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研員經常郁悶:精心組織了教研活動,教師們評課發言時,卻往往互相推諉,即使發言,也是以表揚和恭維居多,偶爾蜻蜓點水似地在不得罪人的情況下指出建議,發表自己的觀點,而執教教師是寵辱不驚,只是慶幸自己終于完成了一次教研任務。活動結束之后,參與活動者依然都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不能引起全體教師感同身受地去思考“我”的課堂。而現在,我們區教研室要求教師帶著“我”去聽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此拋磚引玉,使我們的教研活動取得更好的成效。
教研實錄 “自編棍棒操”課后
教研員:“你認為這節課中哪些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合適、不妥當,有什么改進意見?”
聽課教師A:“我認為。這套棍棒操按上肢、全身、跳躍、伸展、整理運動的編排順序不合理,應當遵循編操的原則,即從頭、上肢、肩、胸、腰、髖,乃至整個上、下肢和軀干,身體運動由局部到整體來編排。”
聽課教師B:“我認為,學操的隊形不能站成四邊形,成四列橫隊效果會更好,學生容易分清左右,在改變方位時會清楚明了?!?/p>
教研員;“上周在XX學校,陳老師也用到了體操棒,你認為,陳老師的課中有哪些優點這節課可以充分利用?”
聽課教師c:“我認為,上節課中陳老師用體操棒做了幾個游戲,如立棒接力就可以在這節課利用?!?/p>
聽課教師D:“我認為,陳老師分發體操棒和回收體操棒是利用小游戲串連的,這節課的開課也可以采用。”
教研員:“如果是你來上這節課,你會怎么上?”
聽課教師E:“如果是我上,伴隨音樂慢跑進入操場后,先利用彩棍做一個有趣的小游戲,然后復習上節課學習的三節棍棒操,接著就進入新操的學習?!?/p>
聽課教師F:“如果是我上,因為棍棒操的運動負荷較小,在游戲部分,我會選擇運動量較大、運動強度較大、競爭性強的游戲,如趕豬接力等?!?/p>
聽課教師G:“我認為,本節課教學目標制定得有待商榷,如本課是第四至第六節棍棒操的初次學習,技能目標不能是‘掌握棍棒操的動作要領’,而用‘初步掌握四至六節棍棒操的動作’比較恰當?!?/p>
教研過程
這是一節《自編棍棒操》后教師們的發言記錄,執教者是一位參加工作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結束之后,在區教研員的主持下,每位聽課教師分別闡述著自己的觀點,把自己對這節課的感悟、反思和建議充分地“亮”出來。這種帶著“我”的聽評課方式,使體育教研活動開展得更加主動、積極、有效。帶著“我”聽課,有四個要求:
一、讀文表,“我”有觀點和疑問
每次教研課之前,聽課教師提前拿到了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說明》和教案。閱讀《教學設計說明》,聽課教師充分地了解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白了教師選擇主教材和教具的理由,清楚了本節課教學過程的獨特之處;通過閱讀教案,聽課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學環節、組織教法和場地安排一清二楚。同時,因為要帶著“我”去聽課,所以在沒有聽課之前,聽課教師的腦海中除了本節課的流程,也有了自己的教案、觀點和疑問,帶著這些觀點和疑問去聽課,聽課就變成了深度對話。
二、聽現場,“我”看細節抓問題
現場聽課時,聽課者仔細地觀察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從講解示范、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評價與糾正錯誤的方式、場地的利用、組織調隊、學生參與及效果等,大到教學環節,小到專業術語、語音語調、口哨的利用,從中發現有待商榷的細節,并挖掘出有價值的問題,同時產生自己的見解。這些聽課瞬間爆發的思維火花,聽課者都一一記錄在聽課本上,從而保證了評研環節做到有問題、有反思、有建議。
三、研與評,“我”來反思提建議
研評課前,執教者先說課,把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思路、教后反思在全體同仁面前闡述,使聽課者更加明了執教者的意圖,也讓“我”的問題和建議更加有了針對性。
研評時,先從青年教師開始,讓青年教師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其他教師不斷補充或發表不同的觀點,讓思維的碰撞不斷迸發出新的觀點,并逐漸梳理幾條不同教學模式。發言時,就如“教研實錄”里一樣,用“指出問題——提出建議——亮出觀點”的以“我”為主語的格式,這樣,就使每一個參與者都用“如果是我”的方式在腦海中構建了自己的一節課。
四、寫綜評,“我”要內化漸成長
聽了、評了,還要寫。寫什么?寫收獲。把“我”對這節教研課的觀點、建議、收獲進行系統反思和歸納,形成文本的方式。這個寫的過程,是提煉,是升華,同時也是深層次的進一步反思。它對提高體育教師的文字表達能力,綜合素養有著更直接的效果。從一次寫的過程中,教師會反復地斟酌、思考,把原來僅存在于大腦中的雜亂的思想整理清晰,有針對性地尋求理論支撐,最終得到屬于自己的成長成果。
就此,一次教研活動告一段落。
教研效果
一次教研活動,使一次聽課變成一個教材多個版本的教學設計大討論,并最終形成風格迥異、漸趨完善的幾種授課模式,讓所有教研活動的參與者在今后遇到相似的教材時,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使用適合自己的最優化模式。
帶著“我”去聽課,一個簡單的要求,卻使所有的教師站在“我”的立場上,客觀地主動地去思考同樣的教材如何改進并達到最優效果。這種“帶著我”的區域體育教研模式,幫助全體聽課教師在不同的思維碰撞下,使教研課不再困囿在淺層次的重復之中,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水平。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教研室 443001)
(湖北省宜昌市李家湖小學 44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