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科技查新的定位、查新人員的定位、查新檢索資源的定位及獲取教育部部級科技查新工作站的高校查新工作開展等方面進行探討,指出當前科技查新工作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科技查新;定位;海南省
〔中圖分類號〕G2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01-0159-03
On the Positioning Probl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Novelty Retrieval in University Library
——Taking Hainan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Wang Qin1 Lin Lan2
(1.Library,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
2.Library,Hainan Medical College,Haikou 571158,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positioning of 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novelty retrieval personnel and novelty retrieval resources,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 work.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positioning;Hainan province
2006年11月26日的博鰲中南六省學術年會上,中山大學圖書館館長程煥文先生在發表了《知難行易:高校圖書館服務理念創新之謬見》的演講,其中程館長闡述其“知之惟艱:科技查新乃滑稽可笑之圖書館服務”的觀點,同時廣州大學圖書館館長張白影先生在會上也列舉廣州大學圖書館為廣東省公安系統提供科研服務的實例與程煥文先生商榷。程煥文先生語不驚人死不休,張白影先生言之鑿鑿頗有見地。但從兩位館長各執一詞的觀點,我們不難發現,目前高校圖書館科技查新雖然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查新工作存在著一些問題,從而使查新質量受到很多影響和制約。因此,筆者擬分析探討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提高科技查新的含金量。
1 科技查新的現實定位
科技查新工作萌生于80年代中期,2000年12月科技部發布了《科技查新機構管理辦法》和《科技查新規范》,這使得查新工作步入法制化軌道。2003年科技部對《科技查新規范》進行了進一步的修訂,明確規定了查新是根據查新委托人提供的科學技術內容進行新穎性查證。
1.1 主管部門對查新工作的認知定位
目前,調查顯示,有48%的專家認為查新咨詢應該查“三性”(即科學性、實用性、新穎性),這些要求查“三性”的專家大多為科管、課題組和評審專家,僅有29%的專家認為查新主要是針對新穎性做出評價,其中有69%為查新專家,他們認為,根據目前的查新在科技發展過程中所處的地位、資源和人員素質狀況,要求查新查“三性”是不合實際的,而科技查新的領域有以下特點:(1)自然科學的學科多,交叉學科復雜;(2)每一項的研究都可能會涉及多學科、多層次、多角度極其復雜的綜合研究,給新穎性評價增加了一定難度。(3)查新人員的素質存在差異,往往不具有多學科發展性;因此,就目前狀況來說,科技查新只能應對新穎性進行客觀性的評價,而不能對查新進行水平性的評價,在查新人員尚不具備多學科水平專家資格的時候,就不可能就“三性”進行評價。然而查新是權威性結論,如果查新結論對成果水平作出了結論,就不易于修正。
1.2 科研管理專家對查新報告的利用程度
查新的作用是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在一些調查中,我們發現,在審理早報項目時,80%的專家還是閱讀了查新報告,但75%的專家只是對最后的查新報告結論感興趣,而對于查新報告中對該項目的論證無多大興趣。因此也只有59%的專家會根據查新對該項目提出些修改意見。
各類專家對查新報告質量的認可程度也是不一致的,有文獻表明,各類專家認為查新報告質量好的僅為13%,較好的64%,一般的20%,差的3%左右。
2 查新機構的重新定位
自1990年10月原國家科委發文推薦了第一批共11家查新咨詢單位以來,目前全國范圍內由各級主管部門認定具備查新資格的單位已有300余家,而且近年來科技查新課題呈逐年大幅遞增態勢。
2.1 科技查新在圖書館各項服務中的地位
眾所周知,高校圖書館為教學服務,首當其沖是流通和期刊閱覽等直接為讀者提供服務較多的部門,因此在普通高校圖書館中,流通與期刊部門工作人員比例較大,高校圖書館中從事科技查新的工作人員一般專職3~5人,兼職人員5~7人。這與流通期刊工作人員的比例無法成正比,同時查新員一般不只肩負著查新任務,還承擔著教學、信息檢索、參考咨詢等各項相關工作。
2.2 科技查新在圖書館館長心目中的地位
擁有查新資格的圖書館館長和沒有查新資格的圖書館館長是如何看待科技查新這項服務的 從程煥文館長認為科技查新乃滑稽可笑之圖書館服務這一觀點來看,科技查新服務在高校圖書館館長心目中的位置并不高,并且持此種觀點的館長相信也有不少。這并不是館長們認識上出現了錯誤,而是在科技查新這項服務開展十多年來,查新工作的運行環境、工作條件、人員素質、業務范圍都有了一些顯著變化,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走入一種機械的、韁化的模式,程館長提出此觀點無疑給各高校圖書館的館長們敲響了警鐘。
2.3 科技查新在圖書館館員心目中的地位
查新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對一個課題的新穎性做出評價。因此各高校圖書館都對查新員的職稱、學歷和外語水平要求較高,這使得查新員在圖書館館的地位也非常微妙,一般的館員認為查新員只是檢索數據庫閱讀文獻,一年只有短短幾個月的工作時間有任務,大部分時間都非常清閑,從而質疑查新員的工作。
3 查新檢索資源的定位問題
為保證對相關領域的檢索范圍能達到全面性、系統性和連續性的要求,查新機構必須擁有較完善的文獻資料獲取能力及很強的國際、國內聯機檢索能力。
3.1 國際聯機檢索的開展
目前不少查新機構對國外文獻的檢索主要依靠Dialog或STN國際聯機檢索系統,對利用率很高的幾個外文數據庫予以引進,文摘型數據庫如EI、SCI、CA等等;全文數據庫如DII、IEL、Springer、Kluwer等等,對利用率不高的其它數據庫或文獻信息源,則通過國際聯機檢索來補充和保障。
教育部查新專家吉林大學張柏秋老師舉辦“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查新員”的講座時強調,科技查新應進行國際聯機檢索。目前海南省的高校圖書館均沒有使用Dialog或STN國際聯機檢索系統進行檢索,海南醫學院圖書館是海南省惟一的省、部兩級醫藥衛生科技項目查新咨詢單位,海南省內各高校科技查新的80%是利用國內資源。如若需要進行國際聯機檢索的課題,通常委托具有查新資格的省外高校圖書館協助完成。
3.2 網絡資源的選擇與利用
由于網絡資源具有更新快,檢索方便,內容豐富,節省費用等優點,不少查新機構把網絡資源作為查新過程中文獻資源的重要補充。然而互聯網上的資源良莠不齊,在什么情況下利用網絡資源?筆者認為,查新人員應根據查新課題的特點決定。產品類查新經常可在互聯網中查找技術參數對比資料;系統類查新如物流系統、銀行系統等,同時應盡量使用一些專業協會、學會和科研院所及專業管理部門的站點,并進行多個信息源的比較,從而保證查新工作的嚴謹性。
4 教育部部級科技查新工作站的資格定位問題
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分3批設立了共計57所教育部部級科技查新工作站,其中綜合類12所、理工類39所、農學類4所、醫學類2所。
4.1 已獲取部級科技查新工作站的學校的查新工作的開展 根據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的統計數據,2004年29所科技查新工作站共計完成查新5 497件,平均每所查新站的年查新量為190件;2005年43所查新工作站共計完成查新8 732件,平均每所查新站的年查新量為203件;2006年43所查新工作站完成查新任務突破10 000件。
已獲取教育部部級科技查新工作站的各高校均十分重視查新工作站的建設,在資源、設備、人員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據2005年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的統計數據,43所查新工作站共有360名專職查新人員,平均每所查新站8人;其中持證上崗235人,平均每所查新站6人。2005年,43所查新工作站所依托的學校圖書館的平均經費超過了1 000萬元。
4.2 未獲取部級科技查新工作站的學校的查新工作的開展 除教育部部級科技查新工作站外,各地區、各省區及一些地市級查新機構大部分沒有獲取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資格,科技查新工作名不正言不順,校方不給予大力支持,資金投入不多,數據庫更新速度不快,尤其是外文文獻無法獲取到原文,查新人員難以斷定其中是否有與查新點相關的內容,查新工作出現滯后現象,查新工作的開展步履維艱。
5 科技查新的重新定位
2008年海南省教育廳明確要求高校老師申報教育廳課題時不需要提交查新報告,此項規定將使得海南省各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的發展面臨困難,是激流勇退還是逆流前行?繼續增加科技查新工作人員,擴大查新工作量,繼續申請教育部的查新工作站的資格還是放棄查新人員的崗位編制?這是目前海南省高校圖書館科技查新工作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筆者認為,查新應以立項查新為重點,在國家規劃立項申請評審中,查新起輔助作用,其職責應是根據項目內容的不同專業層面向評審專家提供相關新穎性的背景信息,由評審專家根據查新報告提出背景資料判斷研究的創新性;在成果報獎查新中提供文獻鑒證,提供研究者研究水平的背景鑒證,如論文引證、所發論文期刊的影響因子等,使專家正確評估立項和成果水平。
迄今為止,科技查新定位于先進性、新穎性、實用性三方面,還是僅定位于新穎性尚未達到統一共識。本文提出重新對科技查新工作重新定位的觀點,旨在拋磚引玉,期待著與高校圖書館同行共同探討科技查新工作的新方向。
參考文獻
[1]劉蔭明,張福俊,劉謙,等.我國科技查新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2007,17(6):108-109.
[2]張靜.影響科技查新檢索質量的因素分析[J].現代情報,2006,(5):159-161.
[3]何浩.科技查新過程中人因失誤分析及防范[J].圖書館學刊,2006,(5):75-76.
[4]馬景娣,繆家鼎.對科技查新工作的再審視[J].現代情報,2006,(5):138-140.
[5]張靜.教育部部級科技查新工作站現狀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7,(9):78-79,69.
[6]彭奕.科技查新工作及查新過程中應引起重視的幾個問題[J].現代情報,2007,(6):123-125.
[7]羅立,馬艷.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的反思[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7,(5):53-54.
[8]張永梅.科技查新工作者不能承受之“重與輕”[J].情報探索,2007,(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