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客觀性試題在公選考試中所占的比重是日趨減少,主觀性試題的比重日益增多,在很多省的公選考試中甚至已經占到80%以上,需要應試者引起高度重視。
公共科目的筆試是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考試的重要環節,其特點是考生通過解答試題,讓主考機關了解自己的知識深度和廣度。由于筆試有很大的局限性,考生不能面對面地向招考機關展現自己,而是通過卷面間接展示自己的職業能力,因此,有必要了解應答各種筆試題型常用的技巧。通過對近年來全國部分省份公開選拔領導干部考試中筆試題的分析,應試者掌握必要的筆試技巧還是相當重要的。
近年來,客觀性試題在公選考試中所占的比重是日益減少的趨勢,客觀性試題使用較多的有選擇題、判斷題。主觀性試題也稱為發揮性試題,這種試題在公選筆試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多,在最近幾年很多省的公選考試中甚至已經占到80%以上,需要應試者引起高度重視。主觀性試題主要包括:辨析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閱讀理解題、寫作題等。
判斷題不能草率對待
判斷題是要求應試者對一個命題作出正確或錯誤的判斷,不需要說明理由。比如某省的考試中有這樣三道判斷題:1、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與時俱進。2、對外開放既適用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也適用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3、凡是在民意測驗中得票多的就是好干部。
判斷題的主要功能是考查應試者對知識掌握的準確程度,是對各種近似易混概念、事件等分辨能力的測驗。這種題看似簡單,但如果草率對待,思路不對,同樣會造成錯誤。
判斷題答案只有兩種:正確或者錯誤,沒有第三種。因此,凡是不準確、不全面、不完整或者模棱兩可的命題,都屬于錯誤命題。所以,應試者應該首先回憶需要使用判斷的知識內容,再分辨是非,找出干擾因素,作出正確判斷。因此,上述三個例題中,例題一和例題三都屬于錯誤。
判斷題目的設錯手段主要有四種:即前提錯、事實錯、邏輯錯、結論錯,當然還有其他設錯手段。答題時,要把握好設錯的特點,這樣才能提高辨別錯誤的速度和準確性。無論如何,都要全面、細致理解題目陳述內容的含義,避免被迷惑。
在答題時,答案只有兩種,因此必須要慎重,嚴格按要求作答,若需要改動,千萬要處理干凈,不要因涂改而產生歧義;更不能在作答處同時劃上對、錯兩個符號。
選擇題要仔細分析比較
選擇題包括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二種。例如某省的筆試中有這樣兩道單選題:1、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路線是什么。后面四個選項是:A.實事求是;B.群眾路線;C.獨立自主;D.改革開放。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全國的共產黨員參加了繳納特殊黨費、支援抗震救災活動,共繳納特殊黨費超過多少。后面的四個選項是:A.60億元;B.70億元;C. 80億元D.90億元。
多項選擇題的例題有:1、中國共產黨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解決革命實踐的問題上,曾出現的主要錯誤傾向是什么。后面的四個選項是:A.教條主義;B.投降主義;C.冒險主義;D.經驗主義。2、2008年北京奧運會確立和提倡的理念是什么。后面的四個選項是:A. 綠色奧運;B.科技奧運;C.人文奧運;D.平安奧運。
選擇題的主要功能是有效考查應考者對所考科目知識掌握的廣度,較全面地檢測應考者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解這種題需要考生有扎實的基礎和較強的判斷能力,也需要冷靜仔細地分析比較。答題時要掌握下列方法:
其一,淘汰法。先認真讀懂題干,再把題干與第一個選擇項結合起來,進行分析,看兩者是否相符,不符就轉入下一項,若前三項都被淘汰,就可認定第四項是正確的。當然,若僅讀了第一項就認定是正確的,最好也把其他選項瀏覽一遍,以保證確認的準確性。
其二,確認法。這適用于正誤判斷和程度差異判斷兩種性質的選擇題,當你快速讀一遍選擇題的題干和選項后,如果某一個選項最先被確認是正確的,便可將此項定為正確項。
其三,比較法。將備選項進行縱、橫兩個向度的比較,以各選項與題意要求差異的大小,分辨出合乎題意的選項,通過這種向度的比較,能較好地避免因漏選或多選而失分。
其四,猜測法。如果無法認定哪項正確時,不必太在意,可在平時知識積累與分析的基礎上大膽地猜測。這樣既不會太浪費時間,也不會影響情緒。
辨析題的關鍵是判斷
辨析題要求應試者不僅對一個命題要作出正確或者錯誤的判斷,而且必須闡明理由,因此它主要測試應試者運用相關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某省的考試中有這樣兩道辨析題:1、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與依靠人民群眾是相互矛盾的。2、領導者的威信主要靠權力樹立。
在解答辨析題時需注意對題目進行分析,弄清是非實質,然后再判斷是對還是錯,并運用有關原理分析說明命題正確或錯誤的理由。辨析題與判斷題的答案一樣,也是只有兩種:正確或者錯誤,沒有第三種。因此,凡是不準確、不全面、不完整或者模棱兩可的命題,都屬于錯誤命題。由此可見,上述兩個例題都是錯誤命題。
辨析題實際上是問答題的變種,是從正反兩方面來理解基本原理,在做出判斷后;闡述理由與做簡答題一樣。解題的關鍵是判斷,而判斷的準確與否又在于基本原理的把握,而基本原理的運用又必須首先對基本原理所含的主要理論內容、是非界限和正反兩方面的觀點有全面理解和掌握。同時,注意原理的運用必須慎重,結論的判斷必須以對命題的認真分析為基礎;對問題闡述觀點要鮮明、簡明扼要,對結論的理由不能邏輯混亂,自相矛盾。
論述題要緊扣命題中心
論述題往往在公選考試的筆試中有1—2道,其內容一般是涉及到公共科目中政治部分中的一些重要的原理或者時事政治中最新的方針政策。
某省的考試中有這樣兩道論述題:1、試述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系;2、黨的十七大指出:“當前我國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試述你對此的理解。
論述題在公選筆試的主觀題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因為它要求應試者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有獨到的見解,解題難度較大。考生必須知識面廣,思路正確,有個人的發揮和創建,才能得到好成績。
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確定本題所要論述的中心問題。作為論述題答案一定要有論述的中心議題,全部回答都要圍繞著這一中心問題而展開。要善于精心選擇論據,論點是否正確,關鍵要看論據是否充分,這就要求考生在論據的選擇上要注意:論據要有針對性,所選論據必須是能說明論點的材料,對論點具有強化作用;論據要有代表性,不能堆砌材料,也不能生拉硬湊,對所用的材料要進行篩選。重視論述的方法,做到深刻全面。要以充分的事實為依據,做到以事述理,以理服人,不能只講空洞的大道理;同時要注意說理的邏輯性,材料的運用要符合邏輯,不能互相矛盾,在表達上要規范、準確。最后一定要做出鮮明的結論,這是全文所述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總結。要緊扣命題中心,做到觀點鮮明。
案例分析題是重頭戲
案例分析題主要是用來考核應試者運用基本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實踐效果比較好,參加考試的領導干部反應也比較好,已經越來越成為公選領導干部考試筆試中的重頭戲。這類題要求考生運用考試大綱中涉及到的相關知識中的原理對案例進行分析,揭示出其中隱含的道理或者原理。
比如某省的筆試中有這樣一道案例:某縣縣委武書記生病了,住到了北京某大醫院。盡管縣委一再封鎖消息,還是很快傳遍了全縣。開始是縣委、政府的各局級領導干部,后來發展到各鄉鎮的領導干部們紛紛坐汽車、乘火車,風塵仆仆地趕到北京去看望武書記。然而,時間不長,“門前冷落車馬稀”——沒有人來探望了。原來,武書記的病因確診了,是癌癥。但沒過多久,到北京探望的人又多了起來。原來,武書記手術以后的病檢結果表明沒有癌細胞,不久就康復出院繼續回去工作了。該案例提出兩個問題:1、此案例反映出了哪些問題?2、此案例對各級領導有何啟示?考生在解案例分析題時需把握住下面的要領:
首先,考生必須了解案例分析所需要的相關原理和知識,這就是: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行政管理知識、領導科學知識、法律法規知識和經濟知識。由此可見,上述案例提出的兩個問題涉及到的是領導科學的知識。
其次,在相關的學科知識中再選擇最準確的原理。要在認真閱讀案例材料、準確把握題意要求的基礎上,選擇正確的原理。原理的選擇是否準確,原理的運用是否恰當,決定了解題的成敗。那么選擇原理的要訣是什么呢?一要抓住案例情節的實質,以便確定分析的重點;二是運用原理緊扣案例進行分析,要根據材料描繪的情景選擇原理和組織作答材料;三是分析得出的結論必須科學、準確。可見,上述案例提出的兩個問題涉及到的是領導科學知識中的領導者的影響力原理,即領導者的真威信與假威信。
最后,要注意案例分析中的“四性”,即準確性、針對性、條理性和論述的縱深性。
閱讀理解題的技巧
閱讀理解題稱為材料分析題,這類題主要是檢測應試者對文字材料的閱讀、理解、分析和評價能力。包括閱讀材料和回答問題兩部分,具有綜合程度高、考查內容范圍廣的特點。縱觀近年全國部分省份公開選拔領導干部的考試,此類題大量涉及到的是該省的省情與發展戰略研究。
考生在回答時要善于把握試題的出題依據。在近年來全國很多省公開選拔領導干部的考試中,我們看到材料分析題幾乎都是涉及到該省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急需要解決的發展戰略的問題,
在答題時,邊閱讀邊思考,抓住問題的關鍵。閱讀不同于看小說,要慢慢地讀,在讀的過程中,要弄清材料與所提問題之間有什么關系,特別注意與答題相關的重要概念、重點觀點、重要依據,并對他們進行分析理解,從而把握關鍵的東西。
同時,分析材料中的觀點與材料主體思想的關系,弄清材料中的特定背景下為什么用這些觀點來反映中心思想,分析各重要觀點與全文主體思想的邏輯關系,從而確定答題的角度。
寫作題的答題環節
領導干部公選考試中的寫作題,大多數是議論文。看起來這類題屬于考查應試者的書面表達與寫作能力,但是它涉及到應試者的邏輯思維、形象邏輯、創造思維、理論分析,以及運用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等多種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試題,分為條件作文和命題作文兩類。
比如某省的筆試中有這樣一道寫作題:“由‘竭澤而漁’再想到的”。要求字數不少于1500字。無論是哪種作文題,考生在做答時,都要注意抓住幾個重要環節:提煉主題、構思結構、文字表述、潤色補缺。
在寫作技巧上注意要符合寫作的基本要求。短小精焊,要避免因文字繁雜而超過限定字數;觀點明確,中心突出。切忌論點過多,避免因此而引起的邏輯混亂、觀點不明、思路分散;表意確切,用詞要恰當。
在寫作時,必須先弄清題意,再根據題意要求確定文章的體裁、中心思想,在此基礎上構思和組織材料。
一定要有理論高度,尤其能結合黨的十七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方針,切忌寫成散文或短篇小說。
寫完后要仔細通讀全文,看看中心是否突出,觀點是否正確,層次結構是否合理,論據是否有力。如有不妥之處,盡快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