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公安部放寬公民學習駕駛年齡條件,規定70歲以下都可學車后,學車的老年人迅速增多。據粗略估算,我國大中城市60歲以上的汽車駕駛員最少在千人以上,其中不少是退休后才拿到駕照的。
眾所周知,與青年人相比,老年司機在視覺、聽力及反應能力等方面均處于劣勢,因此,司機年齡過高是引發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失誤引發大事故
不久前,在青島一個交通流量不算太大的路口,一名六旬老太駕車引發七車連撞。所幸車上的乘客及駕駛員都無大礙,僅有兩人受輕傷。當時,駕駛黑色現代轎車的趙女士在路口等紅綠燈時沒有踩住剎車,頂上了前面的出租車。趙女士說:“我一下子蒙了”,把油門當做剎車踩了下去,連撞3車,被她撞的車又撞上了別的車。直到交警趕到現場,駕駛黑色現代轎車的司機下了車,人們才看到趙女士滿頭白發,渾身發抖。雖然在場的司機損失慘重,但都不忍心責備這位“老”司機。
2008年年底,北京也發生了一起老年司機因為操作失誤致三車追尾的事故,這名司機已70歲,駕齡3年有余。而在香港一名年邁出租司機發生的事故更讓人們警醒,這位名叫曾鵬的出租車司機已78歲,擁有駕駛執照已50年,退休后生活無憂,只是太寂寞,以開出租車消磨時間。今年7月,他在一個臺風來臨的清晨駕車四處攬客,為了躲避進站的公共汽車,撞上路邊的7名等車人。
無法抑制的駕駛樂趣
一方面是老年人駕駛事故的增多,而另一方面則是老年人駕駛汽車的愿望越來越強烈。
中南大學教授盧光琇今年69歲,駕齡只有5個月。盧教授有單位配備的司機,但當她看到一位75歲的朋友開著車來她家做客后,終于下定決心抓緊法律允許的最后時間學習開車。兩個月后,盧光琇順利拿到了駕照。她身體很好,視力1.5以上,從此她上下班都是自己開車。最初4個月,盧教授的司機始終坐在她身旁指點,因為盧教授的操作很規范,駕車近5個月還未出現一次違規扣分,車身也未有任何碰撞。
盧光琇說,她太喜歡開車了,每次走向自己的愛車,就像是要見一位老朋友。她親自洗車,絕不允許孫子在她的車上頑皮。以前她的生活圈局限于家里、單位,自從買了車,她帶著老伴在長沙城兜風,她的車尾廂上印有“我是新手老太太,請多關照”,還有老爺爺、老奶奶的巨幅卡通畫。每當她以40邁的速度在路上行進時,身后的司機經常按著喇叭,超車,減速,搖下車窗,向她打招呼。不過,這讓盧光琇最為苦惱:“他們都把我當做把戲來看,可我還是新手,還是老太太嘛!”
老人開車過分自信
曾有媒體在部分老年司機中調查發現,大部分老年人一拿到駕照就馬上買車上路,有近六成老人對自己的駕駛技術很“自信”,認為自己開車很小心,一般不會出事故。
雖然許多老年司機對自己的技術信心十足,但不安全系數還是比年輕司機要高。健康專家說,65歲以上的司機普遍存在注意力減退現象,無論是判斷力還是身體靈活性,他們都無法與年輕人相比。在駕校教練眼中,一般40歲以上的學員,對汽車的駕馭能力就已明顯減弱。除了記憶差外,這個年齡段已經形成了穩定個性,同樣是一個動作,年輕人一遍就能學會,很多年紀大的學員要多花兩三倍的時間。
高齡司機要練內功
盡管存在危險,但老年人的駕車權利不應被剝奪。從感情層面上講,在公共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老年人不能駕車也會帶來許多不便。由此看來,要保障高齡司機的駕車安全,不能盲目限制司機年齡,必須采取措施保持或提高司機的駕駛能力。
在美國,白發蒼蒼的高齡司機駕車在公路上飛馳的情景并不罕見。可是美國汽車協會調查顯示,85歲以上司機死于交通事故的幾率是21歲以下司機的4倍。因此美國退休者協會特意開設了高齡司機補習班,幫助學員審視自己的駕車能力。此班一開,一年之內報名的高齡司機達到60萬人。
在日本,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持駕照者為老年人,日本警方專門為那些被短期吊銷駕照的65歲以上老人開設了“高齡者班級”特別講習班,講習班特意設計了高齡者專用模擬駕駛器,以判斷老年人駕駛能力的優劣。很多老年人慢慢改變了自己年輕時開車的習慣,采取適應自己駕駛能力下降的開車方式。
老人開車注意事項
先熟悉線路和路況:老年人最好選擇在道路暢通的時段或自己熟悉的區域內駕駛。
身體不適不要開車: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不要開車。
要每年做身體檢查:開車的老年人要定期做身體檢查和審核相關證件。如果視力減退或出現精神不集中等情況的話,說明身體條件不允許了,最好不要再開車。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