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廣場著名的杰弗遜紀念大廈,年深日久墻面出現裂紋。為保護大廈,各路專家議論紛紛。
最初,專家們認為損害建筑物表面的元兇是酸雨。但要減少酸雨就要改變整個地區的環境、氣候和排放等等。為此,專家們設計了一整套復雜而詳細的維護方案,但這也意味著一個浩大的工程和一大筆的開支。大家都感到一個字,難。
但很快就有專家質疑,在華盛頓酸雨很少,怎么會造成紀念大廈出現裂紋呢?再說為什么只有杰弗遜紀念大廈出現裂紋,而其他建筑沒有呢?
接著,相關部門要專家們進一步研究,發現損害建筑物表面的有害成份不是來自酸雨,而是來自與酸雨有相同成份的清潔劑,也即是說侵蝕墻面的真兇竟是每天沖洗墻壁的清潔劑。
那么,為什么要每天沖洗墻壁呢?因為墻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燕子留下的鳥糞。
為什么大廈周圍會聚集如此多的燕子?因為墻上有很多燕子愛吃的飛蟲。
那么,飛蟲又何以在此“樂不思蜀”?謎底揭開:大廈光線充足,自室內飄飛而出的塵埃正是飛蟲繁殖的理想環境……
于是,拉上窗簾——杰弗遜大廈的救贖密碼竟然如此簡單!此前專家們設計的一套套復雜而又詳盡的維護方案也就成了一紙空文。
這世界同樣看似紛繁,一個接一個的“杰弗遜系統”總是讓人“暈乎乎”地從根本走到枝葉,從綱走到目,進而遠離事件背后的原因,錯失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契機。換言之,這個時代的海量資訊,個人間密切得無法單獨處理的相互依存關系,以及快得無法跟上的變化步調,讓我們隨時有可能葬身于一場巨大而復雜的迷局中。
迷局是什么?迷局是“見樹不能見林,管中不能窺豹”造成的舍本逐末。比如素來效率出眾的單位,突然大家的工作熱情和興趣銳減,于是領導狠狠的開炮,拿出一系列懲罰措施。但他從未去想,是否是因為工作的無趣、激勵的減少、制度的不完善或者是前段時間高強度的工作透支了大家的熱情。
迷局是事無巨細事必躬親造成的抓小放大。為何卡特既是歷屆美國總統中最勤奮的一個,又是公眾支持率最低的一個?為何你在日常管理中累得如老牛拉車,對手卻蹺著雙腿從容灑脫?為何海量信息淹沒了你的小小腦袋,最終的決策卻比問題本身更加糟糕?
腳痛醫腳,頭痛醫頭。正如一位地毯商人,發現美麗的地毯中央隆起了一塊,便把它弄平了。但在不遠處,地毯又隆起了一塊。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直到拉起地毯的一角,方才發現導致地毯隆起的原因,竟然是地毯下面藏有一條頑皮的蛇。
在很多情況下,決策不力往往是因為沒有真正清楚地認識問題,或者把決策的焦點聚集到錯誤的或者并非重要的問題上去。所以說,正確地定義問題通常是決策成功的前提。否則可能導向錯誤的決策方向,不僅無法解決問題,而且可能產生新的問題。問題的定義不僅是幾句話的描述而已,“定義問題是為了設定范圍、厘清細節”,“最好的方式就是將目前的問題切割成數個更小的問題,這樣才能看清楚問題的原貌”。
我們處理問題,若能透過重重迷霧,追本溯源,抓住事物的根源,往往能夠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就如杰弗遜大廈出現的裂紋,只要關上窗簾就能解決幾百萬美元的維修費用,這是那些專家始料不及的。
所以,請在一個個看似復雜的隱秘系統中,尋找最小而有效的解吧。正如一艘急駛的海輪要轉向,杠桿點永遠在它的尾部。面對一個個復雜而棘手的難題,你需要深入整個系統進而找到那個令局勢質變的點,繼而像關上杰弗遜大廈窗簾那樣,以簡馭繁、牽一發而動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