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校內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現狀,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在新時期通過利用Interlib系統實現校內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新方法,同時對校內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做了進一步展望。
〔關鍵詞〕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
〔中圖分類號〕G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11-0046-04
Study on the Building and Sharing Model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the New PeriodWang Meiling Li Decheng
(Library,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6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uilding and sharing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and pointed out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sharing model,and put forward a new method by using Interlib system to share campus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the new period,at the same time,the author proposed further views about campus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method.
〔Keywords〕library;information resources;building and sharing
21世紀的圖書館事業不斷向著信息化、網絡化發展,網上資源共享已成趨勢。然而就在我們為高校圖書館之間實現文獻資源共建共享而不懈努力并取得可喜成就時,卻忽略了眼前的一個事實:我們自己校內信息資源的共建和共享工作由于種種原因卻停滯不前。一方面,大部分的各院系資料室被拋棄在資源共建共享的范圍之外,圖書館與資料室各自為政,彼此孤立,造成了資源、人力的重復浪費以及書目數據的混亂。另一方面,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電子資源相互之間沒有達到很好的共融,沒有達到一站式的檢索。要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必須要建立起新的高校內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模式,實現高校圖書館和院系資料室的全方位融合,建成校內信息資源的網絡一體化,實現真正的校內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1 新的校內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模式建立的必要性
1.1 校內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現狀
大量的研究調查表明:大多數的高校都在積極地進行著校際間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例如國家級的信息資源共享體系——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和各種區域性、地方性的圖書館聯盟[1]。然而,在校內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方面的工作卻是不盡人意,校內信息資源共享只局限于個別資源之間,而整個資源系統之間沒有建立很好的鏈接,校內信息資源系統沒有達到集成化,互聯性較差。
x
1.1.1 圖書館與院系資料室之間
長久以來,我國大部分高校都是校圖書館與院系資料室共存。各高校既有獨立的校圖書館,又有規模不同的各院系資料室。管理上,兩者各自為政,相互獨立。圖書館對院系資料室業務工作沒有任何約束力,校圖書館與院系資料室之間也沒有統一的管理制度,從而使得學校對于文獻經費難以統籌安排,合理使用,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費。服務上,圖書館面向的是全校的師生,讀者面比較廣,文獻的借閱率比較高;而院系資料室僅僅對本院系的師生開放,服務面相對較窄,文獻的借閱率相對比較低。同時,相對于圖書館的開放式、網絡化的服務,院系資料室封閉、人工式的服務手段變得比較落后。
1.1.2 各種資源之間
隨著網絡化的進程,圖書館包含的資源已經從最初的紙質資源發展到今天的紙質資源、電子資源以及網絡資源各種資源并存。然而,在各種信息資源不斷被采集進來的同時,我們卻沒有對其進行很好的整合,資源之間沒有達到很好的共融,有些資源甚至重復浪費。一方面,讀者在檢索這些資源時,一般是電子資源和紙質資源分開檢索,不同的電子期刊還要逐次瀏覽,一個檢索式要重復多次,造成檢索效率低以及查全率不高。另一方面,目前國內的資源整合系統大都集中在對電子期刊和數據庫進行整合,各個整合系統都把對電子期刊的整合和對數據庫資源的整合分成兩個部分來進行,而且針對不同語種、不同類型的文獻分別采用不同的檢索入口,讀者如果要檢索某一學科或主題的數字資源,為了能夠得到較為全面的結果,必須頻繁進入不同的界面,重復相同的檢索過程,這樣讀者既加重了負擔,又不能獲得全面的信息。特別是對于讀者需求強烈的有關核心重點期刊的信息,尚無涉及[2]。
1.2 新的共享模式建立的必要性
1.2.1 讀者利用資源整體化的需要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和各學科的發展,交叉學科,邊緣學科越來越多,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客觀上都要求跨學科、跨領域地捕捉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術。他們對信息資源的要求越來越高,既需要全面、整體的綜合性信息資料,又需要針對性強、專業特點突出的專業參考資料;而且還希望利用方便,圖文并茂,手段先進[3]。因此只有實現校內信息資源的一體化,才能滿足廣大讀者的迫切需求。
1.2.2 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從一定程度上看,現在校內信息資源分散的服務模式一般能滿足大部分讀者的查借需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不合理性、局限性就會逐漸地表現出來。當今時代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信息量的爆炸式激增,面對知識量急劇增加和知識更新頻率加快的形勢,要滿足更多讀者更高的需求,則必須通過實現校內信息資源共享并形成一體化的途徑來實現。
1.2.3 加強校際資源共享的需要
真正意義上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不僅要實現地區間或校際間的資源共建共享,更要實現單位內部的資源共建共享。就高校來說,在大力提倡資源共享的網絡環境下,首先應該把視野放到整個學校,把圖書館和各院系資料室作為一個整體去考慮,把紙質資源、電子資源等各種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一個信息資源共享平臺,進一步促進校際乃至地域間的信息資源共享。
9卷第11期新時期高校校內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探討Nov.,2009Vol.1.2.4 高校自身發展的需要
經費短缺和資源貧乏一直是困擾高校圖書館發展的一個瓶頸性因素。如何有效利用圖書館、院系資料室現有的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資源的使用效率,做到“物盡其用”就更具有現實性意義。通過實現一體化管理,將圖書館、院系資料室的信息資源、功能優勢相互協調和相互利用,將現有的各種形式的資源進行整合、相互關聯,建立一個適應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多學科、多層次、多元化的新型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既是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新形勢下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1.3 新的共享模式建立的可行性
我館從2007年開始使用圖書館集群管理系統Interlib系統。傳統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采用端口登錄方式,用戶只有在安裝指定的軟件以后才能進行圖書館的各種業務操作,而且由于端口的限制,登陸不上的現象常有發生;而Interlib系統采用的是web界面登陸方式,不用安裝軟件,不僅不存在端口限制的困擾,而且節省了大量的軟硬件資源。
Interlib系統是新一代的圖書館自動化軟件,作為資源共建共享的新的載體形式,Interlib打破了圖書館各自分離的局面,通過Internet網絡或局域網絡將一個區域內各圖書館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區域性的虛擬圖書館群,將其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管理。通過開放的多層結構達到與國內外其它圖書館的資源共享與協作,從而達到資源共建共享、合理配置和圖書館之間互相合作的目的[4]。
2 新的校內信息資源共享模式的構建
要真正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圖書館與院系資料室應攜手共同創建適于教學科研需要的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建立起全校性的信息資源數據庫,利用網絡信息功能,在統一原則的指導下,構建信息資源共享模式。
2.1 統一管理
2.1.1 信息資源統一采集
為了充分發揮有限經費的最大效益,圖書館與院系資料室間應進行協調采購:各部門通報將要購買的圖書、期刊和其它信息資料,然后將訂單交給圖書館統一辦理手續。圖書館將各院系資料室所訂資源進行匯總,同時結合已有的資源和實際情況將重復訂購的資源與有關院系資料室進行協調,最終確定需要訂購的資源,進行統一采集。
同時,資源統一采購要根據本館的具體情況確定和調整自己的采購計劃,合理地配置各種信息資源,且應考慮資源的互補性、配置、重點保障及經濟效益等問題。

(1)互補性問題(電子資源與紙質資源之間的互補)。電子資源的購置應起到對紙質資源的完善補充作用,而不是起替代作用。對于那些需求量大、價格昂貴而復本量少的書刊等文獻資源,可以適當增加電子資源來彌補紙質文獻資源的不足。
(2)配置均衡問題(學科資源的均衡)。各學科資源的采購量在總采購量中應保持適當比率,既要照顧到學校的重點、新增學科,又要考慮學科的系統性、整體性。
(3)重點保障問題。館藏建設不可能面面俱到。無論是電子資源還是紙質資源,都應兼顧教學、科研的重點以及學校新辦專業的需要。如我校的重點專業是化工專業、高分子專業,因此在采購時可適當增加購買此類資源,以滿足多數用戶的需求。
(4)經濟效益問題。因為圖書館的經費有限,因此采購資源時必須考慮經濟效益的問題,如數據庫的價格,系統的后期維護費用等。同時還要考慮流通率的因素,對那些流通率高的圖書,如教學、考研參考書,各種等級考試用書等,可以借助電子資源的優勢,適當采購一些電子資源,減少紙質資源的復本量,彌補紙質資源難于滿足讀者需求的不足。而對于匯編、年鑒、詞典、索引之類的資源,由于流通率不高,且價格比較昂貴,因此在購買時可以適當少量購買,有一到兩本樣本即可。
在統一采集新資源的同時,我們還要對全校現有的信息資源進行采集,對那些圖書館沒有收藏的信息資源進行重點標注,以備進行下一步的信息資源建庫工作。
2.1.2 信息資源統一建庫
(1)紙質資源的統一建庫
將上述重點標注的信息資源中的紙質資源進行回溯建庫,這不僅是資源共享的基礎工作,也是最重要的環節。由圖書館抽調一部分人員協助各院系資料室根據《中圖法》進行統一處理,保證圖書分類、目錄格式、Mark數據的標準化和規范化。這樣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資料室多年來需要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開展的工作[5]。
利用現有的Interlib系統對新采集的紙質資源進行統一整理、加工,構建一個書目數據統一的數據庫。然而數據庫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因此我們要以圖書館為中心,協調、挖掘、利用各專業資料室的人力資源,統一標準進行編目,建成聯合目錄數據庫。
(2)電子資源的統一整合
由于電子資源費用相對較高,且需要后期的維護,因此,在整合時,那些重復購買、檢索率低的資源可以精簡掉;對于沒有收藏的但是學校發展需要的資源可以適當增加。
對于初次整合后的資源進行二次整合。可以依照按學科、按語種、按種類幾個原則進行整合。例如:按照學科進行劃分,可以整合成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學科三大類;按照語種,可以簡單分成西文及中文兩類;按照種類,就可以整合為期刊、圖書、光盤等幾類。這樣就為后面的統一檢索平臺提供了方便。
2.2 統一服務
2.2.1 統一的服務方式
要實現統一的服務,首先應實行一體化管理。圖書館、院系資料室的管理制度、讀者借閱制度、服務方式都應統一,廣大讀者憑借一張借閱證就可以借閱全校的任意文獻信息資料。只有這樣,才能將全校的信息資源做到“物盡其用”,才能充分發揮學校信息資源系統的整體效益。
2.2.2 統一的網絡服務
依托學校校園網及Interlib系統的優越性, 建立以圖書館為中心,各個院系資料室為結點的全校信息服務系統,為讀者提供數字資源和紙質資源統一的網上檢索入口,能夠一次檢索圖書館的紙質圖書、期刊、電子期刊數據庫、電子圖書等等。
例如我館在自己的主頁上推出了網絡數據庫一站式檢索,校園網用戶可一次性檢索文獻資源數據庫、期刊數據庫。但此項服務還只能實現對某一固定鏈接電子期刊的跨庫檢索,紙質資源的統一檢索。而對于圖書館訂購的所有電子資源、圖書館自建的數據庫卻不能檢索出來。
因此,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措施來實現電子資源與紙質資源的整合,實現校內信息資源的共享。
(1)可以采用網頁鏈接的形式將現已訂購的電子資源整合。按學科分類,將數據庫全文期刊和圖書館采購的紙質期刊排列一起,每種期刊標明是否有印刷版,電子版。印刷版,藏于何處,電子版屬于哪個數據庫,并設有鏈接可直接進入具體期刊及數據庫。
(2)可以采用統一協議的方式。我們擬定一個統一的協議,與現已訂購的電子資源數據庫廠商進行溝通,通過調用這個協議,我們可以從相應的數據庫內部,或者是直接檢索出所需要的資源目錄。
3 展 望
高校圖書館與資料室信息資源共享是圖書館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現代圖書館的顯著特征,也是信息化社會的必然選擇。新的信息資源共享模式將成為高校圖書館改變傳統的信息資源運用和服務方式的重要基礎。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共享模式將由傳統的點狀模式轉變為網狀模式,由相對獨立的封閉結構轉變為聯合式的開放結構,由“多站式”服務轉變為“一站式”服務。將會大大節約圖書經費與預算,使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全方位的滿足不同讀者的不同文獻需求,更好地提升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以便更有效地為不斷發展更新的教學和科研服務。然而,校內信息資源的共享,尤其是電子資源與紙質資源間的共享還是以超鏈接的形式或者協議的形式存在,如何實現它們之間的無縫式檢索,仍是圖書館人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EB].http:∥www.calis.edu.cn/calisnew,2009-05-25.
[2]李曉輝.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談圖書館電子資源與紙質資源的混合組織與利用[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4,(4):37-38.
[3]李菊梅.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與院系資料室一體化管理[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8,(16):197-198.
[4]Interlib圖書館集群管理系統用戶手冊.
[5]翁瓊.高校圖書館與院系資料室的關系新探[J].圖書館界,2004,(9):40-42.
[6]張宇娥.數字圖書館建設中數字資源整合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2,(2):42-44.
[7]曹玉霞.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與管理[J].情報科學,2003,21(11):1188-1189.
[8]趙冬梅.圖書館信息資源整合[J].情報科學,2005,23(3):362-366.
[9]張志彬.網絡時代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4):175-177.
[10]魏力更.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體系的建設與發展[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3):88-89.
[11]馬文峰.數字資源整合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4):56-58.
[12]趙小娟.高校圖書館的網絡信息資源建設[J].圖書館建設,2002,(2):260-263.
[13]李嘉林.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共建的思考[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6):125-126.
[14]高祀亮,顧海明,李德成.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初探[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1):116-119.
[15]楊潔.我國文獻資源共享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圖書館學研究,2003,(4):32-34.
[16]郭彥新.我國圖書館實現資源共享的對策[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2):26-29.
[17]賀玲玲.網絡環境下實現資源共享的障礙及建議[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4,(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