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游戲是將枯燥的動作和身體素質練習變成有趣的模仿活動和具體的游戲情節、角色、規則,提高練習興趣的身體活動,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由于游戲活動具有趣味性、教育性、量力性特征,最符合青少年的年齡特點,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游戲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提高練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將游戲的功效在課堂上發揮到極至,是體育教師實踐中探索的問題。結合20多年的教學實踐,針對課堂運用體育游戲的技巧談談自己初淺的見解,愿與同行切磋。
一、體育教學中,運用游戲應體現目的性
目的性。是一種預先想要得到的結果。在教學中根據授課班級的具體情況、課的內容斟酌設計游戲環節,做到為我所用,解決實際問題,實現預想效果。例如:對于剛入校的新生,學生彼此還存在陌生感,班級整體風氣還沒有形成,活動中欠默契。針對這一狀況,教學中選擇集體性的“合作類”游戲為宜。如“頭上髖下傳接球”,“喊數抱團”,“火車賽跑”,“分組手拉手集體鉆3圈比賽”等。這些游戲的共同特點都是需要學生間的語言溝通和行為的配合協作完成。游戲的過程可增進學生間的相互了解,提高親和力,增進友誼,培養新生班集體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體育教學中,運用游戲應體現靈變性
靈變性,是一種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采取相適宜的教學對策,解決實際問題,實現教學目的。例如:學生上體育課時,可能因為前一節課考試或班級出現突發事件,影響了學生的上課情緒,導致學生上課排隊,多數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出現思慮感。這時教師應設計和選擇“集中注意力類”的游戲為宜。如“報數比賽”、“做與老師口令相反的動作”、“繞口令”、“兒歌連詠”等。這些游戲的共同特點是需要學生在最短的反應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判斷。學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時,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狀態投入體育課中,提高練習自主性。
三、體育教學中,運用游戲應體現趣味性
趣味性,是將一些單一的重復性的動作練習,設計組臺成一些有趣的游戲性活動,變“枯燥乏味”為“有趣積極”的練習,從中使學生體驗練習的快樂,讓練習變成一種自覺行為。
例1:在發展跳躍能力的練習中,將“原地上跳、連續向前跳”等練習,在練習形式上變異成:原地連續上跳2×8+原地連續前,后分腿跳2×8+原地連續左,右分腿跳2x8+并腳連續前,后跳2×8+雙腳左右交叉,跳2x8等組合配樂練習。這種練習借用音響效果,節奏感強,練習時心情愉悅、有趣,練習效果好。
例2:借助“隊形”進行集體性的游戲化跳躍練習。學生一路或兩路縱隊列隊站立,每隊第一個同學兩手掐腰,其余同學兩手搭在前面同學的肩部,集體雙(單)腳連續向前(后)跳、向左(右)跳、向前兩腿交叉跳、各隊跳成指定的圖形(三角、四邊形)等。課堂場景呈現:如同“兩列火車”,不斷變化著方向行駛,同學問相互對視,有節奏地相互協同跳動,生動有趣,凸顯出了游戲化活動的魅力。這種活動增強了學生練習的主動性,身心得到協同發展,效果顯著。
四、體育教學中,運用游戲提高練習的強度和密度,體現競賽性
運動強度和密度,是體育教學中非常講究的一個量值,是評價體育課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教學中,進行身體練習時,有些同學惰性強,不盡力。例如:在分組練習“往返跑”時,有的同學跑速慢,影響練習效果。這時教師及時改變練習方式,采用同組比賽,抓后兩名“罰做模仿動作或俯臥撐”;也可設計成分組“往返跑”接力比賽形式等。這種因勢利導的活動策略,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進取心,提高練習的強度。
運動中練習“密度”是可控的。合理的調控練習密度,能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技巧。如:準備活動時做“閃現操”,即學生在做每一節操的最后四拍時,教師閃現下一節動作,同學接做下一節……依次承接。這種做操方式連貫,密度大,學生注意力集中,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再如:在分組做墊上“仰臥舉腿”交換練習時,有的學生動作過慢,影響教學進度,這時教師可選擇“跟哨”練習,即跟住老師“哨”的節奏練習。這些游戲化的變化練習,連接緊湊,有效地提高了練習密度。
五、體育教學中,運用游戲規范條件練習,體現規范性
條件練習,是借助器械、物體來達到一定動作規格的練習。是教師為提高學生的動作質量或提高某一動作能力水平常采用的練習方法。如:為了訓練學生跳得更高,將小墊子一定間隔“折疊”立,縱向多墊連擺,組織學生雙腳連續向前越墊跳,發展學生的跳躍能力,增強腿部力量。再如:繩操、花樣跳繩,將“繩”放在地上,作為標記線,向前練習立定跳遠,一“繩”多用。這些條件練習一定程度上具有難度,但游戲的運用深入淺出,不僅規范了動作而且增強了活動的情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運用體育游戲,提高教學效果的實例不勝枚舉。教師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運用游戲應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活動的不同內容和組織形式,學生活動的不同方式以及環境器材等條件的具體情況,恰當地設計和選擇游戲類型,掌握運用游戲的技巧,提高游戲的有效性,實現體育游戲在課堂教學中的價值。
(大連職業技術學院 116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