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預算是根據公司作業活動和業務流程之間的關系合理配置公司資源而編制預算的方法。作為企業管理控制的一種手段,作業預算的目的在于科學預測未來一定時期的最優資源需求量組合,使企業以最低的成本完成預期的戰略目標。作業預算的基本特點是將作業成本法引入企業預算管理過程中,編制作業層次的預算,而不是傳統的產品層次的預算,從而將企業經營控制的重點由產品轉變為作業。所謂作業是指企業為達到生產經營目標所進行的與產品相關或對產品有影響的各項具體活動。由于在企業的生產實踐活動中,產品本身的成本費用是難以被控制的,真正能加以控制的只是生產產品的作業和作業成本,而且作業消耗的資源可以較為準確地計量,因此,企業可以通過控制作業成本來減少資源消耗,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時,企業可以通過產品、作業與資源之間的相互關系,預測出完成一定數量產品所需的作業以及完成相應作業所需的各項資源數量,有效地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可見,作業預算是比傳統預算更科學、更有效的預算管理方法,但同時,作業預算對管理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業預算管理作為一種近年來才發展起來的企業管理方法,由于其自身的優勢,已開始被各國的許多企業運用。作業預算法不僅適用于企業,也適用于其他預算管理。作業預算管理較之傳統預算管理的優勢,可主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提高預算的科學性。在進行作業預算時,企業首先是確認各類資源,設立相應的資源庫,并將各類資源庫價值進行合理歸集。明確客戶需要以后,制定出滿足客戶需求的戰略目標。其次確認生產過程中主要的作業,設立相應的成本庫,并將各類資源庫歸集的價值分配到各作業成本庫。最后選擇作業成本動因,確定各作業成本的成本動因分配率,最終計算出每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在預算過程中,通過對資源價值和作業整合、分解的合理分析,按照戰略目標分析客戶所需產品的價值,調整資源需求和資源限額之間的差異,確定重點作業,消除不必要和低效益的作業,進行企業作業鏈重組,從而達到優化企業流程,降低企業成本的目的。
2,有利于企業較早地調整資源供應量。在作業預算管理中,企業可以通過調整資源動因率和作業動因率使資源的分解過程以及每項作業消耗的資源項目和數量得以清晰地反映,從而使企業可以較早地調整各種資源的供應量。
3,使企業流程控制更為有效。作業預算管理將預算直接深入到“作業”層面,企業預算中心可以清楚地掌握企業每項作業所耗費的資源及其變化,從而及時根據資源需要量組織資源供應以及所需要的資金。傳統的預算管理只關注結果,不重視流程,而作業預算管理通過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的變化可以隨時調整企業的生產流程、產品流程和資金流程,實現各作業流程之間及整個企業流程的合理、有效銜接。
4,作業預算管理打破了部門間的分割。作業預算是基于企業各個作業流程的資源供求而編制和調整的,每個作業流程以及每個流程中的每個作業中心都會直接影響其他作業流程及作業中心預算目標的實現,會增加部門間主動配合的積極性。因此。作業預算管理有利于打破企業部門之間的分割,消除部門間的障礙,有助于將預算管理與其他管理手段相結合,提高企業整體的業績水平。
5,作業預算管理的績效評價更加科學。傳統的預算管理大多依靠單一的財務指標,但由于財務數據容易受到主觀控制以及產生非主觀的錯誤,從而產生誤差,并且財務的短期行為也是對企業戰略的一種偏離。而作業預算管理的績效評價指標包括了財務指標和符合企業戰略目標要求的非財務指標兩種,從而提高了企業績效評價的科學性。
6,可以有效地調動員工對預算制定的積極性。對于企業基層員工而言。在傳統的預算管理模式下,沒有進行預算的權利,而作業預算管理要求每位員工都要正確對待自己所執行的作業,并要依據資源目標要求,自己來制定出作業業績目標。這使基層員工對于預算年度內每個月份需要完成的作業量有很清楚的認識,從而使得預算更易于被基層員工接受。有利于提高基層員工參與預算制定的積極性和改進工作方法的熱情,以此可以克服傳統預算中員工的抵制情緒,使預算得以順利的執行。
實踐表明,利用先進科學的作業成本法而形成的作業預算管理,對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是十分有效的。目前作業預算管理在我國還處于嘗試階段,還有待于學者和實務工作者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