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貨易貨是人類最原始的交易方式。想不到的是,在今天,一個打工青年在深圳做起了以貨易貨生意,而且還發了財。
受騙后尋思出的賺錢門路
2000年,王業安高中畢業來到深圳打工。2005年4月,王業安用積蓄在泥崗村盤下一家餐廳。
餐廳的生意很好,基本上天天爆滿,王業安特別高興。可就在餐廳開張后的第二個月,施工單位的大鏟車、推土機浩浩蕩蕩地開了過來。原來這個小區要全部拆遷,而且半年前就已下了通知。王業安大呼上當,急忙去找原來那個老板,但哪里還有他的蹤影。
王業安的餐廳就這樣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倒塌了。
為了盡量減輕損失,王業安準備將從餐廳里搬出來的“壇壇罐罐”處理掉。他找到舊貨商店,誰知他們出的價只有500元。他細算了一下,這些餐廳設備如果買新的至少要2萬元,就是打對折也應該是1萬元。王業安氣憤地拒絕了。接下來,他拖著疲憊的腿走在大街小巷里,向一家家餐廳推銷這些設備。
在崗廈一家正在裝修的餐廳里,老板看過王業安的物品清單后說:“你這些都是中餐廚具,如果有二手的小型西餐廚具我就要了。”王業安一聽眼睛一亮,因為布吉有一家小型西餐廳要改中餐廳,他們看好了王業安的這套中餐廚具,但他們要以西餐廚具來換王業安的中餐廚具。王業安一盤算:一套西餐廚具至少要2.5萬元,就是打對折還有1.25萬元。如果互換后再賣出去,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嗎?
第二天,王業安用自己的中餐廚具,順利地換回了那套西餐廚具。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王業安又以1.2萬元的價格賣出了西餐廚具。
這次經歷,使王業安從中悟出了一個商機:深圳工廠密集,外來人口多、流動性大,如果能知道各企業或個人積壓了什么產品,而這些積壓品正是別人所需要的,那么牽線搭橋促成雙方進行以貨換貨的交易,自己不就可以從中獲利了嗎?他一下定決心,就印制了名片,正面是“以貨換貨”幾個大字,背面印著:您為積壓的產品發愁時找我,如果您急需物品找不到貨源時找我。就這樣,一個“返古”生意在深圳這個現代化的都市里悄然誕生了。
辛酸堅持
究竟自己的打算可不可行,王業安進一步去做市場調查。他印制了幾百份調查表,表格的內容有企業名稱、積壓的產品種類、要求換取的商品名稱等。
進行了兩個月的市場調查,王業安得到了近300家企業的資料。面對這些用汗水換來的資料,他心里踏實了。因為40%的企業有庫存產品積壓,最多的積壓金額上百萬元。而且大多數企業對這樣能為企業排憂解難的行業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
之后,王業安終于做成第一筆生意。一家服裝廠有200件成衣,已經積壓了兩年,要求兌換10部空調安裝在車間。王業安在資料中查到有三家公司有二手空調,其中正好有一家要求兌換成衣服給員工做工作服。他把兩家企業約在一起,進行商討。順利成交后,他按雙方成交貨物成本總量的5%~8%提成,得到了1000元。
這次生意的成功給了王業安極大的鼓舞。但像這樣的巧合是很難遇上的。多數情況是,你需要換的商品對方沒有,另一方雖然有,但要求換的又不是你那種商品。有時要三四家,甚至更多家湊在一起進行交叉互換才能圓滿解決問題。
有一次,王業安將三家公司聯系起來進行交叉易貨,談得很成功。但當談判結束,要求三方在合同上簽字時,三方代表卻推說他們作不了主,要回去請示老板。第二天,當王業安再次來到這三家公司詢問時,他們卻說不換了。原來,頭天晚上他們已經偷偷換過了。王業安頓時覺得一陣辛酸。
還有比這種滋味更難受的。在沙頭角,一位顧客家里有一臺立式空調,要換一臺29英寸的彩電。盡管是小生意,王業安還是很認真地登記下來。過了很長時間,他終于為這顧客找到了合適的易貨對象。沒想到雙方成交后的第四天,電視機就壞了。這位顧客懷疑王業安與人合伙騙他,便帶人抬著彩電找上門來,要求王業安賠償損失。王業安為了息事寧人,本想拿出錢來賠償,但轉念一想那不等于承認自己是騙子嗎?于是便委婉地拒絕了他們的要求。那幾個人二話不說,竟然強行抬走了王業安家的電視機。這讓王業安的老母親氣得渾身發抖,拿出王業安搜集到的資料想把它燒掉,不讓他再干這種出力不賺錢的生意了。王業安一把搶過資料,懇求母親再讓他試一段時間,他不甘心就此失敗。
難走的路終于走通了
盡管以貨易貨生意沒有像王業安想象中那樣“火”,但他并沒有放棄。他覺得無論做什么生意都要有前期鋪墊的過程,因此,無論多么艱難,他都咬牙堅持著。
2005年5月的一天,王業安接到黃貝嶺一家個體商行老板打來的電話,說他商行里有37臺洗衣機,要他幫助換貨。王業安立即騎車趕去。在倉庫里,王業安看到37臺洗衣機亂七八糟地堆在角落里。老板說,這些洗衣機已經積壓了6年,生產廠家已倒閉,無法退換,賣又賣不出,放著又占地方。
這是第一個主動找上門來的顧客!王業安心里一下子熱乎起來,這不僅是對“易貨”這一行業的承認,也是對自己的信任。可這些洗衣機都是早已被市場淘汰的,不但體積大、功能少,而且外觀也不好看,要想等價換貨難度非常大。老板看出了他的心思,便明確表態說:“虧點本不怕,換什么貨你幫我拿主意,反正這些貨就交給你了。”
晚上,王業安躺在床上想:這些洗衣機雖然看上去比較笨拙,但有一個優點,就是耐用,如果在比較偏遠的鄉鎮,只要價格合理,還是有市場的。想到這里,他披衣下床,鋪開廣東省的地圖認真地研究起來。最后,他決定到靠近江西的翁源、和平和連平三鎮去試試。
第二天,王業安把洗衣機說明書裝在皮包里,便乘汽車出發了。
功夫不負苦心人。王業安在和平鎮一家商店里終于找到了合適的易貨對象,為這家商行換回了26臺電風扇和29臺燃氣熱水器。這次換貨,他得到了1260元提成。雖然除去路費和食宿費賺不了多少錢,但卻啟發了王業安另一個思路:深圳是發達城市,產品的淘汰速度比內地最少快兩年,如果能打破地域界限,南貨北移,易貨的路子不就更寬了嗎?此后,他一邊開發東莞、珠海及廣州等周邊城市,一邊到江西、陜西和湖北調查市場。經過3個多月的奔波,王業安案頭上的資料堆成了“小山”,他喜滋滋地看著這些資料,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來。
此后,王業安便每天坐在家里,把那些資料分類,再組合配對,然后分別打電話約他們在指定的地點商談易貨事宜,剩下的事就是坐拿提成了。
之后,王業安做了無數次的成功交易,以貨易貨的道路終于走通了。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各企業積壓的產品更多。僅在深圳和東莞兩地,就有30多家瀕臨倒閉的企業委托他處理存貨,王業安抓住機會,賺了不小的一筆。現在,他個人資產已近百萬元。
(摘自《年輕人·智慧創業者》
2009年第7期圖:無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