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值首富”到“價值首富”
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首富是股市制造的“市值首富”,而比爾#8226;蓋茨等卻是由理念創(chuàng)造的“價值首富”
特約撰稿張小平
一個毫不相干的人,干了一件看起來十分不靠譜的事情,卻意外地讓越來越多的人持續(xù)關注并津津樂道。這就是英國人胡潤和他每年發(fā)布的中國大陸百富榜。
從2003年以來,除了黃光裕有過蟬聯(lián)首富的經歷之外,幾乎每年都會誕生一位“黑馬首富”:2003年是“IT新貴”丁磊,2006年是“紙業(yè)女皇”張茵,2007年是“女承父業(yè)”的楊惠妍,而今年則是“電池大王”王傳福。
一方面是“首富”稱號的頻頻易主,另一方面則是在金融危機沖擊下首富們賬面價值的節(jié)節(jié)縮水,再加上10年來共有48名上榜富豪發(fā)生重大變故(其中被判刑的16人,尚未宣判的3人,正在被調查的10人,下落不明的7人,曾被調查過的7人,去世的5人),“百富榜”一度被大多數人看作是“殺豬榜”。
而相比于中國富豪們的大起大落,微軟總裁比爾#8226;蓋茨卻是曾經連續(xù)13年登上世界首富的寶座,“股神”巴菲特也常年在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位列前茅。盡管美國富豪中也有許多人經歷過起起落落,但他們卻遠沒有中國富豪這么起伏跌宕。
為什么中國的富豪們總是像過山車那樣上上下下,而美國的富豪們卻相對能做到“基業(yè)長青”?很多人把這個解釋為體制原因,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頂級富豪與美國的頂級富豪,在對財富的理解以及賺取財富的路徑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
仔細研究當前中國富豪問鼎“首富”的案例,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在由富豪走向超級富豪過程中,往往出于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疊加,而不可能像比爾#8226;蓋茨與巴菲特那樣始終有一個明確的價值理念作為支撐:中國的富豪,大多數是借助于股市波動所帶來的外部效應;而比爾#8226;蓋茨與巴菲特等美國首富,則更多是因為他們能夠憑著獨一無二的價值理念,并有效避免外部環(huán)境波動造成的財富縮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首富是股市制造的“市值首富”,而比爾#8226;蓋茨與巴菲特等美國首富卻是由理念創(chuàng)造的“價值首富”。
2003年,丁磊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首富,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納斯達克回暖。盡管2000年網易便登陸納斯達克,但由于遲遲無法盈利,公司股價一直在0.8美元上下波動,很長時間沒有超過1美元。但到了2002年,由于中國進入了短信爆炸時代,恰逢其時轉型做短信和網絡游戲的網易,自然而然獲得了巨大成功。
其后的兩位女首富——張茵和楊惠妍,都是因為其名下的玖龍紙業(yè)和碧桂園在香港聯(lián)交所掛牌上市。戴上首富桂冠時,張茵的財富為270億元人民幣,楊惠妍更高達1300億元人民幣。
而2009年,王傳福之所以能成為中國首富,主要原因也是由“巴菲特效應”帶來的比亞迪股價暴漲——2008年9月,巴菲特旗下公司以18億港元收購比亞迪10%的股權,引發(fā)全球關注。在 “股神”光環(huán)的照耀下,比亞迪的股價開始一路走高。到今年9月29日,比亞迪公司股票自巴菲特宣布入股時的每股8港元,上漲到了41.65港元。到胡潤百富榜公布時,市值已達到1200億元,王傳福擁有27.83%的股份,身價達到350億,一躍成為中國的新首富。
1999年,比爾#8226;蓋茨撰寫了《未來時速》一書,向世人展示了計算機技術是如何以嶄新的方式來解決商業(yè)問題的,蓋茨也正是憑著這一獨特的商業(yè)理念使得微軟始終屹立不倒。“股神”巴菲特能在1965-2006年的42年間,讓自己旗下的伯克希爾公司凈資產的年均增長率達21.46%,累計增長361156%;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長率為10.4%,累計增長幅為6479%,靠的也是理念的獨特魅力。只不過,前者的理念來自對商業(yè)世界的獨特洞察,后者的理念來自于對“價值投資”理念的靈活運用。
由此看來,中國經濟要由“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chuàng)造”,要靠創(chuàng)新;中國首富們要從大起大落走向“基業(yè)長青”,也要靠創(chuàng)新——而沒有理念內涵作支撐的創(chuàng)新,絕對不是能夠持久的創(chuàng)新。
可喜的是,在新一屆首富王傳福身上,我們已經開始看到這種價值理念的顯現(xiàn)。近年來,中國政府開始對清潔能源做出鄭重承諾,中國領導人甚至通過了一項計劃:3年之內讓中國成為混合型和全電動汽車的全球主要生產國之一。王傳福的電動車順勢而為,從而得到飛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