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壟斷在立法者的角度看來,或許是個貶義詞,要壓制。現實中的我國,要想出臺反壟斷法,首先要明確的是實質意義上的中國壟斷機制。但是,我國的壟斷并不是自由競爭的產物,而是國家的政府行為。因此在筆者看來,壟斷作為政府的行政行為,立法也只能亦步亦趨,典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摸著石頭過河”理念。如果我們能清醒地認識到壟斷的實際意義,或許能正確的對待它,讓它也能將自己有益的一面發揮出來。
關鍵詞:反壟斷立法;競爭;行政壟斷
在我國立法者的眼中,或許壟斷就是洪水猛獸,就是一個貶義詞,一聽到就誠惶誠恐,因此大家要想盡辦法壓制它。殊不知正常的壟斷是有自由競爭引起的。
一、我國反壟斷的產生
伴隨著我國民航、鐵路、電信、電力等基礎設施產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人們開始認識到打破壟斷的重要性,認識到建立獨立的反壟斷機構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制定反壟斷法律的主張。
筆者認為,壟斷是自由競爭之下的產物,反壟斷是市場經濟充分發育后的任務。有些人說,中國當前經濟力量過度集中的問題基本不存在,中國企業的規模還普遍偏小,與世界排名的大企業相比就更小,因此中國當前應當鼓勵企業集中,而不是要反壟斷。當然,這已經不是什么新的觀點,而且也得出了中國目前不需要反壟斷法的結論。但是他們看到的僅僅是正常條件下的市場,沒有看到政府的行政壟斷。
追溯歷史,我們的國家從來都是政府控制所有,就連政府自己內部都沒有競爭,行政壟斷經濟的產生也不足為怪了。國家為了占有市場,大力支持國有企業,雖然正在改革,但是始終都不會超出政府的大原則。這一點我們是清醒認識到的。而事實上,我國應該反對的壟斷只有一種,那就是行政干預造成的壟斷。
由于我國長期缺少專門的反壟斷法律與反壟斷機構,在基礎設施領域,類似于國外的反壟斷執法權力一直配置在政策部門和產業監管機構。人世以來,國家面臨新的競爭新的挑戰,國家為了跟上世界的步伐,在立法方面對很多部門都進行了改革。不例外的,國家也看到了壟斷的弊端。
二、反壟斷的立法、執法機構
1994年成立的反壟斷法起草小組成員來自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法規司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法規司。在這10多年的起草工作中,反壟斷法的草案早已成形,終于在2007年8月30討論通過。反壟斷法與其他法律制度不同,因為它的任務不僅是要同大企業集團或者壟斷企業限制競爭的行為作斗爭,而且還要同政府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的行為作斗爭,這就要求執法機關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和足夠大的權威性。《反壟斷法》規定由國務院設立反壟斷委員會行使反壟斷執法工作,這樣一來,反壟斷工作的權威性就提高了。
三、我們需要知道的實情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侯圣鑫在《規模經濟與我國反壟斷立法》一文中指出,“從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來看表述反壟斷法目的的著名論斷‘保護競爭而不是競爭者’,其基本含義是指反壟斷法不是簡單以特定的競爭者受到損害作為判定是否構成壟斷行為的標準,而是從競爭機制的大局或整體進行判斷,只有當競爭機制本身被破壞時,反壟斷法才會予以正當的干預。”我是很認同這一點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需要的反壟斷法是要求規制壟斷行為的。行為性壟斷的特征集中體現為:(1)壟斷企業大多為國有獨資或國家絕對控股;(2)壟斷企業由政府直接經營;(3)壟斷企業市場力量的獲得來源于法律合法性和行政合法性;(4)市場結構以行業性的寡頭壟斷為主。這正是我國現實中行政壟斷的最確切體現。
一個國家是否需要反壟斷法,決定于它的經濟體制。如果一個國家要以市場機制作為配置資源的根本手段,這個國家就需要反壟斷法,為企業營造一個公平和自由的競爭環境。而任何國家的反壟斷法,其目的只是維護本國市場的競爭,要使本國企業感受到市場競爭的壓力,保證本國消費者有選擇商品的權力。
四、出路
盡管立法的道路坎坷、阻力很大,但是并不是說我們就不需要這樣一部法律。我們應該看到,理想化的出路還是有的。
我們的《反壟斷法》決不是反對所有的企業合并,更不是反對規模經濟,它反對的只是一家企業或極少數企業共同壟斷市場,以避免企業失去創新的動力,消費者失去選擇商品的權利。北京大學經濟法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盛杰民教授也表示,《反壟斷法》并不反對企業變“大”,而是反對“大”企業濫用優勢限制競爭。
落實到我們國家,行政壟斷的地位是不允許被鞏固的。新的思想、新的變革、新的需求和新的供應,勢必改變這種壟斷地位,人們在不斷追逐新的壟斷地位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推動了經濟發展,這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由于中國普遍存在企業市場規模偏小,中國立法應當淡化對壟斷狀態的規制,轉向主要對壟斷行為的規制,鼓勵企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另外一方面,還要輔以國企的改革,加強對政府行為的規制,正如前面所述,一部規制市場的《反壟斷法》是不能全面限制政府的行為的,所以最主要的還是要我們的政府看到競爭的必要性,看到市場的自由調節對經濟的推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里。貝克說過,控制壟斷的更有效的辦法是鼓勵競爭者進入行業,包括國外的競爭者。因此我們需要的是一部能夠在自由競爭條件下保護正當競爭、打擊非法壟斷的反壟斷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