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外出農民工返鄉以后,如果能夠把他們掌握的資金、技術結合當地的優勢,積極進行返鄉創業,他們會給當地的新農村建設帶來源源不斷的活力。各地應抓住金融危機引發的農民工返鄉潮,積極采取明確的措施,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使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因素。
關鍵詞:農民工;返鄉; 創業; 新農村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544(2009)04-0044-02
2008年受金融海嘯的影響,我國出現了大批農民工返鄉的現象。大量農民工返鄉無疑給嚴峻的就業形勢增加了新的壓力,并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很多人把農民工返鄉看作是一種就業壓力并被動地處置。實際上,農民工返鄉雖然帶來了壓力, 但是他們若返鄉創業就會成為推動工業下鄉,調整農村經濟布局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本文從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出發,研究如何認識和解決由金融危機引發的農民工返鄉問題,從理論和政策層面分析如何扶持和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創舉中,并通過新農村建設工程解決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和發展問題。
一、勞動力轉移與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問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一個為億萬農民謀福祉,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舉措。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是對于廣大的農村地區而言,基礎薄弱、經濟發展緩慢、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等因素制約著新農村建設的步伐。而在這其中,大量農民外出務工也是影響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
農村勞動力轉移是世界各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基本特征。對于我國來說,農村勞動力轉移也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不僅直接關系著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而且關系到工業化、城鎮化乃至整個現代化進程,關系到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城鄉發展的不平衡,為了謀生就業,農村地區大量青壯年農民紛紛離開家鄉,涌入城市(主要是東南沿海地區)務工,形成我國特有的農民工現象。目前,我國已有2億多農村勞動力轉入非農業部門和城鎮就業, 其中約有1.2億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在河北省,目前共有700~1000萬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外務工人員總計626萬,其中在省外務工人數達到326萬,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等地,從事建筑、餐飲服務等行業。據河北省農調隊調查數據表明,2006年, 全省農民工資性收入人均達1515元,首次超過農業收入;2008年達到198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41.3%。
客觀地講,農村勞動力轉移對于改變農村面貌、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應該看到,農村勞動力的大量異地流動,也帶來一定的社會問題。從農村的實際來看,誰來建設新農村、帶頭人怎樣培養是新農村發展的一個根本問題。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新農村的經營要靠農民,新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更離不開農民。因此,塑造高素質的新型農民理應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同時,也是實現鄉風文明和管理民主的前提和重要保障。目前,廣大農村地區居民素質整體比較低, 不適應科技進步的需要,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大量農村勞動力向東部沿海城市就業,更是加劇了這一問題。留守農村的主要是老人、婦女和兒童,他們既面臨各種生活困難,也難以擔負起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新農村的重任;農村勞動力結構性供給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勞動力總體上仍然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有一技之長的勞動力供給嚴重不足;城鎮公共服務和基礎建設落后,大量農民工進城卻留不下來,難以實現從農民到市民的轉變;等等。這已成為制約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 農民工返鄉給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新機遇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這打破了農村勞動力長期向城市和發達地區單向流動的舊格局,形成了農村勞動力雙向流動的新格局。農民工返鄉創業對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1) 農民工返鄉創業有利于吸納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農民工返鄉創業,不僅帶回了資金、技術以及管理方法,而且可以吸納當地的富余勞動力,實現當地“輸出富余勞動力——打工積累資金技術——返鄉創業——安置富余勞動力”的良性發展。(2)農民工返鄉創業有利于促進小城鎮建設。農民工返鄉創業一般集中在集鎮和縣城,是一條低成本的小城鎮擴張之路。(3)農民工返鄉創業有利于開發農村人力資源,促進當地農民素質的提高。農民工返鄉后,有的創辦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的興辦二、三產業,有的擔任經紀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還有的擔任村干部,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領頭人。農民工返鄉創業對于打開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之間的觀念、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通道,促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面對農民工返鄉問題,能不能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把這種壓力轉化為發展的契機呢?答案是肯定的,農民工在外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和創業資本,對家鄉的資源、市場和商機又比較熟悉。在這種情況下,推動農民工返鄉創業,協調城鄉、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面對農民工返鄉,我們可以把這看成是一種機遇,而不僅僅是壓力和負擔。這將會給許多地區的農村建設和發展帶來一個轉折和契機。
農業是弱質產業,不可能通過農業發展完全實現新農村建設, 更不可能單純通過農業收入滿足新農村建設的需要。要實現新農村建設, 必須加快建設以工促農的長效機制,大力促進城鎮第二三產業的發展。 大批農民工返鄉對于新農村建設至少蘊含著兩層機遇: 一是發展特色農業的機遇。過去,大批青壯勞力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的大多是老幼病殘。現在農民工大批返鄉將充實農村勞動力資源,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增添力量。二是這些返鄉的農民工會促進當地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發展。他們把經驗和技術帶回到家鄉,會促進當地企業員工素質的提高。一些人如果回鄉創業,也會為個體經濟和民營經濟貢獻力量。另外,國家正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一些人仍然可以在家門口找到合適的崗位。同時由于國家加大了對農民工勞動技能的培訓力度,他們在危機中充電后,將來會有更多的選擇。
總之,如何充分調動這部分力量,使之成為促進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的積極因素,是一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關部門應當積極抓住農民工返鄉這一機遇,通過農民工返鄉創業承接城市和發達地區轉移回來的勞動力, 為自身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
三、 積極推動農民工返鄉創業,加快新農村建設
盡管目前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的人數還不算多,但這些人能量大、創新精神強,代表著發展的方向并日益成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從這一角度出發,本文提出了以加快和推動農民工返鄉帶動新農村建設的思路。
1. 做好滯留農村的農民工數量的統計。在2009年農民工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既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因此我們要未雨綢繆,采取正確的對策措施。為此,首先要摸清返鄉農民工的就業現狀、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人數、回鄉后的就業狀況。對返鄉農民工情況進行摸底登記,掌握情況和趨勢,了解數量和分布,以及各自的特長、想法、要求等情況。
2. 及時制定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許多農民工有著強烈的返鄉創業愿望, 他們在外面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和創業資本,對家鄉的資源、市場和商機又比較熟悉,認為返鄉創業成功的機會較多, 加上目前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未來一段時期內, 我國將會形成一個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熱潮。對此,有關部門應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明確農民工回鄉創業對于本地區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及時制定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
3. 拓寬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融資渠道。大多數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有一定的技術、項目和信息,但還缺乏必要的資金。各級政府應認真落實小額擔保貸款、個體經營稅費減免等相關政策,同時積極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信貸支持。引導和鼓勵返鄉創業農民工通過租賃、承包等合法方法利用閑置土地、閑置廠房、荒山、荒灘等場地進行創業,允許通過村莊整治等方式盤活集體建設用地存量,將置換出來的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于農民工返鄉創業,并制定稅收、金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積極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
4. 加強農民工創業培訓。有關部門在加強對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的同時,應當廣泛開展農民工創業培訓。要不斷加大對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的支持力度,提高他們的創業成功率,提升農民工創業人員的市場參與意識和市場競爭、生存能力。為了方便返鄉農民工參加再就業培訓,不僅可以集中在縣(市、區)職業學校學習,而且可以依托有條件的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普通中學等場所組織教學。
5. 營造積極創業的社會氛圍。 要在社會上形成尊重創業、支持創業的氛圍,吸引更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從總體上看,目前農民工返鄉創業尚處于自發和起步階段,亟待加以扶持和引導。各級政府應當通過評選、表彰和宣傳返鄉創業典型,使更多的返鄉人員樹立自強自立、敢于創業的理念,并借鑒創業成功者的經驗做法,用自己外出打拼的技能和資金,返鄉后自主創業。
6. 改善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環境。一是加強組織保障體系建設。各地區應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加強工作力量,積極開展農民返鄉創業指導和協調工作;二是做好行政服務工作。建立創業信息發布平臺,向返鄉創業者公布各項行政審批、核準、備案事項和辦事指南,及時提供法律、法規、政策和各類市場信息。成立返業創業者指導服務中心,為創業者提供項目信息、開業指導、小額貸款、政策咨詢等服務。
參考文獻:
[1]王興海,武宏斌. 河北鼓勵返鄉農民工就讀中職[N].西部時報,2008-12-23.
[2]何新. 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M]. 北京:知識出版社,2008.
[3]張艷玲. 農民工失業潮河北省60萬農民工已返鄉[EB/OL]. 財經網,2009-01-06.
[4]張濤. 河北:多措并舉呵護40萬返鄉農民工[EB/OL]. 新華網,2008-12-19.
(責任編輯、校對:龍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