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八的杭州,陰云密布,北風凜冽。經過數小時的輾轉,在離汽車東站不遠的興隆社區的一條僻靜巷子里,記者找到了她——穿著藍色的棉襖,微黑的皮膚,齊耳短發,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純真而自信的微笑,當然,還有懷中那只肥嘟嘟的可愛小狗。
她,就是曾之。她的事跡,有關媒體作過一些報道:數年如一日照顧腦癱姐姐,小小年紀就獲得了江干區孝敬標兵的稱號,是老師和父母眼里的好學生、乖孩子。可是,經過與曾之的一番交談,記者才發現,原來她的故事還遠沒講完呢。
感覺自己好幸福
穿過堆滿雜物的小院,走進一間昏暗的小屋,正對門是一個長1米、寬約半米、高約90厘米的木頭箱子。“記者叔叔,這就是我姐啦。”曾之放下小狗,指著半坐在木箱子里的女孩兒說道,“姐姐站不起來,如果在床上或者別的地方就會亂爬,還會揀地上的臟東西吃,實在沒辦法,只能讓她坐在箱子里面。”
屋子不大,除去木頭箱子,還擺著兩張床。一張是曾之爸爸媽媽的,另一張則是曾之姐姐晚上睡覺的地方。爸爸年齡不算太大,看起來滄桑而慈祥。十幾年來,沒有本地戶口的他租了幾間破舊的房子,開了個不怎么起眼的小作坊,專門給小企業制作農民工用的簡易小板床。按他自己的話說,每年的收入也僅夠一家五口開銷。
“要是沒有曾之,我們都不知道怎么辦了。”曾之的爸爸輕嘆一口氣,“在杭州這么多年,因為各種原因,沒能讓曾之姐妹三個過上好日子,我有時也覺得很不甘心!” 為了多掙點錢,爸爸每天4點多就要出門,而媽媽常年上夜班。2008年不景氣的經濟形勢,更讓這個處于城市邊緣的小家庭顯得格外困苦。
不同尋常的家庭環境,使14歲的曾之比同齡人更早懂事。“學校離家比較遠,騎車差不多要一個小時。天冷的時候真想坐車,但每個月花幾十塊錢買月票感覺太浪費了。這些錢能省則省,留著給爸買年貨吧,呵呵。”曾之笑著說。收入不高的爸爸媽媽雖然每個星期也會給她幾元零花錢,但基本上都被她用來買書了。“跟好朋友們一塊兒騎車去延安路的購書中心,光是看看就很開心啦!”
在曾之眼里,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我一點兒都不羨慕別的同學,他們有爸爸媽媽,我也有。爸爸這么辛苦照顧我們姐妹三個,真的好了不起。有姐姐有妹妹,還有可愛的小狗,真的,我感覺自己好幸福!”曾之輕輕撫摸著一旁姐姐的頭發,瘦削的臉龐上盡是滿足和歡喜。
跟姐姐最親
照顧腦癱的姐姐,是曾之每天的必修課。
早晨4時50分,鬧鐘響起。睡夢中的曾之揉揉眼睛按掉鬧鐘,在床上“賴上”大約10分鐘之后,等到5點鬧鐘響時,就靜悄悄地從床上爬起,打開屋里的煤氣灶,在燒早飯的同時,麻利地洗漱。大概15分鐘之后,趕到姐姐跟爸媽睡的房間里,幫差不多已經醒來的姐姐穿好衣褲,陪她上廁所,給她刷牙、洗臉、梳頭,再一口口地喂她吃飯。6點鐘左右,曾之騎上自己的小自行車,直奔學校……在這樣的按部就班中,曾之迎來了一天又一天。
很小的時候,曾之就開始幫姐姐洗臉梳頭了。跟別的女孩一樣,小時候的曾之也愛漂亮。那時候她的頭發長長的,梳了條挺長的辮子,走起路來小辮子一擺一擺的,特別可愛。但是為了照顧姐姐,這樣的發型就再也不能留了。早上,她在幫姐姐穿衣服時,姐姐會像嬰兒一樣,兩手到處亂抓,經常對著她的頭發一抓就是一大把,曾之疼得眼淚直往下掉。沒辦法,她只好把頭發剪短。
在曾之看來,每天早上幫姐姐刷牙是最麻煩的事兒。完全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姐姐經常會把曾之手里的牙刷緊緊咬住,有時還會搞得到處都是泡沫。“其實她很乖的,如果不是感覺不舒服,她不會亂動。”曾之說,“她咬住了,我也不敢用力拔,生怕她生氣。我只好撓她的癢癢,好讓她配合自己的工作啦。”可即便是這樣,每天一早,為了幫姐姐刷牙,曾之總要耗費不少工夫。
曾之漸漸長高了,但姐姐也在跟著一起長大。“姐姐變得好沉,有時候背她感覺真的很辛苦。”曾之笑著說。盡管如此,只要曾之在家,姐姐的生活起居還是得由她這個妹妹來負責。姐姐什么時候高興,什么時候不高興,什么時候想喝水,什么時候想上廁所,也只有她最清楚。曾之對姐姐無微不至的照顧,也讓日夜辛勞的爸爸媽媽欣慰不已。
這么多年來,曾之也有過不開心的時候,但她從無半句怨言。照顧姐姐雖然辛苦,但這使姐妹倆的感情越來越深。不會講話、也沒有什么感覺的姐姐跟曾之是最親的。“她只會‘阿伊—阿伊—’地叫,就跟小孩子一樣,看到我在她身邊,她就很舒服,她的思想簡單得很。就算是這輩子都要這樣守著她,給她梳頭撓癢癢,推著輪椅陪她曬太陽、逛公園,我也愿意。”
不僅僅是個孝敬標兵
坐在魁偉的爸爸身邊,曾之看上去就是個沒長大的小姑娘,但一旦跟她聊起天來,便會很容易被她的大方、自信所感染。小屋里不時爆發出她爽朗的笑聲。等到講起在學校的一些趣事兒,曾之更是顯得興致勃勃。
跟好朋友一起組建“BABY組合”,演唱最新的流行歌曲,跟其他組合同臺PK,大秀歌技……即便經常被不懷好意的男生們取笑,曾之也總是一笑了之。跟所有這個年齡段的初中女生一樣,曾之心中也有自己喜歡的歌手。“比如林俊杰啦,喜歡他的小酒窩。”可是當被問到誰是自己的偶像時,曾之嚴肅地回答:“其實,也談不上什么偶像啦,只是喜歡某個人的某首歌而已。一定要說偶像的話,我覺得就是我自己吧!”
在很多人看來,打籃球是男生們的專利, 但是曾之卻開了班里女生打籃球的頭。跟幾個死黨一起在體育課上跟人高馬大的男同學較量球技,堪稱曾之的另一段“傳奇”。雖然球技不怎么樣,但光是這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勁兒,就足夠讓同學刮目相看的了。開朗、活潑的曾之覺得什么事情都應該勇敢地去嘗試,并大膽地展現自己,即便只是上課舉手這樣的小事。
校長助理、宣傳委員、圖書管理員、科學課代表,曾之在學校絕對算是個大忙人了。事兒多了,學習上就很難百分百投入,但曾之的成績卻一直超優秀,而且在她看來,干這些分外事兒并不是浪費時間,“幫老師做事情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雖然有時候忙得一個頭兩個大,甚至飯都沒時間吃,但我仍覺得特別充實。”
“現在好好念書,將來找份好工作,不能再讓老爸老媽這樣沒日沒夜地操勞了。買所大房子給大家住,然后找國內外的名醫看能不能把姐姐的病治好……總之,先考上好的高中再說。我有信心!”在聊到自己的理想時,曾之微笑著說。
在牛年春節來臨之際,曾之的爸媽還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曾之把學校期末獎給她的50元錢都給了他們,一個人25元。采訪那天正是臘月二十八,天氣很冷,可是曾之家的小屋子里卻透著春天般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