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金融危機,企業應當采取穩健的財務戰略,從會計基礎工作入手,努力節約成本費用,切實保證平穩的財務收支,并在危機中尋求進一步發展的機遇。本文提出了五點加強財務管理的具體措施:切實做好會計基礎工作;從加強預算管理入手,切實降低企業成本;加強現金流管理;加強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培育高素質的財務管理隊伍。
關鍵詞:金融危機;財務管理;會計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還在擴散和蔓延,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日益加深。部分企業出現生產經營壓力加大、庫存積壓嚴重、運營資金趨緊、盈利水平下降等突出問題,企業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提出“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諧”的宏觀調控要求。各級政府陸續出臺了財稅、金融、產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體系。各類企業積極采取應對措施,調整發展戰略,改善經營管理,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我國企業生產經營仍然面臨外部環境惡化、投資風險加劇、資產質量下降、財務負擔加重等新情況新問題。面對金融危機,企業應當采取穩健的財務戰略,從會計基礎工作人手,努力節約成本費用,切實保證平穩的財務收支,并在危機中尋求進一步發展的機遇。
一、切實做好會計基礎工作
危機面前,企業應充分認識到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要性,把會計基礎工作與改善經營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經濟效益、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等結合起來,要從提高會計人員基本素質、完善制度與工作流程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踏踏實實地做好各項會計基礎工作,摸清家底,為應對危機做好準備。
二、從加強預算管理入手,切實降低企業成本
一方面,企業要進一步挖掘各方面潛力,集中全體員工的智慧,提出盡可能多的改進管理的建議,有效實施精細化管理。另一方面,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轉變發展模式,增強控制成本的能力,更多地通過體制創新、技術進步、優化結構、加強管理等途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獲取新的競爭優勢。同時,還要強化預算管理,來保證這些做法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預期目標。
三、加強現金流管理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尤其要注意現金流的管理。有些企業在經濟快速發展時,盲目擴大規模,高額負債經營,而在經濟不景氣時,則出現資金緊張甚至現金流斷裂的問題。企業對此要有憂患意識,即使是資金充足時,也要盡可能實行財務和資金的集中管理,加強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運用信息化手段對各級子企業財務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要實施穩健的財務戰略,避免盲目擴張和隨意投資保持必要的現金流量,嚴格控制大額資金的流向,確定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要建立財務危機的預警、監測和應對系統,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
四、加強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自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或突發事件,也可能來自內部決策失誤或管理失控等。企業外部風險基本上是系統性風險,就像此次金融危機,單靠企業自身的力量很難控制,但企業在對外部金融環境進行監測與預警的同時,卻可以通過盡量降低內部風險的方式,將企業的總體風險保持在自身可以承受范圍之內。企業還應切實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對如何防范和應對可能發生的各類風險要有明確的、可操作性強的具體措施。要規范和完善投資決策程序,防止隨意決策和個人專斷。要加強對投資全過程的監管,落實投資項目責任制。要加強高風險業務管理,審慎運用金融衍生工具。
五、培育高素質的財務管理隊伍
由于財務管理的專業性、政策性和復雜性,財務管理工作對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配備和培養高素質的專業財務管理人員,既是企業從容應對金融危機的需要,也是增強自身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一個合格的財務管理人員首先要有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和職業敏感,既要深刻理解國家的財政、稅務等多方面的政策法規制度,還要熟悉企業的財務管理規定及會計處理程序,熟悉企業的整體經營策略和長遠發展規劃,了解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對企業的影響,并對其做出正確的判斷,提出相應的建議作為企業決策者制定政策的依據。另外,財務管理人員還必須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以積極的態度學習各種創新理財工具,努力掌握并創造理財技巧,實時更新財經稅收政策等。
總之,財務管理是企業整個管理體系的核心,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即是企業追求的目標。企業財務管理對整個企業活動具有根本性的影響,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管理的目標取決于企業的總目標。財務管理是目前很多企業普遍存在的薄弱環節,也成為限制企業進一步發展,做大做強的瓶頸。有的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存在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卻存在著與自己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前提。