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可觀察一個人說話時的肢體語言、面部神態和措辭,判斷對方是否說謊。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審視筆跡可產生類似效果。
書寫實驗
先前研究顯示,分析筆跡有助于診斷帕金森病、老年癡呆癥和精神分裂癥。以色列海法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分析筆跡可用于測謊。
作為“筆跡測謊”研究的帶頭人,吉爾·盧里亞和薩拉·羅森布盧姆把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應用認知心理學》雜志上。
他們招募25名女性和9名男性參加實驗,要求這34名志愿者書寫兩段話,一段記錄真實事件,另一段則虛構故事。
志愿者所使用的書寫工具與常見紙筆有所不同,分別是頂部有壓感裝置的無線電子筆和墊在電腦觸感書寫板上的紙。這種特殊的“智能筆跡識別工具”可以幫助監測、分析實驗參與者的書寫模式。
字露謊色
實驗結果顯示,人們虛構故事時與書寫真實事件時相比所留字跡有變化。
這些變化以肉眼觀察微乎其微,但電腦和觸感寫字板搜集的數據顯現明顯變化。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虛構故事時,平均觸紙壓力、筆畫長度和高度比書寫真實事件時夸張。”
成年人書寫往往是一種自動反應,寫字速度、筆尖在紙上停留時間、握筆力度、字體長度和寬度少有變化。
如果某個人撒謊的同時正在寫字,他投入寫字過程的認知能力會轉而投入編織謊言,因而留下的字跡會相應改變。
尚待發展
“看字識人”是了解他人性格特征時常常運用的分析方法,但它是否科學一直缺乏實證研究。盧里亞和羅森布盧姆的實驗可以填補這一空白。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強調,這項研究尚且處于起步階段,但筆跡測謊系統有可能應用于申請貸款、保險理賠等需要驗證真實性的程序中。
“這項技術前景不錯,但需要在更大范圍內接受檢驗。”英國《每日郵報》17日援引赫特福德大學心理學教授理查德·懷斯曼的話報道。
懷斯曼認為,傳統測謊儀使用過程較為煩瑣,且難以完全信賴。相比之下,筆跡測試不那么擾人,可以運用于職位面試等場合。
(林琳)
編輯:陳暢鳴charmingch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