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類田徑比賽中,裁判員、運動員、教練員必須遵循和執行《田徑競賽規則》和該次比賽的競賽規程。只有規則和規程得到貫徹執行,才能保證運動員間公平競爭,才能為運動員營造良好的競技氣氛。近幾年來,我多次在國家級和省市級比賽中擔任裁判員或裁判長。在我多次執裁中,發現有些違規問題是由于教練員忽視競賽規程和競賽規則(包括新修改的條款不能及時了解)的學習,對規則理解不夠深刻造成的。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兩大方面。
一、對運動會《競賽規程》的規定不學習、不重視
1、《競賽規程》不學習、不貫徹執行
如2008年5月12日-14日在保定市舉行的河北省第六屆青少年運動會預賽(男子賽區)中,有幾個單位的某些運動員由于沒有出示第二代居民身份證,而失去了繼續比賽的資格。該次比賽《競賽規程》中第四大點“參加辦法”的第六條規定“參賽運動員必須持由公安部門核發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和河北省體育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2001年1月1日以后核發的‘河北省運動員注冊證’、‘IC卡’,并于2007年12月31日前在河北省體育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進行年度注冊、確認的,無‘河北省運動員注冊證’、‘Ic卡’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證不得參加比賽。”這是河北省田徑運動管理中心第一次實行這一規定。規程下發后,部分教練員卻存在通常觀念,有的不去學習和領會規程的精神,有的是即使學習了但對此事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沒能及時為隊員辦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證,致使部分隊員失去了良好的比賽機會。
2、報名表延期交報和報名表核對不仔細
有些教練員為了獲得其他隊的信息故意晚交報名表,還有一些教練員因一些項目運動員人選沒有最后確定而推遲報名。這兩種做法對其他隊來說是不公平的。除此,還有教練員對報名表核對不仔細的問題,如2008年6月舉行的唐山市第七屆青少年運動會田徑比賽中,某一單位教練員未能認真核對自己隊員所報項目,致使該隊員的800米項目被報成了1500米,根據該次比賽競賽規程的第四大點“參加辦法”第5條“各隊報名后,一律不得更改”的規定,更改比賽項目是不允許的。
二、對《田徑競賽規則》中的部分條款不學習或缺乏正確理解
1、對田賽項目的免跳時機把握不夠
如在跳高比賽中1.77米高度跳完后,僅有甲乙兩名隊員還有繼續試跳機會(1.77米高度兩人都是第一次試跳失敗,第二次試跳成功),并且兩人在1.80米高度之前,甲隊員總失敗次數比乙隊員總失敗次數少(即甲占有優勢)。接下來的1.80米高度甲先開始試跳,甲兩次試跳失敗,乙第一次試跳失敗,隨后乙第二次試跳又失敗,裁判員很快整理完場地,并且向甲顯示準備就緒,試跳開始。當甲正準備開始第三次試跳時,教練讓隊員免跳,隨后甲迅速提出,可規則第180條“延誤比賽”規定“比賽時,有關裁判員負責向運動員顯示一切準備就緒、試跳(擲)開始,并從這一瞬間開始計算該次試跳(擲)的時間。如果該運動員在此之后才決定免跳,當時限結束時,應判該次試跳(擲)失敗”。主裁判通知甲此時沒有免跳,甲只好匆忙地繼續第三次試跳。該教練員本想利用規則給對方造成壓力,為自己隊員奪冠創造機會,可由于免跳時機沒能把握好,影響了自己的隊員試跳。
2、對徑賽短距離項目后繼賽次的排定道次方法理解錯誤
規則第166條中規定:徑賽項目的100米至800米的各項徑賽、4×400米及以下各項接力賽,如在一次比賽中要連續進行幾個賽次時,對于后繼賽次,應按規定的程序在每一賽次之后對運動員排序,然后分三次抽簽排定道次:選擇排列前四名的運動員或隊,抽簽排定3、4、5、6道。選擇排列第五、六名的運動員或隊,抽簽排定7、8道。選擇排列后兩名的運動員或隊,抽簽排定1、2道。而有的教練認為徑賽項目后繼賽次的分組均按成績進行排序,分道應按名次定道。事實是排列第一的運動員經過抽簽有可能在3道,也有可能在5道或6道。顯然這是有些教練員沒能理解規則中三次抽簽編道的意義而造成的。
3、把運動員固兼項而錯過輪次的影響理解成“失敗”
規則中第142條“兼項”規定:田賽項目的比賽,因兼項請假的運動員,如果該運動員后來再輪到其試跳(擲)時未到,一旦該次試跳(擲)時限已過,將視其該次試跳(擲)為免跳(擲)。而有的教練卻不是這樣理解的,如:遷安市2008年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跳高比賽名次公布之后,有一教練員找我說,他的隊員甲和另一隊員乙都跳過了1.74米高度,1.77米高度甲、乙都失去了繼續試跳的資格,在1.74米高度中甲、乙兩人失敗次數相同,全賽中甲,乙兩人的“×”數也相同,而甲沒有不在場的情況(即是無免跳),乙在1.71米高度試跳時請假跑100米去了,等乙回來時高度已經升到了1.74米,這樣甲的失敗總次數就少于乙的失敗總次數,他的隊員甲就應該列前,而不應和乙并列第3。這位教練之所以這樣說,就是因為他錯誤地把錯過輪次的影響理解成“失敗”了。
4\\對規則中新修改的條款學習不充分,對隊員講解裁判方法不到位
按規則第180條規定,田賽項目前3次試跳(擲)結束后應對運動員的成績排序,第4、5次的試跳(擲)順序,應與前3次試跳(擲)的排名相反。最后一輪的試跳(擲)順序應與前5次試跳(擲)后的排名相反。對這一新規定,很多教練員對運動員囑托不夠,或者有的教練沒有提示第三次排名,使得最后一輪試跳(擲)時,部分成績靠后的運動員匆忙上場,成績好、排名靠前的運動員因過早準備而消耗體力,導致最后一次跳(擲)機會部分運動員把握得不夠理想。
5、有關“在抗議下”比賽的理解不夠
規則中第146條規定:在徑賽項目中,如果運動員對起跑犯規的判罰立即作出口頭抗議,徑賽裁判長可以讓該運動員“在抗議下”比賽,以便保留所有有關的權利。但是,如該次起跑犯規是由經國際田聯批準的起跑犯規檢測儀檢測到的,則不能接受其口頭抗議,除非裁判長有理由認為該起跑犯規檢測儀提供的信息明顯不準確。2008年《田徑競賽規則》中還提到,無論比賽中是否使用起跑檢測儀,運動員都可提出抗議、申訴??墒窃诨鶎颖荣愔袥]有起跑犯規檢測儀這些設備,有的教練就利用上面這一點,認為只要抗議,就能繼續“在抗議下”比賽,這就給比賽造成很多麻煩,甚至延誤比賽時間。為了留下運動員犯規的證據,有些基層比賽在起點不得不架設錄像機來輔助裁判。
由以上幾點可以看出,有部分業余田徑教練員對競賽規程和競賽規則的學習重視得不夠。因此在比賽中,部分教練員因隊員違規被罰而情緒激動,行為不文明的現象偶有發生。為了營造更和諧的競技氛圍,我建議業余田徑教練員在繁重的教學和訓練之外,應重視競賽規程和競賽規則的學習。其學習的途徑可以有以下幾種:
1)學校教研組組織有關《田徑競賽規則》的學習和討論,并組織自己的隊員進行模擬比賽,教練做裁判,親身體驗裁判工作。
2)購買最新的《田徑競賽規則》或通過上中國田徑協會官方網站了解規則的修改和變動情況。
3)教練與裁判界的朋友多交流學習,了解有關裁判法的相關知識。
4)對每次比賽前下發的競賽規程認真閱讀,找出與以往競賽規程的異同點并認真貫徹執行。
(河北遷安市遷安鎮第一初級中學 06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