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想公益創業訓練營來了28位“問題生”
“如果有一天你們提供的血液沒有了,我們的公益項目靠什么長久地維持下去?”來自武漢大學的趙書影,憋了18分鐘,連舉4次手,才在眾多提問者的包圍中搶到話筒,她隨即連珠炮式地向陳紹鵬拋出一串問題。
陳紹鵬是聯想高級副總裁、新興市場總裁,他剛剛為臺下28支公益創業團隊的代表發表了一場激情洋溢的演講,如何借鑒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讓公益創業的夢想照進現實,而臺下的聽眾顯然正為這二者之間的距離感到焦慮。
試圖通過訓練營解決焦慮的團隊成千上萬。10月13日,以“飚愛心,創未來”為主題在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劃啟動,以公益創投的平臺和模式支持青年投身公益事業。短短一個月內,登錄官方活動網站,提交創業計劃的團隊達10469支,以每個團隊6名成員計,活動直接參與者便超過6萬人。而上述28支團隊就是選拔的入圍者。
選拔過程因發生在北京中關村的“人肉斑馬線”事件名噪一時。一群熱衷公益活動的80后在斑馬線上拉起橫幅,提醒行人不要闖紅燈的頗具個性的公益行為,為自己贏得了“飚愛族”的稱號,參賽的數萬公益熱心青年也以這一稱號聲名遠播。
而在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背景下,投身公益領域,進行公益創業,被外界視為緩解就業問題的一劑良藥。
民政部《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09)》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民間公益組織已達142.3萬個。按每個組織7名員工估算,已有近1000萬人在此就業。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公益組織創造的就業機會可占城鎮就業數量的10%,而在中國3億城鎮就業人口中,這一比例還不足3%,公益就業潛力巨大。
盡管如此,大學生公益創業的成功率卻不容樂觀?!秳摌I家》雜志社社長牛文文直言不諱:“創業難,大學生創業更難,大學生公益創業難上加難。”
想要公益創業的大學生們面臨著創業資金、人才、管理經驗等等各種挑戰:
“我要好員工,但絕對給不起相應的價錢。我該怎么辦?”
“沒有物質基礎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樣走下去?”在趙書影之后,現場的團隊代表相繼拋出了這些苦惱他們已久的難題。
做支持大學生公益創業的公益事業
“以不教之民戰,是謂棄之。”
如果鼓舞缺乏資源和經驗的大學生蜂擁至公益創業的窄橋頭,而置其現實可操作性于不顧,是否也應面臨同樣的詰問?
事實上,和商業創業須有配套的法律、社會、融資、招聘環境一樣,公益創業也有同樣的需求。
訓練營成員常常為此類問題而困擾。趙書影所在“夢想花開”團隊的118位志愿者,正努力幫助湖北鄉村地區建設“魔法教室”,為孩子們提供文體教育,他們的問題則是:作為為期一年的大學生志愿者支援西部項目,人員不斷變動,如何保證項目不被打斷?
在恩施車壩小學的操場上,忙碌一天教完同學們唱歌、繪畫和跳舞后,她時常自問:“怎樣把夢想花開持久做下去?——這個問題讓我想破腦袋!”
帶著問題,她和其他27位同伴一起來到訓練營。對于這些公益創業者來說,傳統慈善,捐錢捐物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急需的是一個系統的公益創投平臺。
早在2年前,這一情形已被前瞻者看在眼里。2007年12月,聯想集團甫一推出公益創投計劃,即在公益領域一石激起千層浪。
聯想素以中國企業國際化和中國企業管理水平的標桿著稱,其原創的管理三要素、拐大彎等理論為業界人士耳熟能詳。陳紹鵬在該計劃發布時即指出,聯想公益創投計劃以“賦能”為核心,力圖發揮自身的管理優勢,通過提供資金,專家、能力培訓等方式,幫助公益機構增強“造血能力”。
——而如何“造血”,正是讓趙書影在面對陳紹鵬時,如鯁在喉,不問不快的難題。
公益創投采取的正是授人以漁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一幫十,十幫百,百幫千千萬,愛心的力量以創投的模式不斷運作,持續壯大。兩年來,上述計劃支持了近30家民間公益組織,其中“多背一公斤”、“山水自然”和“紅丹丹”等多家支持對象已蜚聲本土,在扶貧、環保、關懷弱勢群體等多個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創投一條社會企業之路
兩年的創投歷程,聯想意識到僅靠一己之力,仍不足以滿足這些初創組織的全部需求,公益創投再往下走,一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二需要集中的培訓平臺。
因此,在今年推出的青年公益創業計劃中,在給予入圍團隊1萬元種子資金和1臺聯想筆記本電腦,對最終勝出的10支團隊增投10萬元啟動資金的基礎上,聯想還邀集國內一流的公益專家、商界精英和傳媒領袖,組織了為期4天的青年公益創意訓練營。
在這個平臺上,中華慈善總會、南都公益基金會、北京光華慈善基金會、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上海浦東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和聯想的員工志愿者一起參與進來。一個系統的公益創投生態圈由此初具規模。
“做公益一定要營造生態系統。”在陳紹鵬看來,由各類慈善、公益基金會,媒體、創投和公益專家組成的生態圈,才能為新創公益組織的小苗提供足夠的各類養分。
土壤已備,開始尋找好苗子。聯想向全國召喚“飚愛族”,尋找做公益的巧思加行動,并給予系統支持的好消息順著QQ、校內網、校園BBS等各條網絡,迅速遍及全國。
趙書影從校內網的聯想精英匯中得悉這一活動,隨即在湖北進行了網絡申報,幸運的她憑借激情和創業計劃最終入圍,而她向陳紹鵬提出的問題,也在訓練營中找到了解題思路。
“利己者生,利他者遠。”訓練營講師IBM(中國)運營戰略首席顧問白立新博士的話被她看做長遠發展的指導理念,夢想花開團隊未來將固化“魔法教室”的運作模式,在湖北慈善基金會的支持下,朝著專業基金會的方向邁進,以此解決資金、人員和可持續發展問題。
訓練營還帶來了曝光機會。騰訊網、人民網和恩施當地媒體均對他們進行了報道。隨著報道展開,“知道的人越多,支持和幫助我們的人也就越多?!壁w書影對此感到開心。
“把好事做好,把實事做實,把魔法教室做長遠?!痹谒磥恚柧殸I為她的團隊帶來了很多啟迪,并讓她對這支團隊的未來有更多信心,“我會回學校繼續學業,但是‘夢想’還會在大山里一直花開?!?/p>
趙書影可能還不知道的是,她委托記者向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先生轉達的、希望柳給予若干創業建議的請求已經得到了回復,柳給這些熱情的年輕人明確提出兩條建議:第一,目標要堅定,想清楚了就要堅持;第二,創業過程中要通過實戰中不斷學習。
為此,柳還將為他們開辟新的成長通道:選拔具備潛力的團隊代表,進入其一手打造的“聯想之星”創業CEO特訓班,與聯想系內外的企業家和高層團隊一起,面對面探討,學習實戰經驗,而具有商業價值的優秀公益組織還有可能得到聯想風險投資的進一步支持。
“聯想的舉措,無疑為中國公益組織探索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浦東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主任呂朝這樣理解此舉的意義。
公益創投,是以風險投資的模式應用于公益組織的創立和發展,其最終目的,是催生一批可以通過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收入作為經濟來源,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社會企業。
“這樣,我們就可以不斷擴充公益事業的實力,讓愛心更強大。”呂評論道。
2004年,戴維#8226;伯恩斯坦在《如何改變世界》一書中標注出當時全球34個社會企業的位置,中國版圖上還是一片空白。
柳傳志等和我們都感到期待的是:填補這一空白的,會不會有這28支公益創業團隊和他們身后千萬學子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