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用風險很早就受到重視,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度量信用風險的各種方法。本文將回顧當前國際上流行的信用資產風險管理模型并分析各種模型的優缺點,供金融機構信用風險管理借鑒。
關鍵詞:信用風險;度量模型;評價
當前國際上流行的信用資產風險管理模型主要包括KMV信用監控模型、基于VaR方法的信用度量術、麥肯錫公司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型和瑞士信貸公司開發的信用風險附加模型。
一、KMV信用監控模型及評價
KMV信用監控模型是由美國KMV公司開發的,是現今國際上流行并得到信用監控機構認可的幾種主要信用風險管理模型之一。
1 KMV信用監控模型的基本原理
KMV模型基于莫頓結構化模型的原理,計算信用資產的違約概率。
在KMV信用監控模型中,決定信用風險的因素如下:
首先,是決定單個信用資產的信用風險。
其次,是違約相關性,以各種借款者或交易對手在資產組合中面臨的違約風險的相關程度。
再次,是風險暴露,每個貸款人或交易對手面臨的違約風險在資產組合所面臨的風險暴露中的比例。
2 KMV信用監控模型的評價
(1)利用KMV模型進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優點
①它可以被利用于任何公開招股公司。
②由于它是以股票市場數據為基礎,而不是“歷史記載的”賬簿價值這樣的會計核算數據,所以具有前瞻性。
③它基于現代公司理財和期權理論的結構化模型,強有力的理論支持。
(2)KMV模型存在的缺陷
①在計算違約概率時,資產收益的天上石麟側面假設與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出入,難免會造成一定的計算誤差,可能影響風險管理的效果。
②對于計算沒有公開招股的企業來說,由于沒有公司交易的數據可以用,只能基于企業的會計數據和其他可觀察的特征進行某些可比性分析,這加大了研究的難度。
③KMV模型沒有根據資歷、抵押品、合約條件或可轉換型區別不同類型的貸款和債券,并沒有進一步細化研究對象。
④它是靜態的模型,因為莫頓模型假定,一旦管理人員采納了合適的債務結構就不再變化了,即使企業資產價值減少。這樣使模型不能捕捉那些尋求跨時保持不變的或特定的杠桿比例目標的企業行為。
二、信用度量術及其評價
1 信用度量術簡介
信用度量術是1997年由J.P.摩根公司和一些合作機構(美國銀行、KMV公司、瑞士聯合銀行等)聯合推出的,旨在提供一個信用風險在險價值的框架。該模型主要針對由貸款及債券等非交易性資產組成的資產組合,在既定的期間內,對投資組合進行估值和風險計算。信用度量術并非信用評級工具,也非定價模型,此模型提供了一種考慮各種資產對于投資組臺風險貢獻程度以及投資組合在險價值的衡量方法,可以作為信用風險管理決策的有效參考。
2 信用度量術評價
信用度量術運用市場風險度量的在險價值方法進行信用風險度量,這是一個重要的創新,不僅提出了對信用風險量化的技術,同時也為金融機構將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綜合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線索。但是,信用度量術由于發展時間較短,難免會存在一些不足。
(1)轉移概率計算的背后涉及到將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的一年內轉移概率的數據進行平均,這是關于違約方式和發生信用級別轉移的重要假定。具體的我們假設轉移概率遵循馬爾可夫過程,這意味著一種債券或貸款在這一時期內移往任何特定狀態的概率是獨立于過去時期里的任何結果。然而,有證據表明,信用評級的轉移是跨時自相關的。舉例來說,如果一種債券或貸款在前一時期被降級,那么它在當前被降級的概率就會更高。這表明為描述信用級別的跨時轉移,采用第二個或更高的馬爾可夫過程可能更好。
(2)信用度量術中,使用單一轉移矩陣需要假定轉移概率在不同類型的貸款者之間沒有不同;或在不同時間之內并無不同。實際上,有明顯的證據表明,重要的行業因素、國家因素和商業周期因素都會影響到信用評級轉移矩陣。
(3)債券的老化對于計算轉移矩陣中的概率具有顯而易見的影響。本質性的差異是顯著的,這取決于被用于計算轉移概率的債券樣本是基于新債券還是基于特定時點的某一信用級別的所有未償還的債券。
(4)利用債券轉移矩陣評估貸款有關。如前所述,在一定程度上,抵押品、合約條件和其他特點使貸款的表現與債券不同,所以,使用債券轉移矩陣可能導致某種內存的估值偏差。
(5)信用度量術利用企業的股權價值的相關性來計算企業之間信用等級轉移的相關系數,這只是個近似,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三、麥肯錫公司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型及評價
1997年4月,麥肯錫公司公布了用于計算資產組合信用風險的Credit Portfolil View系統。該系統使用一組宏觀經濟變量解釋違約概率,主要包括利率水平、匯率水平、經濟增長率、失業率、政府購買力水平等。
Credit Portion View是宏觀計量經濟學模型,理論依據是宏觀經濟的變化決定信用風險的大小,銀行信貸資產組合能夠反映宏觀經濟變量的敏感性。但是,由于銀行貸款的決策還要考慮單個貸款人的特定情況,而該模型顯然忽略了這一點;該模型的有效性依賴于可靠的產業和宏觀參數;該模型使用自己的特定方法調整轉移矩陣,打破了標準化信用評級矩陣,不易推廣使用。
四、信用風險附加模型及評價
1997年底,CSFP開發并發布了他們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型:信用風險附加模型。信用風險附加模型運用精算方法計算貸款債券的違約風險。該模型沿襲信用風險簡化形式定價方法的觀點,認為信貸資產的違約風險是一種隨機過程。
信用風險附加模型以精算方法計算組合信用風險的大小,它最大的優點是易于應用,而且能夠得到違約風險的封閉解。信用風險附加模型僅僅關注違約風險,因此只需要各資產的違約概率和風險資產數量。但是,信用風險附加模型忽略了貸款人信用轉移風險,因而各個信用資產的風險數量是固定的,并不隨發行人的信用質量變化調整,這導致風險數量缺乏敏感性,進而計算結果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