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影響下,外界看來一年之后的賽門鐵克公司形象,已經由冷冰冰的傲慢巨人,轉變為了具有親和力和影響力的跨國公司
一個喜歡用裁員來解決問題的老板,絕對不是一個出色的領導——這句誕生于通用電氣公司的名言如今可以用來形容哀鴻一片的IT行業。隨著經濟危機的日益加劇,IT行業成為了降薪、裁員的重災區,網上流傳的一份外企裁員名錄已經讓這個行業的員工變得人心惶惶。
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這場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了諸多行業,而IT行業首當其沖。與很多生活必需品相比起來,IT行業的絕大多數產品以其“可有可無”的特征逐漸失去了追捧。但在這個時候,世界最大的信息安全公司賽門鐵克大中國區總裁吳錫源卻表示,該公司在中國區不會用裁員的辦法來“過冬”。
思路決定出路
“產業寒冬到來,正是我們有用武之地的時候。這個時候企業首先想到壓縮的是硬件開支,而信息安全服務這類的軟件,則是不可或缺的,他們需要更完善的風險管理和服務支持,而這些,正是我們的強項。”
吳錫源手下的大中國區員工有近千人,就在同行都忙于“快刀斬亂麻”清理閑雜人員之際,吳錫源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希望任何一人無端離職,他認為“換員工不如換思路”,而思路是能夠決定出路的,一個企業處在這樣的衰退環境之中,正是考驗領導者的時候。
“我會讓員工自己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如果最后還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我再給他們建議。”吳錫源認為,一個公司不應該只有高管這一個能夠思考的腦袋,而是應該培養每個員工都參與思考,為公司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身為世界第四大獨立軟件商的賽門鐵克公司外企風格十分明顯,凡事都有著無數流程要走,吳錫源于是養成了見縫插針工作和思考的習慣,每天早上起來,在趕往公司的路上,他也要進行業務溝通,或者一個人閉目思索,不喜歡別人打擾,他要對接下來繁忙的一天做出詳細部署。
晚上回到家里,忙完了各種事情,睡覺之前,他會堅持“坐禪”一段時間,用佛家的行為來思考這一天下來的得失,想一想哪些事情如果換個方式會處理得更好,正因為這樣的靜靜思考,他可以在第一時間調整那些自己認為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
2007年中賽門鐵克公司旗下諾頓軟件發生的“誤殺”用戶操作系統文件一事,曾經在業內引起了軒然大波,無數媒體跟蹤報道數月時間,讓賽門鐵克在華形象受到影響。事后有人總結認為,是外企的工作程序問題,影響了賽門鐵克對待中國消費者的態度,期間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誤會,這件事情也給了吳錫源很多啟發。
事后,賽門鐵克的一位員工曾經表示,當時大中國區這邊沒有直接面對媒體的發言人,耽誤了事件的解決,以至于一周之后才召開說明會,這時候已經讓媒體炒了個天翻地覆,“如果在中國設立了相關的媒體聯系和發言人,絕對不是這個結果。”
吳錫源于是對旗下人員架構進行了調整,專門負責對外溝通的高級公關經理也開始設立起來,要求每一級的人員都必須具有執行力,“再好的東西,再好的策略,沒有執行,就等于什么都沒有,我個人特別重視執行力,說了就要去做,不是光說不練,執行的落實對我影響很大。”在他的影響下,外界看來一年之后的賽門鐵克公司形象,已經由冷冰冰的傲慢巨人,轉變為了具有親和力和影響力的跨國公司。
團隊協作高于一切
吳錫源的生活、工作同其他職業經理人并無兩樣,“空中飛人”的生活與NBA的球員們有些類似,他們是打完一場比賽就飛到另外一個城市,而吳錫源是開完一次會議就轉戰到地球另一端,這種“空中”生涯讓他常常走出一個房間進入車里,到達另一個房間,然后再通過飛機上的房間返回到原來的房間,這種生活經常讓他看不到天空,有些時空錯亂的感覺,甚至根本感覺不到自己在哪個國家,哪個城市。他很羨慕周圍人群背起包就浪跡天涯的旅行方式,感慨地說自己平時的行程不能叫旅行,只能叫飛行。

而在中國市場,吳錫源越來越發現,與人打交道是一門哲學,從中國大量的古典文化中,他領悟到在這塊土地上,人際交往和團隊精神是做生意成功必不可少的兩個因素。他要求自己的員工都具有團隊精神,因為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是80后出生,他認為他們身上最缺的就是這種團隊協作能力。
在吳錫源看來,員工之間需要團隊協作,賽門鐵克與客戶之間,也需要互相幫助,如今經濟環境大為衰退,很多硬件、軟件公司都在裁員度日,這個時候更是需要賽門鐵克用真心幫助他們,而不是趁火打劫提高價格。
“通用汽車這樣的百年巨頭,分析機構給他們的未來股票預期定價竟然是0元!這是我從業幾十年來都沒有看到過的事情,實在有些不可思議,也證明了這場經濟危機的嚴重性。”
在這種情況下,賽門鐵克公司過去三年的業務卻逆市出現了增長,吳錫源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信息安全領域仍然不會被忽視,“越是危機的時候,人們就越需要安全服務和風險管理,這個時候正是我們的用武之地。”
如今,很多客戶在與吳錫源談判的時候,最大的要求都是降低成本,但是不能放松風險的管理和安全保障,這也給了賽門鐵克更高的要求,如果在降低價格的同時保持較高的性價比,使公司在危機時期能夠取得更多客戶信任,是擺在他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癡迷感悟中國文化
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安迪?格魯夫認為,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對于這句話,吳錫源的理解是專注,不管工作還是生活,抑或是娛樂。在他眼里,職業經理人,企業的高管們更需要多一些的放松,因為平時的生活分秒必爭,令人喘不過氣來。
吳錫源的一個特點就是對感興趣的東西會鉆得很深,甚至有種難以割舍的感覺。比如研究中國古代商人是如何做生意的,他會讓助手買來一堆晉商的書和《喬家大院》之類的錄影帶,然后一口氣讀完,扎在里面難以自拔。從宗教的起源到《金剛經》,從晉商萬里運茶到絲綢之路,繼而轉移到研究徽商與晉商的不同之處,此前生活在臺灣的吳錫源漸漸在這里面讀懂了中國官場文化,學到了在中國大陸這塊土地應該如何做生意,這些原本是業余的愛好,事后發現居然對自己的工作有著不小的啟迪,令其受益匪淺。
吳錫源癡迷中國本土文化,還表現在對歷史、地理和風土人情的濃厚興趣,由于工作繁忙,他每次出差到分公司或客戶所在的城市,都只能做短暫停留,經常是來不及去看上一眼當地的著名景點,于是他便學會了從地圖上領略風土人情。
有一次從武漢出差回來,吳錫源在機場單獨鉆入了書店,被同事找回來時,發現手上買了不少地圖,同事們都對老板的愛好非常驚訝,但他一本正經地解釋說,通過這本地圖,我可以了解當地的民族風俗,感覺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汶川地震發生之后,吳錫源非常震驚,馬上組織公司員工進行了捐款活動,同時還幫助當地災區進行了數據恢復的工作。不僅這樣,他還時常翻出地圖,研究當地地形,分析為什么會發生地震。他對于自己去過的地方,雖然時間匆忙并且少有游覽,但都盡可能地進行去認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