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虛擬的?
有時,科學與科幻,只有一步之遙
我們所處的宇宙只是一堆0或1的數字堆砌而成?康德說的,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浩瀚的宇宙,頭頂上的星河……甚至,還有每天早上賣給你小籠包和豆漿的那個頭發蓬亂的中年婦女。這一切都是假的?幸虧,我們從沒把這主意當真過。誰都知道,這是個太沒有新意的科幻小說的切入點,《黑客帝國》就曾采用了這個主意。

然而,就在去年,新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的Brian Whitworth在學術論文預印網站arXiv上貼出了一篇他對這個問題的深刻思考:“客觀世界是個虛擬現實”(The Physical Worldas a Virtual reality)。他表示,我們應該嚴肅認真地考慮這種可能性。量子現象的存在可能是由于某一隱藏的虛擬現實的數字特性。
世界本就是數字的虛構,這個假設可以很好地規避物理學中存在的那些哲學問題。“如果宇宙是個虛擬現實,它產生于一場大爆炸就不再難以解釋了——每個虛擬系統都必須啟動。”Whitworth在他的論文中提到。他的虛擬現實假說所關心的不光這些,還有“如果宇宙的本質是信息,物質、電荷、動量也便只是形形色色的信息。這樣,所有的守恒定律都將歸結為一條簡潔的定律:信息守恒。”——學生們肯定喜歡這套理論。
這是一套大膽、新穎也很方便的理論,而且推翻起來相當不易。我們如何證明這個宇宙不是虛擬呢?Whitworth說,如果我們的宇宙能完成信息加工所無法完成的事情,那它就不是虛構的。
找個實驗去推翻我吧,只要你們能找到矛盾。也許,這不是一個持如此新穎、大膽觀點的科學家應有的態度,通常來說,他們應該自己去求證,而且,謙卑。
《新科學家》就批評說:Whitworth并沒有提出任何能把虛擬現實的宇宙與真實存在的宇宙區分開的方法,他只是列舉了一堆用虛擬現實可以解釋的量子力學相關現象。
這個偉大的新假說能否被證偽?Whitworth回避了這個問題。但一個關于宇宙的假說,若不能把自己跟其他理論區分開來,便只是哲學而不是科學。即使它的樣子再像一篇真正的學術文章,也不行。
順便說一句,看Whitworth那篇論文是件比較艱苦的工作。他的論文長17頁,包括33條參考文獻和一個頗長的附表。但文章發表的arXiv網站卻只是個論文預發網。那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論文預發網,聲名顯赫,歷史幾乎與萬維網相當。它最初用于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學家之間的交流,現在已經擴展到數學、非線性科學、計算機科學、生物學等多個領域,其目的是利于科研人員追蹤本學科最新研究進展,避免研究工作重復等。但那只是個論文預發網,在上面發表文章,只要關乎學術即可,并不需要嚴格的同行評議。《新科學家》的評論就說,“它(這種理論)幾乎注定了將被主流物理學家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