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2009年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空間將十分有限。”
自中國政府于2005年7 月21日放棄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以來,匯率走向成為影響中美兩國關系的重要因素。截至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升值幅度已超過20%。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優惠政策的取消,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已經導致珠三角地區大量的工廠已經不復存在——要么倒閉,要么牽往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其他新興國家。
但現在,對人民幣匯率的爭議再次出現。在2008年11月28日人民幣匯率達到6.82(指6.82人民幣/美元)后,人民幣開始貶值。由于美國和歐洲的消費市場前景暗淡,中國的10月份出口增長率已經下滑至19.2%,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會允許人民幣貶值以刺激出口,畢竟在2008年,中國是本幣兌美元升值的唯一新興經濟體,這意味著相比亞洲其他國家,中國正逐步喪失出口競爭力。
12月4日至5日,中美戰略對話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美國財長保爾森在到達北京之前,就公開督促中國政府保持強勢人民幣政策。在會議中,美國政府高官們一再強調繼續匯率改革對于完善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性。“我們認為,人民幣繼續升值并增加匯率彈性是很重要的,中國方面也同意這個觀點。”保爾森于12月5日在北京對媒體表示。
中國希望美元、歐元和日元等世界主要貨幣保持強勁,為全球金融危機增加穩定性。隨著全球經濟下滑,美元成了投資者的避風港,過去幾個月,美元兌歐元已經升值約20%。“這幾天,人民幣兌美元的確有輕微的貶值,我認為這是正常的。”12月4日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向記者表示,“與其說這是人民幣貶值,倒不如說是美元升值了。”
經濟學家們懷疑,中國政府會讓人民幣貶值多久?12月3日,瑞士聯合銀行(UBS)經濟學家王濤的研究報告《貶值還是不貶值》中指出,大規模資本流出以及經常賬戶由盈余轉為赤字,都會給人民幣施加貶值壓力,但目前這兩種情況均未發生。進一步講,如果中國使人民幣大幅貶值,亞洲其他國家要保持出口競爭力就不得不跟著人民幣一起貶值,這就導致了連鎖反應,如此一來,中國就會遭到西方的責難。“我們認為,2009年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空間將十分有限。”王濤在報告中寫道。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王慶也認為人民幣貶值弊大于利,貶值的好處是能夠刺激出口,但同時會引發“熱錢”的大規模外逃。一直以來中國政府欲將人民幣打造成為亞洲的國際貨幣,而貶值會對此造成負面影響,基于此,在亞洲金融危機中中國政府也沒有讓人民幣貶值。王慶還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民主黨對于中美貿易問題的態度向來強硬,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更是如此,而民主黨最近剛剛控制了白宮和國會山,中國政府并不想表現出敵對姿態,所以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讓人民幣貶值。”
中國政府之所以迄今沒有明確選擇人民幣貶值,是因為這種選擇的外部政治成本非常高昂。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奧巴馬很快新官上任,如果無法收拾現在的爛攤子,恐怕會尋找替罪羊,將矛頭對準中國。這是美國政治家們喜歡用的招數。從奧巴馬競選期間指責中國操縱匯率及在貿易問題上的強硬言論中,人們隱約看到貿易戰陰云正在悄悄堆積。 ——《華爾街日報》
最近人民幣對美元大幅貶值,極有可能是中國央行加大了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力度,在外匯市場上購入美元,人為加大美元需求,制造美元供不應求的局面所致。畢竟,作為中國外匯市場上最重要的交易者,中國央行有絕對的控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向的能力。——《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