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主辦的“全國首屆新課程小學優秀課例評選頒獎暨全國小學課堂教學研討會”于2009年4月23-24日在京召開。本次大會首先現場頒發了8個學科“全國首屆新課程小學優秀課例評選”獲獎課例證書和優秀組織獎獲獎證書,發布了《全國首屆新課程小學優秀課例評選工作報告》和《全國新課程小學課堂教學研究報告》。在隨后的一天半時間里,分學科進行了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優秀課例評比,總結經驗,研究和推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八年來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取得的優秀經驗和成果。
本次評選活動中,體育學科共收到申報課例252個,經過專家組三輪評審,最后評審出一等獎25個,二等獎77個,三等獎110個,鼓勵獎36個。此外,評出優秀點評獎9人。人民教育出版社體育室主任耿培新在《全國首屆小學優秀課例評選——體育學科總結報告》中講到;
從這次一等獎課例所反映出的總體情況來看,具有如下特點:
1)在貫徹新課改精神方面。教學指導思想比較正確,能夠依據體育學科的性質、體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從實際出發,正確地貫徹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精神。
2)在教學目標的確立方面。所制定的教學目標比較明確、具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并注重目標的達成情況,而且可以進行檢驗和評價。
3)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所選內容比較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與發展需要,能比較準確地把握教材的性質、特點和價值,教材處理得當,主要教材具有適宜的技術難度和較強的教與學因素。
4)在教學設計方面。教學設計較為科學,教學分段比較合理,教學組織比較嚴密,教學方法突出有效性和針對性,教學步驟比較清晰;運動負荷適宜,對各項練習的時間,次數及強度能作出比較具體的安排;場地、器材、教具及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利用總體上經濟、實用、有效,能夠符合教學的實際需要。
5)在教與學方式和方法的把握方面。能夠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正確體現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的實際需要,正確、有效地運用接受式學習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使教和學的積極性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6)在統一要求與區別對待的關系處理上。能夠正確地處理好統一要求與區別對待的關系,既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解決好教學中的共性問題,使全體學生都能達到體育課程學習的基本要求;又能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
7)在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能夠以運動技術教學與身體鍛煉為載體,切實有效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并能夠把技能教學、身體健康發展。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促進較好地結合在一起,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8)在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方面。能夠較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比較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說明獲得一等獎的教師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高是非常重視的。
9)就農村學校的體育課而言,能夠針對農村學校的場地器材與學生的體育基礎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開展教學活動,盡可能地使學生能學到必要的體育知識、技能,身體得到有效的鍛煉,體育意識與心理品質得到一定的培養。
存在的主要問題:
1)把小學生當作成人的成人化教學現象
由于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的體育教學,有的課例中反映出把小學生當成小大人的成人化教學現象,特別是在選擇教學內容、組織練習方式、教師提出問題的難度等方面,脫離了學生實際認知能力和身體活動能力,這種違背教育規律的現象是需要克服和避免的。
2)把小學生當成幼兒的幼稚化教學現象
有的課例中出現了幼兒教材、幼兒教法、幼兒教育的現象,如上五年級的一堂“快樂的模仿”課,組織學生在一堂課中模仿各種小動物行走、蹦跳等活動。說明有的教師缺乏對學生、對教材、對教法的深入研究。存在違背教育規律和違背體育教學規律的現象,需要下功夫學習規律、遵循規律,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駕馭規律,按照教育教學規律進行體育教學。
3)教學組織形式存在花架子,缺乏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對于評優課而言,難免有些老師會在多次反復操練后在錄制光盤時進行剪接,剪接的結果應該是反映課的真實面貌,而不是擺花架子。這次課例評審中,個別體育課把學校所有的小籃球、小排球、小足球、實心球、壘球用網兜掛在操場上,讓學生練習單腳跳起摸高,而學校內的樹木、墻面等許多資源都沒有利用,其他老師如果上球類課用什么器材呢?缺乏真實性的體育課不是好的體育課,也不會給人以好的啟發。因此,課例應在突出有效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
4)克服教學中的“搖擺現象”——過于放任或過于死板
有些課例在教學組織上顯得過于死板而不夠靈活,而有些課例又過于放任,給學生太多的自由活動,學生既沒有合作,也沒有探究,放開了讓學生練習,老師也沒有及時的指導。體育教學中的“搖擺現象”說明有些老師沒有真正學懂課程標準的理念,沒有用繼承、改革、發展的思想看待體育教學改革,走向了兩個極端,希望這次觀摩研討錄像課的時候,大家認真研討一下這個問題。
5)“面向全體學生”照顧不夠,又忽略對優秀學生和“差生”的個別輔導
這次課例評審中,雖然發現大部分教師都能既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又能夠做到區別對待,但是仍然有些教師在二者的關系上處理不當。尤其是課堂上對差生學習方式方法缺乏關注。
6)其他方面的不足
在這次課例評審中,還有一些令人感到遺憾的課。遺憾課的意思是,課總體上得比較好,有些地方略加完善就可以上得更好。如有的課在示范環節沒有足夠的重視,有的是在組織形式上缺乏創新設計,如此等等,這些令人遺憾的問題,一方面通過教師的細心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另一方面說明了有的體育老師對體育課堂教學尤其是課例評審工作的認識程度還不夠。更讓人遺憾的是,課上得比較好,由于光盤錄制問題,有的是聲音聽不清,有的是圖像模糊,還有的是拍攝視角沒有把握好,重點環節總看不到,有的在剪輯中出現了放慢鏡頭、剪輯過多導致上課時間不夠等等。這些現象都嚴重影響到評審結果,是應該引起大家高度重視的。
基于這次課例評審的總體情況,提幾點建議:
1)加強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教育和體育素養,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的基本功和教學能力;
2)注重對學生身心特點和對教材的研究,選擇最適合特定年齡、特定發展水平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教法;
3)重視教學細節,在提高教的質量上下功夫;
4)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做到指導到位、指導得體,指導及時,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5)切實采取具體的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僅停留在“注意安全”等語言提示上。
在隨后一天半的研討活動中,在教育部體衛藝司體育處盧遜處長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李水平副處長的指導下,由中國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宋盡賢理事長帶領的毛振明、耿培新、賴天德、藤子敬、陳雁飛、吳鍵、于素梅等專家組成員和獲獎任課教師、指導教師及省、市和區縣教研員一起觀看了獲獎和遺憾課例,并共同對如何提高課堂實效性進行了研討,聽取了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毛振明教授所作的《我們離好的體育課還差多遠》學術報告。
此次研討活動,組織形式新穎、內容豐富、針對性和實效性強、互動交流氣氛熱烈,受到與會者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