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一批犯人來監獄了,安徽省白湖監獄民警沈揮緒發現犯人中有一個人比較特殊:劉軍,畢業于某知名大學,剛剛畢業不久就進了監獄。讓沈揮緒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在他隨身攜帶的包裹里,有一臺卡式放音機和一盤磁帶。
奇怪的磁帶里沒有歌曲,只有呼吸聲
劉軍將這兩樣物品送到監獄民警沈揮緒的面前,請其當面檢查,懇請沈警官允許他保留這兩樣物品,并向沈警官保證,他只聽這一盤磁帶。
沈揮緒仔細聽了聽磁帶里的內容,很奇怪,里面除了一些輕微的呼吸聲,別無其他了。再看一看劉軍的檔案:大學文憑,犯的是搶奪罪,判刑3年。沈揮緒納悶了,為什么劉軍學歷這么高,卻只要聽這盤全是呼吸聲的磁帶呢?但他還是答應了劉軍的請求。
一段時間后,“報告警官,劉軍昨晚又聽了他的那盤磁帶,而且他又哭了好長時間,”服刑人員陳剛一大早就跑過來向沈揮緒匯報,“據我觀察,他這已經是第五次出現這種情況了。”
沈揮緒皺了皺眉頭,他為劉軍這件事已經找了他許多次,但劉軍一直閉口不語,或許是他剛入監不久,還不是很信任監獄民警,沈揮緒覺得很有必要繼續加強對劉軍進行思想交流,讓他放松對自己的警惕,這樣才能了解和化解其內心的痛苦。可在后來的幾個月,沈揮緒還是進入不了劉軍的心扉。劉軍檔案里沒有提供家中電話號碼和手機號碼,無奈之下,沈揮緒試著照他家地址去了一封信,告知其家人劉軍近期的改造情況,期望他的父母能來監獄會見一次。
特殊的見面沒有語言,卻淚水漣漣
兩個月后,一對中年夫婦來到監獄。得知是劉軍的父母,沈揮緒喜出望外,三步并作兩步地小跑到會見室。這夫婦倆衣裝很是樸素,尤其是兩人都穿著一雙用廢舊汽車輪胎縫制的鞋,特別醒目。沈揮緒沒有多看,徑直來到他們面前,激動地說:“終于把你們給盼來了!”
劉軍父母沒有說話,也確實不能說話,因為他們都是聾啞人,這讓沈揮緒很驚訝,他看不懂劉軍父母的手勢,于是將劉軍帶到了會見室。
“撲通”,見到父母,劉軍淚水不聽使喚地涌了出來,他一下子跪倒在他們面前,沒有任何言語。隨后三人緊緊相擁,用他們獨有的方式進行交流。雖然看不懂他們的手勢,也聽不懂他們嘴里在說什么,但沈揮緒能感受到,三人正演繹著世界上最偉大的親情。
會見結束后,劉軍父母來到辦公室,小心翼翼地從衣袋里掏出一個塑料袋,然后再顫抖著解開袋子,里面裝著雖很破舊卻被疊得整整齊齊的小面值紙幣,10元的、5元的、1元的、還有5角和1角的,劉軍父親似乎發了狠心似的,將那一沓鈔票遞給沈揮緒,比畫著說:“警官,還請您今后多多關照我的孩子,他很聽話的,這些錢就給他買些日用品吧。”從劉軍父母的裝束和這一舉動,沈揮緒早已看出劉軍家中十分貧窮,他將這一沓小額鈔票遞還過去,并告知劉軍在監獄生活很好,日用品充足,請他們放心。臨行前,劉軍父母感動地緊握沈揮緒的雙手:“孩子一直杳無音信,現在才知道他進了監獄,他從小就懂事乖巧,還請警官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拜托啦!”親情,是人生離死別也割舍不了的感情,事后得知,劉軍父母會見孩子,為了多留點錢給他在監獄買點東西,竟然不忍坐車,步行十幾里路由監獄本部趕往劉軍服刑的監區,好在沈警官將他們給孩子的錢退回,否則,他們又將兩手空空地往家趕。
含辛茹苦,撿垃圾培養了一個大學生
劉軍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父母能來到獄中看他,他知道這都是沈警官的幫助。這次特殊的會見讓他對沈揮緒感恩戴德,也將自己的心思向他和盤托出。原來,劉軍的父母都是先天性聾啞,更為不幸的是,他們從小就被遺棄,為了生活,他們都靠撿垃圾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艱苦日子。或許是緣分,或許都有共同的不幸,他們相互關照維系并結婚生子,因為沒有文化,他們結婚后還是以撿垃圾和賣早點維持生計。劉軍出生后,他們更是省吃儉用,拼命干活,劉父白天拉人力車,晚上收廢品垃圾,劉母則在街上賣鮮花、到車站賣報紙,凌晨還得起來和面做早點,因為普通的鞋子根本不耐穿,兩人便突發奇想,用廢舊汽車輪胎縫制成鞋,穿上后確實很結實,但輪胎里嵌有鋼絲,穿上很是磨腳,他們的雙腳最先都磨出許多血泡,疼痛難忍,但他們還是挺住了,后來腳上結成了厚厚的老繭。就這樣,他們不但把劉軍拉扯大,還掙錢供他上學。
或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劉軍自小就很懂事,也很能吃苦,不僅刻苦學習,還經常幫著父母干活。小小年紀的他,經歷過在菜市場撿菜販們扔掉的菜葉,經歷過一天只用一個饅頭充饑,經歷過寒冬天光腳穿鞋去上學,經歷過從父母收來的垃圾書籍中汲取知識的養料……
1999年,劉軍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某知名大學,為了支付高昂的學費,劉軍在學校勤工儉學,希望能多為仍在努力供錢的父母分擔一些,因為學校離家很遠,為了能為家中省點開支,劉軍四年上學期間不準備回家。為此,他還特意偷錄了父母睡覺時的呼吸聲,在思念父母時,就聽聽他們的呼吸聲,當作父母寫給自己的家書,這也成為劉軍在高校繼續刻苦學習的動力。
身處高墻,沒有埋怨,卻滿懷愧疚
2003年,劉軍大學畢業,一次為了找工作,因偶然機會劉軍路過并回到家中看看,恰巧父母都不在家,他習慣性地掀開家中米缸蓋,里面沒有一粒米了。想到父母含辛茹苦將自己拉扯大,并供養自己上學,劉軍心里不是個滋味,非常難受,他突然一股沖動,箭步般地沖到鬧市,對一位剛從商店出來的婦女實施了搶奪罪行。
法律是公正的,也是無情的,劉軍因犯搶奪罪,被判刑3年,投入安徽白湖監獄管理分局服刑。劉軍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曾是一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如今卻身陷囹圄,淪為囚徒,他不敢將這個消息告訴父母,因為父母本就受盡了世間的苦難,不能再受到這樣的打擊。
就這樣,身處高墻的劉軍,充滿對父母的愧疚,更抑制不住對他們的思念,每每從放音機里聽到他們睡覺時的呼吸聲,他仿佛感覺到父母就在身邊,自己將以何顏面面對父母?又該如何去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想到這些,劉軍禁不住淚流滿面。
謎團解開了,沈揮緒的心里卻特別難受,他勸告劉軍: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只要他念親恩、誠心悔改,與其痛苦度日,不如換一個積極的姿態服刑改造,浪子回頭金不換,如果就此消沉下去,就等于給自己斷了后路,這樣你才真正的對不起親人,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沈揮緒還特別囑咐劉軍不要為遠方的父母擔心,他們會在家安心等待劉軍刑滿出獄的。
后來,劉軍父母收到一張匯款單,金額是1000元,很奇怪,匯款人欄署名是:孩子。當劉軍父母來信告訴劉軍匯款地址是白湖監獄管理分局后,劉軍已經知道這位好心人是誰了,但因為自己現在無力回報,他把感激之情深深埋在心底。
其實,在劉軍服刑過程中,沈揮緒除了對他進行心理疏導外,更注重對其日常生活的關心。一次,劉軍發高燒,沈警官得知后,自己下廚,親手為他做了青菜雞蛋面,當劉軍接過沈警官端給自己的熱騰騰的面條時,感激的淚水溢滿眼眶,這不僅僅是一碗面條,更是親人般的關懷與愛護!沈揮緒知道劉軍在大學學的是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于是就買來相關書籍,讓他在獄中繼續學習,分監區其他民警也都給予劉軍真心的關愛,他們長期為其購買生活日用品,冬天來臨,還及時地為劉軍添置冬衣。
“民警有著一顆最善良的心,是他們讓我重新見到希望,不再頹廢度日……”承受著監獄民警的切切關愛和諄諄教誨,劉軍的心中泛起了層層波瀾。他漸漸地走出了心靈的枯井,一改往日的消極改造心態,并兩次被評選為服刑改造積極分子。
回歸社會,積極努力,感恩圖報
如今,劉軍早已回歸社會。在他出獄不久,就因其掌握出色的專業技能,很快被浙江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擇優錄用,并憑借自己優異的業務能力,贏得了該企業的一套公寓獎勵,此時,劉軍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的聾啞父母接到公寓,讓他們安享晚年。
2009年7月,沈揮緒收到一封來自劉軍回歸社會后的第一封信,信的內容是這樣寫的:
尊敬的沈警官:
您好,回到社會兩年多了,但是您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腦海中久久縈繞,難以忘懷。承蒙你的關心,我現在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工資和福利待遇都不錯……
在獄中,我懂得了很多:我知道,那署名為孩子的匿名匯款時您寄的,這讓我懂得什么是愛;通過您的聯系,得以讓我父母前來探視,看到父母更加蒼老的面容,這讓我懂得什么是悔;您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耐心的教化則讓我懂得如何積極面對今后的生活……是您讓我從痛苦的泥沼中走出,真的很感謝您,有機會的話,我一定去當面謝謝你……
受您恩惠的回頭浪子:劉軍
隨后沈揮緒給劉軍回了一封簡短的信,他說:“感謝您的來信,其實我們監獄民警不需要回頭浪子們的任何報答,只要他們回歸社會后懂得感恩,堂堂正正做人,這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安慰……”
個人問題,社會問題,都值得思考
一對先天性聾啞夫妻,窮到連米缸都空了,好不容易看到孩子成才,孩子卻因為一時沖動鋃鐺入獄。從法律的角度出發,劉軍當然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面對這樣的家庭,面對劉軍因沖動而犯下的罪行,我們深感痛惜。首先讓我們想到的是,關愛貧困學子仍然任重道遠。
如果在他身陷困窘的時候,有人能及時拉他一把,劉軍也許就不會做錯事。目前,貧困大學生上學問題早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國家以及社會也給予了很多幫助來解決他們上學難的問題。但劉軍的現實遭遇再次提醒我們,這些貧困大學生需要解決的不單單是上學問題,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劉軍的經歷再次提醒我們,在現有的基礎上,我們應該給這些學生和他們的家庭更多的關注,更多的幫助。
對于那些曾經犯過錯的回頭浪子,請社會不要用有色眼鏡去看他們,不要嫌棄和鄙視他們,他們同樣是人,同樣需要愛,他們因為特殊的經歷,更加珍惜生活,因此,社會需要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讓他們不再對社會失望,不再重新犯罪。■
編輯:陳暢鳴charmingch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