,一切歸于習慣的散漫與盲動,麻痹當然就成了生命的常態。誰愿意對生命不負責任?但是當災難發生之前,又有多少人對萬物之間的聯系、制約與平衡有真實的感受?于是在僥幸心理之下隨心所欲,在冒險的自欺中期待奇跡,唯獨不去思考,不去反省,不去回應,不去承擔。
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對所有知道消息的人都是一次嚴肅的測驗。你對此事做何反應?此事與你有何關聯?人禽共患疾病的爆發和蔓延難道只是禽類的問題嗎?古語云:“禍福無門,唯人自招。”有關專家已經明確指出,禽流感的爆發與動物生態惡化有關。具體地說,新疆等地濕地的破壞,奪走了候鳥棲息生存的空間,也破壞了人類與禽類之間的緩沖帶,人類活動的惡性擴張嚴重傷害了人與自然之間原本和諧共生的關系。那么,你呢?我呢?難道不該想想,掠奪自然資源的行為背后,是不是有一種瘋狂、貪婪、自私的心態?一個人是整個人類的縮影,在一個人的一思一念的前后相續、生轉起滅之間,可以完整地照見整個人類心理模式的迷誤與偏差。古老東方的智慧啟迪我們,要常常回轉身觀照自己的心。雜亂無章的心念背后本來有本性的自在平和,當生命安靜下來,貪欲會退潮,善念會復蘇。你怕了,你覺得問題嚴重了,雖然你已習慣扭曲的心念和扭曲的生活,但你還有敏感,對天人裂變的大警示,你還有回應,你就是有救的。如果你連怕都不怕了,那就很可怕了。
比禽流感病毒變異更可怕的是心靈病毒的變異。對禍患的麻痹,對警示的漠然,意味著自我毀滅的心靈病毒程序正在悄悄啟動。當人的內心對天地萬物的神妙存在不思感恩,不知分寸,麻痹和漠然的背后就是欲火的燃燒和根源的斷絕。如果心靈被欲火燒灼,情緒必定焦躁,行為必定悖亂,舉止必定無理性,這時候生命失卻了內在的主宰,又怎能憶起自己與那亙古天地同生共長的神圣根源?一個沒有心靈家園的迷途者,縱使暫時可以在旅途中誤打誤撞,任性使氣,但是來自根源的生命能量和智慧給養必定漸漸委頓枯竭,心靈病毒是毀滅內在生命的,最可怕的莫過于精神在麻痹中徹底淪亡。
人類具有理性,具有自我認知的能力,這本該是人禽之間的本質區別。能夠運用理性來完善和改變自我,對心靈病毒的變異能夠妥善地預警、防范和應對,人類才會有希望和未來。我希望對那些無論世象變遷多么劇烈都無動于衷的我行我素者進行些心理干預,幫助他們從習慣性的忙碌中停下來,從名利場的掠奪廝殺中暫時解脫出來,面對真實的世界,復蘇自己內心深處塵封的理性與情感。別再逃避了!別再鉆進蝸殼自欺欺人了!禽流感的持續傳播又何嘗不是提醒我們的心靈成長和生命蘇醒的絕好契機?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